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挖掘探究推拿治療腰腿痛探討
時間:2022-01-11 17:18:44
導語:數據挖掘探究推拿治療腰腿痛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基于數據挖掘分析推拿手法治療腰腿痛的選穴配伍規律。方法檢索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萬方)、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維普)、PubMed以及EMBASE以推拿手法為主治療腰腿痛的文獻,檢索時間為從建庫至2019年12月22日,應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分析推拿處方中使用穴位及其頻次、各穴位間的關聯規則和產生的新處方等。結果最終納入文獻104篇,其中穴位歸經主要集中在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督脈;使用頻次較高的穴位為腎俞、委中、環跳、大腸俞、承山等;高頻穴位配伍依次為委中-環跳,腎俞-委中,腎俞-大腸俞等;核心組合有大腸俞-上髎-氣海俞、大腸俞-氣海俞-中髎等;形成新處方包括大腸俞、上髎、氣海俞、中髎、承扶、承山、殷門、昆侖、風市、環跳等穴。結論基于數據挖掘分析認為,推拿手法治療腰腿痛以整體觀念為指導,以膀胱經為重點。
【關鍵詞】腰腿痛;推拿;數據挖掘;選穴規律;聚類算法
腰腿痛是以腰痛為主,伴或不伴腿部疼痛的疾病,常見于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疾?。?]。腰痛總體發病率較高,且有增高趨勢[2]。目前推拿手法治療在臨床應用廣泛,且療效肯定。手法治療通過改善脊柱負荷、椎體力學穩定性、脊柱小關節結構、椎間盤及其附屬結構,從而緩解腰部疼痛[3]。本文采用數據挖掘探究推拿手法治療腰腿痛的選穴規律,報道如下。
1資料
1.1文獻資料
計算機檢索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萬方)、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維普)、PubMed以及EMBASE,從建庫至2019年12月22日所有相關文獻。中文檢索詞:①疾病名稱限定詞:非特異性腰痛、腰痛、腰痹、慢性腰痛、功能性腰痛、非特異性下腰痛、腰肌勞損、腰三橫突綜合征、腰肌筋膜炎、腰椎關節紊亂、腰扭傷、椎間盤源性腰痛;②干預措施限定詞:推拿、手法、按摩。英文檢索詞:manipulation、manualtherapy、manualmedicine、massage、osteopathic、chiropractic、tuina、random、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lowbackpain、backpain、lumbago、backache、LumbarDiscHerniation、Intervertebraldiscdisease等。分別在CNKI檢索出823篇,萬方數據庫1230篇,維普1781篇,PubMed116篇,Embase496篇。
1.2文獻納入標準
確診為腰腿痛的患者;隨機對照試驗;試驗組以推拿手法治療為主,且有明確穴位組成;有明確具體的干預措施及結局指標;臨床納入病例數≥30例。
1.3排除標準
患者伴腰骶部神經受壓及其他嚴重疾病;綜述、回顧性研究、經驗總結、個案報道、動物實驗及理論基礎類文獻;手法作為對照措施的研究。
2方法
2.1文獻篩選
將檢索獲得的全部文獻導入NoteExpress進行查重,查重后的文獻由2名研究者分別獨立篩選,根據納排標準,先閱讀題目與摘要再閱讀全文篩選,如有異議則由第三名研究者討論決定。
2.2穴位標準化及錄入
根據《腧穴名稱與定位》[4],對穴位名稱進行規范化處理。如“八髎”變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分別錄入;“痛點”錄為“阿是”;“人中”錄為“水溝”;“絕骨”錄為“懸鐘”等?!叭A佗夾脊穴”“原穴”“合穴”“起始穴”和“終穴”等無明確具體的穴位,故不予錄入。將篩選出的文獻篇名、發表時間、西醫病名、中醫辨證、試驗組治療方案和具體穴位錄入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中。
2.3數據分析方法
