淺談三農氣象服務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8-22 11:04:39

導語:淺談三農氣象服務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三農氣象服務問題及對策

摘要: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國家特別重視的問題,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一個農業人口眾多的國家,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國家穩定的大問題,解決三農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經之路。農業發展與氣象息息相關,農作物的種植和生長依賴于氣象條件,充分利用好大數據氣象服務來趨利避害,促進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是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但在利用大數據氣象服務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诖耍槍Υ髷祿r代三農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三農氣象服務;氣象服務信息

1大數據時代三農氣象服務的相關概述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有著悠久的、輝煌的農耕文明,而且我國的農業耕地面積非常遼闊,占據了世界農業耕地面積的7%左右,截至2017年,我國的農村人口仍有近6億多,龐大的農村人口基數、廣闊的農業耕地決定了國家必須重視三農問題,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國家改革創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8次聚焦“三農”問題,從此可見國家對“三農”的重視程度[1-2]。民以食為天,食物來源于農業,農業生產依賴于氣象條件,天氣狀況變化嚴重影響著農作物生長和農業發展,在過去人們只能憑借經驗進行農業生產,對于一些氣象災害不能做到準確預測,進而影響了農作物的種植和生長。目前,我國的科技水平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在大數據背景下,氣象監測水平也取得了顯著提高,充分利用好氣象監測服務,可以有效促進農業發展?,F如今,大數據氣象服務還不太健全,在服務于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應用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解決,以便能夠更好地服務三農。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暴雨、雷電、冰凍、干旱和高溫等自然災害頻繁出現,對農業生產造成了嚴重破壞,嚴重威脅了農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氣象服務水平直接決定了農業生產效率,進而決定了農村的發展速度和農民的生活水平。由此可見,進一步加強氣象服務,使之能更好地為“三農”服務,對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的個人收入、推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3-4]。

2大數據時代三農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

2.1三農氣象服務缺乏針對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盡管三農氣象服務取得一定的突破,但是依然不能滿足大數據時代農業發展的需求,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三農服務缺乏針對性,過于重視糧食生產服務,而對農業中的其他類別缺乏服務意識,這樣就會影響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導致農業經營主體單一,而且那些具有特色的植物生長由于缺乏先進的技術和服務,很難在各種地區生存發展,進而會影響當地農業的健康發展。此外,由于農業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會受氣候條件的影響,而三農氣象服務對特大暴雨暴雪等災害性的研究力度不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農作物的茁壯成長,進而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及收益等。2.2缺乏硬件及軟件技術的支持。目前,盡管政府對三農的發展非常重視,但是投入力度依然有限。在大數據時代,三農氣象服務要想真正發揮作用,必須依靠強有力的資金支撐,使其具備可靠的軟件及硬件技術支撐。但是,從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農業氣象試驗站還未很好地發揮作用,其軟件和硬件技術不夠成熟,而且對這方面的研究力度不夠,導致無法滿足三農服務的發展需求。此外,在大數據時代,三農氣象服務的順利開展離不開高水平的技術人員,而當前的技術人員對農業及生態環境等方面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夠,遠不能滿足當前農業的發展需求,從而會影響整體的服務質量[5]。2.3氣象服務信息的傳輸方式單一。由于缺乏軟件、硬件以及技術支撐,現有的相關設備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加上很多地區的農民大多通過手機短信及天氣預報來獲得氣象服務信息,獲取手段相對單一,因此農民經常難以及時準確地獲取相關氣象服務信息,也就是說農民獲取氣象服務信息的渠道不夠暢通,尤其是特大災害性天氣,如果農民不及時掌控,那么將會造成很大損失。由此可見,當前的氣象服務信息還需要通過多渠道的方式進行傳輸,只有保證需求與服務的良好對接,服務才算真正到位。

3解決大數據時代三農氣象服務問題的相應策略

3.1針對三農問題進行氣象服務調整?,F代化農業發展對農業生產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提高作物產量,保證其品質,還要保證生產效率,保持農業生態平衡。鑒于此,氣象部門要根據當地的農業發展情況,及時與農戶進行溝通,了解農戶的心理狀態和種植需求,針對農戶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解答,幫助農戶更好地了解氣象服務,加強宣傳工作,讓農民能夠主動地與氣象部門進行溝通、交流,同時氣象部門要針對農戶的具體需求,根據實際情況,為農戶提供及時、高質、高效的氣象服務,盡可能減小氣象災害給農戶造成的損失,讓農民能夠增產、增收。同時,還要不斷創新服務載體,在改進服務機制的基礎上,不斷健全和完善聯系卡制度的相關工作,大力開展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強化其系列化、針對性、實用性的特點。氣象部門應聯合相關部門共同研究防災減災工作,獻計獻策,并制訂出最佳的方案指導氣象服務工作。3.2開發農業氣候資源的生產潛力。(1)精細劃分農業氣候資源,注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突出主導產業的地位,引領主導產業不斷向前發展。(2)根據農村的基礎設施和環境,強化災害風險評估力度,并將其納入城鎮建設、重大的農業工程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中,避免或減少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3)積極評估農村的可用資源,增強農村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要充分認識空中云水資源在農業生產,尤其是在抗旱問題上所起的巨大作用。(4)要積極開發、研究運用空中云水資源的方法,明確人工增雨的重要性,努力完善人工降雨的裝備和相關人員配置,有效發揮人工降雨在農田抗旱、水庫蓄水、高溫降暑和生態改良等方面的作用。3.3增強氣象部門的服務意識。氣象變化與農業、農村、農民息息相關,農作物的種植和生長直接受到氣象條件的影響,而農民的收入和生活也與氣象聯系緊密。氣象條件是不可變的,也是不可控的,但卻是可以預測的,氣象部門要增強服務意識,樹立起為三農服務的思想觀念,積極、主動地為三農服務,重點觀測對農業發展會產生不利影響的生態氣象、環境氣象、病蟲害氣象情況,并及時將監測到的數據通知農戶,讓農戶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對農業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3.4建立災害性天氣預警機制。目前,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與城市相比,基礎設施建設仍然落后。因此,要讓城市的基本公共氣象服務延伸至農村,保證農村氣象信息的及時、實時和接收,同時也要不斷擴大氣象災害信息在農村的覆蓋范圍。氣象部門要采取多種方法,通過多種途徑與多個部門緊密合作,共同完成氣象信息的和傳播。在大數據背景下,氣象部門的監測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氣象部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的便利性,建立完善的災害性天氣預報和報警機制,利用好天氣雷達、自動氣象雨量站、閃電定位等先進的現代化氣象探測設備或方法,及時、準確、高效地進行預報,降低災害性天氣給農業帶來的風險,保障農民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杜堯東,陳新光,王廣倫.廣東“三農”氣象服務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廣東氣象,2006(4):1-4,29.

[2]王磊.芻議三農氣象服務的現狀與改善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8,38(15):137-138.

[3]鄭志文.浮梁縣“三農”氣象保障服務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農業,2018(20):46-48.

[4]欒彩霞.大數據時代對氣象服務的推動作用初探[J].電子世界,2017(12):33.

[5]王蘭蕓,楊哲,楊慧楠,等.白城市洮北區“三農”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6(10):291,296.

作者:張紅霞 王建民 宋方超 單位:山西省晉城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