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氣象預警指標研究
時間:2022-08-27 03:17:05
導語:地質災害氣象預警指標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強降雨天很容易產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情況,基于此,文章從強降雨產生的地質災害影響及災害分布特征進行分析,得到了降雨與地質災害發生之間的關系,進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能對強降雨下地質災害發生氣象預警工作帶來一定幫助。
關鍵詞:強降雨;地質災害;指標
在眾多自然災害中,地質災害作為常見的一種,物理過程十分復雜。在地質結構復雜、植被生長環境惡劣的西部區域,地質災害時常發生,在眾多地質災害中,破壞性較強的、較為常見的地質災害為泥石流與滑坡。其中由于降雨原因導致的滑坡稱為降雨型滑坡,這種滑坡危險性大且具有較強的突發性,常常導致集體掩埋,為了進一步降低災害損失,有必要做好提前預警工作,及時轉移災害。
1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情況分析
(1)降雨作為引發地質災害的原因之一,其災害情況與降雨分布存在密切關聯。拿廣西來說,其主要降雨月份集中在5~9月,這段時間暴雨與大暴雨頻發,日降雨量有時可達250mm。因此,一到雨季,很容易引發地質災害發生。就空間上而言,降雨集中或者暴雨區域容易引發地質災害,特別是暴雨地區。(2)地質災害類型有很多,例如泥石流、滑坡、地裂縫及地面塌陷等,在強降雨下引發的地質災害多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其中滑坡的發生多和降雨相關,尤其是在連續多天降雨條件下,究其原因主要為:①因雨水滲進坡殘積物中,使得土壤中松散層重量逐漸增加,進而導致坡殘積物逐漸下滑進而產生了滑坡情況;②降雨時段,雨水變成地下水使得巖體層逐漸軟化,從而使得巖體結構強度下將最終產生滑坡。特別是對于一些碳酸鹽層較多的巖層,在陡峭山體及強降雨的影響下,巖體很容易崩塌,特別是當山體坡角超過40°時,更容易產生山體崩塌情況;強降雨作為引發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在巖溶石多的山區泥石流發生的情況較多,在巖溶石少的區域,也有泥石流發生,但強度與頻率相對較小。(3)由強降雨導致的地質災害常具有點面廣、突發性強、危險性大、比較集中等特點。在強降雨期間,崩塌及滑坡情況時常發生,例如在降雨集中的月份,廣西很多區域都有不同程度的降雨天氣,部分地區還有大到暴雨,日降雨量常常達到250mm,雨強超過80mm/h,嚴重的甚至能達到100mm/h。受到強降雨的影響,在這些地區常常引發泥石流、崩塌及滑坡等地質災害。
2地質災害防治對策
為了降低地質災害對群眾及周遭環境產生的影響,有必要就地質災害防治進行研究,做好地質災害防治,有利于維持社會環境穩定,減少地質災害給群眾帶來的人員及財產損失。(1)加大對地質環境保護。為了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首要做的就是要將這項工作納入到國民經濟規劃建設中,讓其進行統一管理運行。與此同時,還要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各項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與管理辦法,充分利用各種手段措施,有效減少人類活動,避免其引發相應的地質災害。(2)做好調查并建立預警系統。在地質災害防治期間,可以利用地質災害問題調查并做好實際規劃工作,對地質災害區域進行詳細劃分,同時編制出相應的災害防治規劃,最重要的是建立災害信息系統與災害預警系統,讓群眾參與進來,做好災害預報工作,另外對于不同級別的地質災害情況應加強注意,例如對于3級以上的地質災害,一定要及時報告,同時采取相應的預警措施,針對一些災害長發的地區,還要提供全員及時遷移,從而有效保障人民群眾安全。(3)提升群眾防災意識。在地質災害防治中,單純依靠政府部門工作很難達到最佳效果,應讓群眾參與進來,在群眾中做好災害防治宣傳,通過向群眾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升群眾災害防治意識,另外對于災害常發區域的群眾要進行地質災害教育,并加強地質災害知識宣傳,提升群眾災害防治意識,在掌握災害知識與危害性的同時,讓群眾了解如何進行地質災害防治,從而能及時判斷出災害發生前的一些地質特征,了解引發地質災害的前提條件,當遇到強降雨期間,或者是在災害發生時,合理采取措施及時規避災害風險,確保人員安全撤離,避免引發一定的人員傷亡,減少群眾財產損失。(4)制定災害防治措施。結合所在區域的氣象與地質環境,制定相應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主要防治措施包括地質工程措施與生物工程措施。其中生物工程措施包括:退耕還林、封山育林、還林還草等,可以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有效防止地質災害的發生。地質工程防治主要是利用一些工程,例如道路工程,針對容易發生災害的邊坡路段,可以應用當前的先進技術,做好工程加固等處理,防止地質災害的發生,避免對工程建設及周遭路段產生不必要的影響。
3結語
綜上所述,強降雨所產生的地質災害具有明顯的突發性,但其發生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因此可以通過建立一定的防范措施來合理防范。隨著文明社會的發展,要不斷提升群眾地質災害防范意識,認真落實各項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嚴格按照各項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執行相關任務,提升群眾及有關部門的災害防控能力,減少地質災害對人們生命財產帶來的傷害。
參考文獻:
[1]劉世業,梁仁全,李燦,楊品興,蘇春梅,蘇有東,黎時迪.強降雨誘發地質災害氣象預警指標及應用研究[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5,36(04):28-33+130.
[2]李佩佩,佘濤.北川縣強降雨誘發地質災害分布特征[J].科技展望,2015,25(26):172.
[3]付世軍,文敏.南充市強降雨誘發地質災害風險預警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8(06):189-192.
作者:辛小為 唐訓全 單位:淶源縣氣象局
- 上一篇:氣象防災減災應急對策分析
- 下一篇:航天元器件原材料庫存管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