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養殖氣象服務需求研究
時間:2022-08-04 11:51:22
導語:海參養殖氣象服務需求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海參養殖人士及專業研究人員針對海參養殖氣象服務需求進行調研了解,結合威海市的海參養殖規模及方式,通過調研分析方法,分析威海海參養殖中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以及對預報的關注重點,以期對提高專業服務產品的針對性、提高服務質量提供幫助。
關鍵詞:海參養殖;氣象服務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日益增強。海參以其具有的豐富優質蛋白越來越受到注重養生人士的喜愛,市場需求旺盛,價格水漲船高,利潤豐厚,帶動了海參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威海市位于山東半島的最東端,其北、東、南三面連接黃海,海岸線長985.9km,是重要的海洋產業基地[1]。到2020年底,威海的海參年產量34168t,是威海市海洋經濟的主要產業支柱之一。海參養殖與氣象關系密切[2-5],由氣象原因導致的海參減產的情況屢屢見諸報端,尤其是夏季持續性的極端高溫天氣,對于圍堰和池塘養殖的海參極易造成較大的災害從而導致減產[6]。基于對海參養殖人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取得的調研結果進行分析,了解海參養殖人員對氣象服務產品的切實需求,以期提高氣象服務產品的針對性,提高氣象服務質量,從而提高海參養殖的經濟效益。
1威海海參養殖現狀簡介
1.1威海海參養殖方式
通過調研了解到,威海養殖的海參品種主要為刺參,養殖方式主要有兩大類,底播增殖及圈養。底播增殖是指依據海參生長特性選取比較適宜海參生長的海域(主要是礁石、海藻較多的海域),按一定的密度投放合適的海參苗種,任其在海底自然環境下生長、不斷增殖的一種海參養殖方式。另外一種就是圈養,圈養又主要分為圍堰養殖和池塘養殖。隨著經濟發展,以前在鹽堿地設置池塘進行海參養殖的方法逐步被弱化,目前圍堰及池塘海參養殖在威海基本差別不大,都是選擇有巖石或暗礁的近海,利用圍堰圈養的方式進行海參養殖。
1.2威海海參養殖規模
威海全市的海參養殖面積為21921hm2,其中底播增殖的養殖面積為16307hm2,占比為74.4%,為主要養殖方式,圈養養殖僅占25.6%。
2海參養殖對氣象服務的需求
通過與海參養殖戶及專業人士調研了解,海參生長過程中對海溫、日照、海水鹽度等反應比較敏感。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海參養殖人員對氣象服務的需求,我們專門制作了調查問卷。問卷采用封閉式方式,內容涉及了養殖人員對天氣預報的獲取方式、海參養殖及收曬過程中對氣象服務的需求的必要性認識、在海參養殖氣象服務中最感興趣的氣象信息、海參養殖中,最關注的氣象要素的預報以及海參養殖人員的支付意愿及支付金額等6個方面。將調查問卷分發給了全市較重要的幾個大的養殖公司以及部分私人養殖戶,調查對象涵蓋有底播養殖及圈養養殖人員,兩種人員的被調查者比例基本根據兩者養殖面積比例大致確定,被調查者年齡都選擇40歲以上,具有比較豐富的海參養殖經驗者。此次調查共分發并回收問卷33份,將問卷調研結果統計后(表1)發現:海參養殖人員對氣象服務是存在明顯需求的,被調查人員100%都認可氣象服務在海參養殖過程中的必要性,其中認為很有必要的比例高達78.8%;關注1周以上預報的人數與關注短期精細化預報的人數都不少,海參育苗及捕撈等的關鍵期對精細化預報的需求比較注重,而較大的生產安排及計劃中則對中期預報更為關注。對氣象要素的關注度中,關注最多的是最高溫度,其次是降水,然后依次是最低溫度和風力。被調查者中愿意為氣象服務支付費用的比例高達97%,但大部分人對服務內容有要求,占比達81.8%,其中36.4%的人員除了對服務內容有一定要求,對支付的價格也有要求。只有2.9%的人愿意支付每年3000以上的服務費,88.2%以上的人只愿意每年支付1000元以下的服務費。可以看出雖然大家對氣象服務的重要性有所認識,愿意為氣象服務支付一定費用,但是出于各種因素的考慮,對于支付較高的費用仍然存有疑慮。
2.1底播養殖的服務需求
