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專業雙證融通課程建設

時間:2022-08-16 11:41:32

導語:移動通信專業雙證融通課程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移動通信專業雙證融通課程建設

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其培養目標的專業性、職業性、應用性、實踐性等特色十分鮮明?!半p證融通”就是將職業或崗位證書與學歷證書之間相互融合與銜接,是以學歷證書為標志的學歷教育和以職業或崗位證書為標志的職業技能培訓之間的一種互認與溝通[1]?!半p證融通”模式已經成為一大批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然而在實施過程中,發現了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要求與企業職業崗位群的需求相互脫節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對我院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的基礎上,對“雙證融通”模式進行了研究與實踐。

1“雙證融通”模式應以崗位群要求為基礎

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長期以來受學科型課程設置的影響,背離了職業教育的規律和特征,影響了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通過國外高職教育課程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引入,促使我們要進行課程改革[2]。通過對相關通信企業的崗位群調查,對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和課程建設方面作了進一步思考。長期以來采用的教學模式實際上都是重學科、輕能力;重知識灌輸、輕動手實踐?,F在已經明確了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技術型和技能型人才這一人才觀念,就必須跳出陳舊的教學觀念,明確人才培養應以崗位要求為主線。因此,在課程建設上要體現以崗位要求為主線的特點。調研移動通信行業企業,對接通信企業職業崗位,職業崗位與中國移動湖南公司、中興通訊、湖南省郵電規劃設計院等著名通信企業完全接軌,深入分析基站建設、基站維護、無線網絡優化、移動業務支撐與移動終端維修等四個崗位所需職業素質、知識、技能,根據企業生產實際確定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根據四個崗位(見圖1)的核心技能要求,我們確定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素養;具備基站勘察、設計、安裝、開通、調測能力;具備移動基站系統設備操作、維護、故障分析及處理能力;具有DT測試、CQT測試、室內覆蓋測試的能力,會進行無線網絡優化的案例分析和數據分析;具有移動業務支撐與管理、移動終端應用與維修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滿足通信行業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2“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下課程建設應把握的原則

黃炎培先生是我國職業教育的先驅,他針對職業教育課程過分偏重知識的灌輸,卻忽視能力培養的情況,提出“以實用為歸”的職業教育觀點[3]。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所以課程設置要適應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即在保證基礎理論夠用的前提下,著重培養從事實際工作崗位所需要的技能。針對我院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現狀,著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2.1分析崗位需求,確定人才培養計劃要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證書的融通,需要在人才培養計劃中體現出職業技能證書的能力要求。對相關通信行業企業進行調研,確定真實環境下四個崗位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及素養,同時考慮把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納入到課程教學體系,確定滿足“雙證”教育要求的人才培養計劃。如圖1所示,本專業的課程模塊體系是從職業崗位群出發來定義的。

2.2根據崗位分析重新規劃課程體系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探索本土化的教學實施,持續完善以崗位技能為基礎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上要多了解實際崗位群的工作要求,參考職業技能證書的能力要求,對課程進行重組和調整,逐步實現專業課程的項目化、模塊化[4]。教材的選用應盡量選擇適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并且能夠滿足考證需要的教材;教學大綱的制訂應融入考證大綱的具體要求;教學內容的設計應真正能做到基礎理論知識“夠用”,實際核心技能知識“管用”,滿足“雙證”教育模式的要求。我們對一些基礎課程降低理論性、增強實用性的表述;對核心專業課程盡量滿足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需要。我院NC學院3G移動通信專業的以下課程均符合這樣的要求:電信交換技術、數據通信技術、PTN傳輸技術、GSM基站系統運行與維護、TD-SCDMA基站系統運行與維護。