利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進行頻次統計、組方規律和新方統計。
3結果
3.1文獻檢索結果及基本特征
對檢索后文獻根據納排標準以及全文閱讀,最終錄入104篇文獻進行篩選,包含86個腧穴。疾病名稱:納入文獻中椎間盤源性腰痛3篇、增生性腰椎炎1篇、腰椎椎管狹窄2篇、腰椎間盤突出癥33篇、腰椎間盤突出根性痛2篇、腰椎骨質增生1篇、腰痛4篇、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11篇、腰肌勞損15篇、腰5橫突肥大綜合征1篇、腰背肌筋膜炎1篇、退行性腰椎滑脫癥1篇、退變性脊柱側凸癥1篇、損傷性腰痛2篇、骨質疏松癥疼痛4篇、急性腰扭傷15篇、急性單純性腰痛1篇、非特異性下腰痛3篇、產時腰痛1篇、產后腰痛2篇。
3.2腧穴頻次分析
據統計,86個腧穴中,腎俞(68)、委中(68)、環跳(55)、大腸俞(43)、承山(41)出現頻次較高。頻次≥10的腧穴見表1。
3.3腧穴歸經頻次及體表分布情況
所選文獻中穴位共涉及7條正經、任督二脈和經外奇穴,使用頻次依次為:足太陽膀胱經390次、足少陽膽經83次、督脈39次、經外奇穴32次、任脈21次、足少陰腎經17次、足陽明胃經15次、足太陰脾經11次、足厥陰肝經5次、手少陽三焦經1次。分布涉及體表的各個部位,腰背部359次、下肢部221次、腹部28次、頭項部3次、上肢次。
3.4基于關聯規則的推拿處方
規律組方規律分析中,將支持度個數設置為21,置信度設置為0.5,出現頻次由高到低排序,前3位分別是委中-環跳、腎俞-委中、腎俞-大腸俞。見表2。關聯規則分析見表3。關聯規則展示見圖1。
3.5基于熵聚類的推拿處方規律
3.5.1基于改進的互信息法的穴位間關聯度:根據經驗和本次推拿處方的數量以及對不同參數提取出結果的預讀,設置相關度為8,懲罰度為2,進行聚類分析,將其中關聯度較高的穴位(關聯系數≥0.02)進行列表,見表4。3.5.2基于復雜系統熵聚類的核心組合:按照相同的相關度和懲罰度,進行關聯分析得出12個穴位的核心組合及6個新處方,見表5、6,并對新處方進行網絡展示,見圖2。
3.6癥狀部位與取穴
配伍所選文獻中明確區分腰痛和腰腿痛的選穴方案的共3篇[5-7],于存海[5]認為腰痛選腎俞穴、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秩邊穴,腰腿痛則加殷門、承扶、委中、委陽、陽陵泉、絕骨、昆侖和阿是穴。呂冠泓[6]等認為腰痛取夾脊穴(病變或疼痛段)、阿是穴、腎俞(雙)、大腸俞(雙)、環跳(雙)、委中(雙)穴;若下肢放射痛偏于后部正中以膀胱經循行為主,加秩邊、承扶、殷門、承山、昆侖穴;若下肢放射痛偏于外側以膽經循行為主,加風市、陽陵泉、足三里、懸鐘、昆侖穴。呂成超[7]認為腰痛選腰俞、腰陽關、膈俞、命門、志室、腎俞、小腸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腰腿痛加環跳、秩邊、委中、承山穴。
4討論
腰腿痛中醫又稱“腰痛”“腰痹”,基本病機為經脈痹阻、腰府失養。推拿可通過通經絡、行血氣、理筋整復等途徑達到止痹痛的作用,而經絡是運行全身血氣、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腧穴是經氣匯聚之處、“脈氣所發”。因此選擇恰當的推拿手法以及合適的經絡腧穴,對腰痛的治療至關重要。從穴位使用頻次來說,由高到低依次是腎俞、委中、環跳、大腸俞、承山、阿是及腰陽關等。腎俞、大腸俞、腰陽關和阿是穴都位于腰部,故屬于腧穴的近治作用,所謂“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腰背委中求”,委中為足太陽經腧穴,膀胱經挾脊抵腰中,“經絡所過,主治所及”,此為腧穴的遠治作用。承山作用機制與委中同。與環跳相關聯的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以及梨狀肌等結構或功能障礙,都可引起腰痛或類似腰痛的癥狀,“腰痛必治臀”,因此環跳對腰痛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從所屬經脈來說,使用頻次由多到少依次為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督脈、任脈、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手少陽三焦經。其中足太陽膀胱經的使用頻次為397,遠遠高于其他各經。足太陽經“挾脊抵腰中”,《外科大成》曰:“足太陽膀胱經主氣,行于背,乃諸陽之屬,六經之首?!苯浢}的主干循行位于腰背部,故膀胱經病變可導致腰痛。