通過現場調研了解到,底播增殖的海參養殖因為是以自然海區為生存場所,人工干預的可能性較小,對氣象服務的需求相對較弱。對氣象服務比較敏感的幾個關鍵點為:投苗期前后,對天氣、氣溫及風力比較敏感;海參捕撈期對海區大風的服務比較敏感,提前2~3d的風力預報基本就可以滿足他們提前做好生產規劃的需求。另外對臺風、風暴潮等極端天氣比較關注,如果提前預報有這些強天氣過程,可以采取提前捕撈等措施避免海參損失。
2.2圍堰養殖和池塘養殖的服務需求
圈養海參對于海參養殖的人工干預較大,提前獲知對海參養殖會造成危害的氣象信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進行災害防御,所以對氣象服務的需求更為迫切,支付意愿也較為明顯。在調研中了解到,這種養殖對中長期預報的關注度更大,尤其是當年夏季最高氣溫是他們的關注重點,也是造成海參死亡造成減產的重要原因。當日最高氣溫達到30℃以上且會持續5d以上時,海參死亡的概率大大增加,養殖人員就要提前采取措施以規避可能出現的海參死亡。所以,為了避免夏季可能出現的持續高溫天氣對海參養殖帶來的致災風險,威海的海參圈養人員會采取輪養的方式,即在每年的10月—次年的5月間在養殖海域養殖海參,5月進行清塘然后改為養蝦。這種養殖方式會增加養殖成本,對經濟效益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是不得已而采取的避險方法。如果氣象服務能夠在5月以前對當年夏季(6—7月)最高氣溫做出比較精準的預報,尤其是最高氣溫超過30℃的日期以及持續時長的準確預報,則對海參養殖產業將起到較明顯的促進作用。但是受現有預報能力限制,這種長期精準預報目前實現的難度較大。除了對最高氣溫的關注,強降水過程、年日照時數等也會對海參養殖造成比較明顯的影響,是海參養殖人員比較關注的方面。
3威海市的主要天氣要素分析
威海市位于山東省東部半島地區,屬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都較明顯。各季氣溫差異明顯,年平均大風日數24.9d。威海市由于瀕臨黃海,受海洋的調節作用,表現出晝夜溫差小、無霜期長、大風多和濕度大等海洋性氣候特點。
3.1資料
威海站1981—2020年40a間的常規觀測資料。
3.2最高氣溫分析
威海市的極端最高氣溫為37.4℃,最熱月日最高氣溫的月平均值為28.4℃。分析日最高氣溫出現頻次(表2)可以發現,威海市日最高氣溫超過30℃的日數主要集中在6—9月,其中7月出現30℃以上的平均日數達到了9d,為出現次數最高月份,其次是9月,達到了8.5d,8月平均出現日數是7.4d,這3個月在海參養殖中出現致災性持續高溫的風險較高,是氣象服務中尤其要重點關注的。
3.3降水
威海市年平均降水量683.4mm,最大日降水量238.3mm,最長連續降水日數為10d。當出現強度較大的降水時,易引起漫水徑流,導致海參損失。連續多日的較強降水會導致養殖水域鹽度變化超出其生理極限而致海參死亡[3]。
3.4日照
威海市年平均日照時數2480.0h,比較利于海參生長,連續性陰雨寡照天氣對海參的生長也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所以海參養殖對連陰雨的預報也會比較關注。統計發現威海日照百分率小于20%的年平均日數達到68.9d,超過5d的有8個月,超過7d的有2個月,最多的月份有8d(表3)。
4小結
通過對海參養殖人員的調研發現,海參養殖對氣象服務存在比較明顯的需求,其中對中期預報更為關注。在氣象要素中,關注最多的是溫度,其次是降水及風力。海參養殖對氣象服務具有一定的支付意愿,但愿意支付的數額不高,以1000元以下居多。通過對威海多年氣象要素的統計,威海市整體氣候特點比較適宜海參生長,但是致災因素依然存在,氣象服務非常有必要。
參考文獻
[1]胡鯤,趙春生.昌邑海參養殖的氣象條件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11):3346-3347.
[2]盧峰本,黃瀅.海水養殖的氣象風險分析及預報[J].氣象,2006,32(11):114-117.
[3]劉翔,吳航.氣象條件分析服務對海參健康養殖的影響[J].畜牧水產,2018,17(27):63-64.
[4]戴慧娟,周澤民.淺談海參養殖與氣象的關系[J].農林畜產,2013(2):43.
作者:崔晶 王迪 單位:威海市氣象局
- 上一篇:高職數字媒體專業教育模式分析
-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與公共危機管理的關系
精品范文
1海參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