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測技術分析

時間:2022-02-22 10:13:00

導語: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測技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測技術分析

1農業氣象災害指標

1.1干旱指標。干旱指標是對土壤干旱程度的解釋說明,是以數值的方式呈現出旱情狀況,在對干旱的分析中,有對比、綜合的作用,也是干旱監測的基礎與保障。干旱是一種情況復雜的災害體系,在地理位置、下墊面情況等多種原因的影響下,干旱指標的獲取更為艱難,也很難研究出一種適用性較強的干旱指標。目前,干旱指標體系逾50種,其中常用的干旱指標有標準化降水指數、相對濕潤度指數、降水距百分比、CI指數、K指數等。1.2低溫冷害指標。低溫冷害主要是指農作物在生產過程中,自身產生的熱量不足以維持農作物生長發育的一種自然災害。通常情況下,利用溫度距平和積溫距平表示低溫冷害指標。由于我國國土南北跨度大,在不同的地區低溫冷害的判斷指標也會有一定差異,例如東北地區通常選擇每年610月份的平均溫度作為衡量指標,而華北地區則選擇59月作為獲取指標的區間。而在生產季積溫距平指標上,研究人員根據不同地區以及不同時間段的氣候條件,實施了通過不同積溫指標監測低溫冷害的技術。1.3寒害指標。在冬季突然出現遠低于平均氣溫的天氣而導致農作物嚴重減產的現象。寒害通常發生在華北以及東北地區,但是近年來我國南方偶爾也會出現寒害問題,例如2008年南方普遍發生的寒潮,導致一些亞熱帶的果蔬作物嚴重受害。判斷寒害的指標有多種,其中影響最大的主要是溫度和濕度,一般將低于正常年份溫度10℃認為是發生寒害。另外,在低溫環境下,如果空氣濕度較大,水分還會結成冰霜,造成農作物地上莖葉的不可逆凍傷。

2農業氣象災害監測技術的應用

2.1地面監測應用。地面監測就是在果蔬或農作物的種植田內安裝一些監測設備,例如溫濕度傳感器、風速風向儀等。這些地面監測儀器可以獲取一些必要的氣象數據,然后對比數據庫中的正常信息,如果發現數據有明顯的異常,則系統發出警報,技術人員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重點分析,并結合個人經驗判斷將要發生的氣象災害。地面監測技術的應用優勢在于信息分辨率高,因此可以同時監測多種氣象災害。2.2遙感監測應用。利用遙感衛星可以對大范圍的農業氣象活動進行動態觀察,對于一些影響范圍較大的災害天氣有良好的監測效果。例如,夏季有強臺風動東南沿海登陸,根據遙感監測可以判斷出臺風大致的運行范圍,從而指導臺風運行路徑上的農民及時做好應對工作,以減輕農業損失。另外,遙感監測的數據反饋效率也比較高,完全能夠滿足多種氣象災害的監測需要。

3農業氣象災害預測技術的應用

3.1數理統計預報。在利用信息化監測設備獲取大量的實時氣象數據后,還需要對這些氣象數據進行專門的統計、分析和處理。需要進行統計的數據內容主要包括風力、溫度、濕度的變化等。數理統計時應重點做好2方面的工作:關注數據生成的時間,通過時間線預測下一步各類氣象活動的發展情況,進而做出精確度較高的預測;數據誤差處理,對于明顯錯誤或誤差較大的數據應剔除,以保證預報的有效性。3.2農業氣象模式與天氣模式結合。結合以往的氣象災害預測經驗可知,影響氣象災害預測結果的因素有多種,為了提高預測結果對農業生產活動的指導價值,除了要利用各種技術、設備完成氣象數據分析外,還要適當結合天氣模式,例如每日的天氣預報等,這樣可以確保最終預測結果更加符合實際,從而發揮指導作用。

4結論

氣象災害的頻繁發生,嚴重干擾了農業生產活動的正常秩序,也給農戶經濟收益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借助于新技術、新設備,提高農業氣象災害的監測和預測能力,通過提前預判災害發生的時間、范圍等要素,指導農民做好準備工作,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維護農民的利益。

參考文獻

[1]莫建飛,鐘仕全,陳燕麗,等.廣西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的開發與應用[J].自然災害學報,2013,22(2):150-157.

作者:馮林琳 單位:內蒙古包頭市稀土高新區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