2.3加強實訓教學環節高職院校要培養一流的實用技能型人才,滿足社會對高等級技能人才的需求,必須把實訓課程建設擺在整個高職教育的重要位置[5]。我院與中興通訊共同投資建設10個適應目前移動通信技術需求的實訓中心:如TD-SCDMA技術仿真實訓室、WCDMA技術仿真實訓室、CDMA2000技術仿真實訓室、CDMA網優實訓室等。這些實訓中心涵蓋三大運營商所需的3G技術,學生能夠在實訓基地得到與企業同步的專業訓練,培養其熟練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實訓獲得行業NC認證和工信部頒發的職業技能認證,為“零距離”上崗鋪平道路。為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應增加實踐性教學所占的比例,設計相應的課內實驗、專項技能實訓、綜合能力實訓、頂崗實習等。各實訓環節應有完善的實訓指導書,實訓課程之間科學設計,避免重復,課程安排應由淺入深,每一實訓課程的完成都為隨后的實訓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學生移動通信技能的提升創造一個階梯式的實訓環境。

3加強“一考雙證”模式的實施

大力實施“雙證書”制度,實訓課程設置要與職業培訓證書和職業技能證書的培訓緊密聯系起來,將獲得職業資格證作為學生畢業的必要條件。只有這樣,學生的職業技能才能在“雙證”模式下得到培養,為將來到通信企業就業奠定良好的技術技能基礎。我院移動通信專業學生畢業時可以考取電信機務員、通信網絡管理員、電信業務員、話務員、用戶通信終端維修員等職業資格證書。對于我院NC學院3G移動通信專業的學生,學生畢業時將具有網絡助理工程師、交換助理工程師、傳輸助理工程師、GSM助理工程師、3G移動通信助理工程師等5種NC認證(行業和工信部頒發)資質。在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下,中興通訊NC教育管理中心攜手工信部推動“一考雙證”技能鑒定工作?!耙豢茧p證”是指通過助理工程師認證考試,能獲得中興通訊NC助理工程師認證,還能夠獲得工信部的職業技能認證(技師認證),同時認證考試又是學歷教育中的一門課程的結業考試。這樣來看,一次認證考試有“三證融通”的實際作用。以權威的行業認證來確保輸出人才的質量。

4后續需重點關注的問題

4.1加強“三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要培養出具有“三證”的高技能水平的學生,必須要加強學院“三師型”專兼職教師隊伍。由于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需要教師不斷地去獲取新的知識,適應社會對高技能3G人才培養的需求。教師要做到,在課堂上是一名授課獨到的講師,在實訓室是一名技藝精湛的工程師,在認證培訓時是一名為學員服務的培訓師。這就要求教師多下企業,多獲取一線實踐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庫,讓自己的所學傳遞為學生的技能,提高教學水平。

4.2加強校企合作,落實“以證代考”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的一條能建立良性循環的辦學之路,將是高職院校辦出特色的重要戰略選擇。我院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與中興NC學院的深度合作,開啟了“以證代考”的大門,認證的成績直接作為該門課程的結業成績,直接使用企業的課程,部分師資也由企業提供兼職老師,這種訂單培養,契合企業實際工作需要,也完善了高職人才培養體系。如何加強這種校企合作,達到強強聯合的目的,也是我們后續需要重點關注的課題。

4.3制定“雙證制”下的人才考核標準以前的教學體制設計,是以每門課的分數作為其考核標準,對每一個學生的學業成績進行評定。在“雙證制”的人才培養模式下,能否把取得證書的數量和等次作為評價畢業生的優良等次的標準,激發學生對“雙證制”模式的興趣及獲得實踐知識的熱情,也是需要后續進行探討的課題。

5結論

總之,通信類高職院校要走特色化道路,培養一流的實用型技能人才,要滿足社會對高等級技能人才的需求,就必須將“雙證制”教學模式擺在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位置,雙證融通模式將為高職教育發展提供豐富的營養,讓高職院校扎根于社會需求,讓教育回歸為社會服務的本原。通過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其專業課程體系要按照“雙證制”的特點去設計,按企業崗位群所需技能去構造,突出實用技能的培養和就業實力的培訓,真正提高學生的“零距離”上崗后的實際工作能力。只有建立科學的專業課程體系,才能在職教過程中提高培養質量,為社會的發展、移動通信市場的繁榮培養更多的符合通信企業需求的3G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