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型氣象人才培養與體系建設
時間:2022-03-08 04:31:53
導語:復合型氣象人才培養與體系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氣象人才發展現狀
氣象部門早期的管理體制強調隊伍專業化,造成氣象工作者專業知識結構單一且不合理。國家、省級氣象部門高學歷、研究型氣象科技人才相對集中,而市、縣級基層氣象部門業務工作人員的學歷和專業以大中專院校氣象學專業為主,專業集中,知識面窄。隨著氣象現代化建設飛速發展,氣象事業發展方式進一步轉變,氣象業務技術改革不斷推進,均對氣象人才的綜合素質及技能要求不斷提高,更對復合型氣象人才培養及體系建設提出了迫切要求。目前,我國氣象部門主要有天氣預報、氣候與氣候變化、氣象服務與應用氣象、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綜合氣象觀測、雷電防御、氣象信息技術、氣象教育培訓等專業技術方向,具有鮮明的氣象行業特色。氣象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具有突出的專業特點,形成當前氣象人才隊伍特征。(1)學歷分布不均衡。截至2011年1月,全國氣象部門研究生學歷人員3828人,國家級氣象部門占據比例最大,為46.99%;大學本科學歷人員24740人,省級氣象部門占據比例最大,為53.32%;大專學歷人員14108人,地市級氣象部門占據比例較大,為25.48%;中專及以下10368人,縣級氣象部門占據比例最大,為26.80%。本科以上學歷人員主要集中在國家級和省級氣象部門,大專及以下學歷人員主要集中在地市和縣級氣象部門。(2)專業分布過于集中。在各級氣象部門中,職工第一學歷所學專業比例最高的均為大氣科學類。國家級氣象部門中,大氣科學類專業所占比例為37.0%,省級為34.3%,市級為41.2%,縣級為44.7%。信息技術、經濟、法律等專業依次遞減,人影、防雷、生態等專業人才缺少。(3)高職稱人員匯集于頂端部門。國家級高級職稱比例超過40.0%,中級職稱接近30.0%;省級高級職稱24.8%,中級職稱36.5%;市級高級職稱12.0%,中級職稱45.5%;縣級中級職稱46.0%,初級職稱42.6%。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主要集中在國家和省級氣象部門,市級氣象部門以中級職稱為主,初級職稱人員主要集中在地市、縣級。初級職稱人員有近50.0%的人員在縣級氣象部門工作。(4)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緊缺。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氣象科學已呈現出更加細分化和跨學科、跨專業兩個趨勢。細分化的發展趨勢要求大量高層次的人才;跨專業、跨學科的趨勢則要求大量具有交叉學科專業背景的復合型人才作為事業發展的強力支撐。在全國氣象部門中,本科學歷以下人員占70%,博士學位人員僅占0.46%,高層次人才總量明顯偏低,尤其是學科與技術帶頭人總量較少,具備多學科交叉研究和業務能力的人才更為稀缺。高層次、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氣象人才越來越亟需。
復合型氣象人才培養及體系建設對策
中國氣象局“十二五”氣象發展規劃中,就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出: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氣象人才發展指導方針[2]。確立在氣象事業發展中人才優先發展的戰略布局,以高層次領軍人才和學科帶頭人建設為重點,加強氣象復合型人才培養,統籌推進氣象部門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按照這一戰略目標,在現有體制和環境下要大膽創新,多措并舉,加快推進復合型氣象人才培養,加速復合型氣象人才體系建設,著力打造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素質優良的氣象復合型人才隊伍,為氣象事業科學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用多種培訓資源開展規?;嘤柍浞掷矛F有的國家、區域和省級氣象教育培訓機構及資源,建立一流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平臺,開展氣象人才規模化培訓或輪訓。一是采取多種形式大力開展干部管理能力、綜合知識、法律法規、業務技術水平等方面的教育培訓或輪訓,促進領導干部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二是加強專業技術人員崗位培訓,大力開展新知識、新業務、新技術培訓,為培養學科帶頭人和復合型氣象人才奠定基礎。三是加強氣象部門現有人才的繼續教育,鼓勵現有人才參加交叉學科知識培訓,提高綜合知識水平,促進多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四是與國內知名教育培訓機構合作,建立定點的培訓基地、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等,既能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又能滿足綜合教學信息交流,有利于跨學科、交叉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開展交叉學科培養以不同學科背景的氣象人才為對象,聯合氣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復合型氣象人才培養為目標,開展交叉培養。突出人才知識的“?!迸c“博”,增強氣象與相關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如氣象部門與高等院校聯合開展的定向培養和培訓以及“3+1”、“4+1”模式培養氣象復合型人才,為氣象部門輸送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適應氣象科學新的發展需要,注重地球科學,衛星、雷達氣象學,水文與水資源,生態學,3S技術及其應用,城市環境與空氣污染預報,地質氣象災害預報等專業領域的培訓與應用,造就一批素質高、知識廣、能力強的復合型氣象人才隊伍[3]。實施復合型青年人才開發工程多層次、全方位加大復合型氣象青年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完善人才庫建設,豐富人才資源儲備。重視引進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知識結構,加強從引進到繼續教育培訓和重視使用的全程管理,逐步解決專業知識結構過于集中和復合型人才短缺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對青年人才依據業務交叉原則實行“一人雙崗、雙崗雙責”,促進業務知識的交流與工作能力的提升,為優秀復合型氣象青年人才搭建鍛煉、成長的平臺。加大青年人才崗位交流力度,通過上掛下派、崗位交流等形式進行多崗位鍛煉,在重大業務科研項目、重大工程的立項和實施中大膽使用優秀青年人才,讓他們在關鍵崗位上鍛煉成長,推進復合型氣象人才隊伍建設[4]。建立團隊模塊化培養機制圍繞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以解決氣象事業發展重點領域業務科研難題和關鍵技術為重點,以業務科技項目為載體,通過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在氣象及相關領域形成以高層次人才為核心、以骨干人才為主體的創新團隊,建立復合型人才的團隊模塊化培養機制,全面帶動復合型氣象人才體系建設。如2012年陜西省氣象部門開展的“火車頭計劃”,就是重點解決“科技發展”與“人才培養”兩大影響氣象事業快速發展的瓶頸問題。通過確定重點科研領域,組建創新團隊,促進團隊與團隊、隊內不同學科成員之間的互補交流與團隊模塊化合作實踐,創新和完善人才培養機制、考核獎勵等機制,對復合型氣象人才的培養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新途徑。建立跨部門人才交流機制建立并完善氣象部門內部上下級、同級之間,以及與其他部門的人才互派、合作交流機制,為復合型氣象人才培養提供開放式平臺。當前,氣象服務已經成為社會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除傳統的氣象業務服務外,還要滿足各級政府、各部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求。如防災減災服務、預警信息服務、農業氣象服務、水文氣象服務、海洋天氣服務、航空天氣服務、道路天氣服務、城市天氣和空氣質量服務、生物氣象和人類健康服務等。氣象多領域服務需要氣象部門與農業、水文、海洋、航空、公路、環保、衛生等相關部門進行溝通與協調。建立氣象部門與其他部門的跨部門人才交流機制,可以促進氣象業務服務人才熟悉并理解跨學科知識,通過融入其他部門獲得實地交流與學習的機會,迅速提升自身跨部門服務的實踐能力[5]。同時,跨部門交流有利于氣象部門與其他部門在當前與未來的業務交流與合作,提升氣象業務服務人才與其他部門人員的合作能力,為未來氣象事業的科學發展、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本文作者:李博周顯信工作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上一篇:地方氣象短信業務發展研討
- 下一篇:桃樹種植的氣象問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