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工科現代通信技術教改研究
時間:2022-07-01 03:25:04
導語:非工科現代通信技術教改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現今,互聯網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互聯網行業的就業機會增長比例遠高于非互聯網行業[1]。而現代通信技術是計算機技術和傳統的通信技術結合起來發展而成的新的科學技術,它的出現促進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了解和掌握現代通信技術知識對于新時代學生顯得尤為重要,能夠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畢生發展奠定基礎[2]。在此情形下,工科與非工科專業對于現代通信技術的學習需求日益增加。為了培養出適用于時代需求的新型人才,很多高等院校將現代通信技術列入相關專業的必修課程。然而非工科專業與工科專業的學習需求并不一致。通信、計算機等相關專業需要深入了解現代通信技術的相關知識點,掌握核心知識點,以便從事協議開發、網絡運維等相關工作;而非工科專業學生,學習現代通信技術更多是了解通信及計算及的基礎知識,以便從事互聯網行業的產品銷售、培訓等工作,這類工作對于技術細節的學習需求相對較低[3]。因此,對于工科與非工科專業,無論是在教材上還是在授課上都應當加以區分,根據不同專業的實際需求進行授課,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則為教學方式的改革注入了新的動力。
二、新媒體時代下的教學理念改革
(一)面向應用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應當是讓學生充分了解所學課程的現實意義,而非直接講授內容。對于本門課程,教師應當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在信息時代下,各行各業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可以說絕大部分行業都與信息行業存在著廣泛而緊密的聯系。現代通信技術對信息行業的工程實踐及科學研究有著廣泛而深入的影響,如果同學們想要從事信息行業的工作,現代通信技術將會成為重要的理論基礎[4]。只有讓同學們充分認識到學習現代通信技術的現實意義,才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多方位教學。傳統的授課方式只注重老師的輸出,忽略了課堂教學中的互動及學生的主動調研、挖掘[5]。因此,研究新型教學方式時,應該著重考慮學生的課程參與度。通過適當的激勵機制促使學生增加課后調研并進行總結分享。此外,在課堂教學中還應設置更多的互動環節,增加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
三、新媒體驅動下的教學方式改革
(一)使用新媒體技術的課前準備。課前準備應包含兩部分工作。首先,認真備課,由于非工科專業學生前期的基礎積累存在一定不足,因此教師應該準備多樣化的實例及應用視頻案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學習記憶。再者,要應用新媒體技術制作生動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將復雜難懂的通信過程通過生動形象的動畫形式加以呈現,易于學生理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新媒體驅動下的課堂教學。1.新媒體輔助教學。當前各種新興媒體迅速發展,依托于微信公眾平臺,許多企業都開發了用于輔助教學的服務號,以對分易為代表的服務號能夠提供課堂測試、線上資料閱讀、簽到、互動以及資料共享等功能,借助于這一平臺,教師可以很方便地檢測學生對于某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據此適當更改教學內容。2.調研及互動型教學。除了課堂上的理論教學,教師還應當鼓勵學生在課下主動進行調研,從而在提升學習主動性的同時,強化學生的記憶。此外,教師應當為重要的知識點設置若干問題,同時選擇接受部分學生自主提出的問題,并將其作為課堂討論話題,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相互討論,并在課堂進行講解。3.分組協作式教學。由于不同學習階段知識積累的不同及外界環境的影響,不同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與吸收存在明顯差距,為了使學習效果好的同學將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使掌握較差的同學順利掌握教學內容,根據學生意愿,劃分學習小組,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促使組內的同學相互協作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團隊間合作能力,還有助于提升不同層次同學間的學習效果。4.實驗教學。眾所周知,信息領域內的諸多學科,都可以通過實驗將知識點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強化學生的記憶。因此,現代通信技術的學習同樣不能例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設置實驗訓練的環節,提供實驗指導資料,并將實驗環節作為課程評估的一部分。該方式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理解,而且能讓學生明確現代通信技術課程在信息安全專業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四、結論
綜合考慮現代通信技術的課程特點、非工科專業學生的特點以及信息時代的教學環境,我們在認真分析現行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廣泛使用當前各種新媒體技術,提出使用新媒體備課、利用網絡工具輔助教學、線上與線相結合及實驗輔助的新型教學方式,并將其應用于課堂教學,實踐證明該方式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當今信息技術全面發展的環境下,對能夠提升非工科專業學生學習信息類課程效率的教學方式的研究具有突出意義。
參考文獻:
[1]2019年中國互聯網就業洞察白皮書[J].互聯網經濟,2019(04):68-73.
[2]郗聞.分析現代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J].通訊世界,2019,26(03):74-75.
[3]李軍杰.互聯網時代教育培訓行業發展戰略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04):111-112.
[4]袁霞.芻議現代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融合[J].信息通信,2015(4):255.
[5]徐冬芹.數學教學中有效互動的實踐探索[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6(10).
作者:段潔 單位:重慶郵電大學未來網絡研究中心
- 上一篇:5G移動通信技術優化探究
- 下一篇:計算機通信技術遠程控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