正如《靈樞經·經脈》曰:“膀胱足太陽之脈……是動則病……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绷硌窗楹笸炔糠派渫?,可選膀胱經位于腿后正中線的其他腧穴。足少陽膽經走行經過髖部及大腿外側部,涉及臀大肌、梨狀肌等與腰痛的病因及癥狀緊密相關的解剖結構,故對足少陽膽經的調整在腰痛的治療中也較為重要。督脈“挾脊抵腰中”,在循行與功能上都與脊柱關系密切,而腰痛病因中相當一部分都與脊柱病變有關。從腧穴在體表的分布位置來說,依次是腰背部>下肢部>腹部>頭項部=上肢部。由此得出目前治療腰痛的選穴主要以近部和循經遠端取穴為主。近部選穴以“筋”病最為常用,可以使治療直達病所,體現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療規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腰者取之腘”都是指遠部選穴方法。所選文獻中穴位配伍頻次由高到低依次是委中-環跳、腎俞-委中和腎俞-大腸俞;且以腎俞-環跳-委中、大腸俞-腎俞的置信度最高。體現了腰與髖、腿關系密切,且推拿治療腰痛重視調理足太陽經氣血,并注重遠近部配合組方。本研究基于無監督的熵層次聚類的新處方有6個,分別為方一:氣海、中脘、關元、腹結;方二:委中、三焦俞、氣海俞、脾俞;方三:大腸俞、上髎、氣海俞、中髎;方四:懸鐘、居髎、外丘、然谷;方五:陰陵泉、命門、章門、風府;方六:承扶、承山、殷門、昆侖、風市、環跳。提示在腰痛的治療中不僅僅要關注膀胱經及局部的結構和功能,也要關注臟腑功能和氣血充盈,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觀念。從癥狀部位與取穴配伍分析,疼痛局限于腰部時經常選用腰部局部膀胱經穴位,如腎俞、大腸俞、氣海俞、關元俞;而腰腿痛并見時除腰部腧穴外還會配伍腿部穴位,加殷門、委中、陽陵泉、懸鐘、秩邊、承扶、承山、昆侖,尤以膀胱經為多見,總體符合近部選穴的原則。綜上所述,本研究應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對推拿治療腰痛的選穴規律進行數據挖掘,為推拿治療腰腿痛的臨床選穴提供參考。研究中發現,雖然推拿治療腰腿痛的臨床研究較多,但文獻質量普遍較低,樣本量小,試驗設計不完善等問題較為突出,不能真實反映中醫療法的臨床療效。故今后應提高臨床研究的質量,以期為推拿治療腰腿痛提供更有力的證據。
參考文獻
[1]胡曉霞.獨活寄生湯聯合針刺推拿療法治療腰腿痛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14):209-210.
[2]HOYD,BAINC,WILLIAMSG,etal.Asystematicreviewoftheglobalprevalenceoflowbackpain[J].ArthritisRheum,2012,64(6):2028-2037.
[3]王志鵬,張曉剛,趙文韜,等.有限元分析在腰椎手法治療中的生物力學研究進展[J].醫用生物力學,2017,32(3):293-298.
[4]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國國際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腧穴名稱與定位:GB/T12346-200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5]于存海.“腰部十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理論及臨床研究[D].武漢:湖北中醫學院,2006.
[6]呂冠泓.針推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6.
[7]呂成超.推拿彈撥手法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臨床療效比較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4
作者:蘇紅 潘珺俊 范肅 萬友紅 張振宇 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特色診療中心
- 上一篇:計算機網絡安全與防范探索
- 下一篇: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編輯修養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