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通信專業課程體系銜接研究
時間:2022-08-05 03:00:44
導語:高職通信專業課程體系銜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通訊技術發展迅速,社會各界對通信專業的人才需求量也越來越高,他們要求高質量的通信人才,這些人才必須能掌握先進的通訊技術。在中高職院校也開設了通信專業,國家教育部在2011年就在《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就強調了關于中高職銜接問題,具體包括十個方面,主要包括:培養的目標、設置的課程、所學的專業、利用的教育資源、教師所進行的教學過程、考試模式、招生考試、行業指導和集團化辦學等,這些是中高職銜接的基礎。中高職銜接是發展職業教育和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簡要介紹了相關概念的界定,針對中高職街接中出現的問題,以課程體系銜接的基本原則為基礎,提出了“分類互補,逐層遞進”的課程對接方法,實現了通信技術專業中高職課程體系的有效街接。
關鍵詞:中高職街接;課程體系;通信專業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就明確提出:要重視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特別是中高職教育,要把中高職教育建設成為具有現代化氣息的教育。在教學中不斷增加技能,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以便更好地完善中職學校的升學制度。在中高職學校開始實行對口招生模式,在招生中采用的是“3+2”銜接模式,主要目的是實現中職學校和高職學校之間的銜接。中高職銜接體現了終身教育的理念,是形成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關鍵環節。中高職銜接涉及到招生制度、學生管理、專業設置、課程教學等許多領域,其中實現課程體系的內涵式銜接是實質與核心問題。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中等職業教育概念。中等教育和高職教育、低等教育都有差別的,中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等職業教育主要包括職業高級中學、技術學校、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相關的報告和《決定》都提出,目前適合社會發展的是具有技術型的人才,社會不僅需要科學家還需要技術工種,需要具有技術的管理人員和受過訓練的具有勞動經驗的勞動者。所以,中職學校需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在教育教學中應該轉變思想,把提升學生的素質作為基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在技術上、服務上、管理上具有高素質的中級人才。其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基本是初中畢業生,或者和初中學歷相等的學生,一般學制在三年到四年,基本都是三年制。(二)高等職業教育概念。高等職業教育也是我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招收的學生是高中以上學歷或者是職業高中畢業的學生。其學校主要包括:高等專業學校、職業技術學校、普通本科學校和一些短期的職業大學,主要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讓學生及建設、服務和管理于一身,畢業之后就能適應社會,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對加快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可以用一句比較繞口的話來概。括高等職業教育:它是高等教育,也是職業教育,同時還是高等教育中的職業教育。在層次上屬于高等教育,畢業后頒發大學畢業證書,一般學制是兩年到三年。(三)專業與專業銜接的概念中職學校的專業指的是學校按照學生所學的學科、社會職業分工、文化發展現狀、科學技術等來進行分類的。主要是學生通過學習,根據自身的所受的教育來獲取專業的本領,也可以說教育的目標就是我們所說的“專業”。而銜接,我們在字面上理解就是連接和事物之間相互的承接。我們所說的專業銜接主要是指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方面的銜接,是兩種事物之間的連接與傳承。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也在快速的發展,不同的時代對不同的專業要求是不同的,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職業學校之間要相互溝通,共同研究設置好銜接的課程,銜接的專業,及時修訂銜接課程目錄,根據國家制造業的發展,向服務型和戰略型需求發展,在不斷地探索中優化專業布局,設置信息平臺,優化專業的類型和層次結構,以修訂的專業目錄為指導工具,促進中職學校與高職學校的銜接工作。
二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中出現的問題
職業教育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溝通、相互銜接的有機整體,中職和高職在專業能力要求上具有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中高職學校在對口招生中采取的模式是“3+2”模式,學生在中職學校學習3年,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高職學校,在高職學校學習2年。目前,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是結合自身情況制定的,沒有統一標準,課程設置沒有充分考慮到相互之間的系統性和遞進關系。部分專業課程設置重復,不僅浪費了教育資源,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素質培養方面,由于中職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導致升入高職院校后對高等數學、大學英語等文化課程的學習感到吃力,阻礙了自我發展和提升[1]。具體問題作如下分析:(一)中高職學校的課程銜接內容存在著重復現象。據調查發現,目前很多高職學校的課程體系還存在以高中起點的教學課程體系,很多學校考慮到學生多數是基礎較差,所以在課程設置方面還停留在高中起點階段,這給有些優秀學生帶來了弊端,他們已經學過相關內容,對學習內容不再感興趣。高職學校的這種課程設置跟不體現不了引領作用。特別是一些通信專業的學生,他們所學的一些課程和在中職學校學習的一樣,訓練的內能也是重復的。主要包括:電子線路、電子工程制圖、電工基礎、計算機等相關內容都是相同的,其重復率超過七成,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浪費了教育資源,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的一些高職院校不開設電子CAD基礎等課程,讓通訊專業出現斷檔現象,這些現象的出現,學生學習興趣就會喪失,積極性被打消,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缺乏創新意識,讓中職學校人才培養受阻。(二)中高職學校缺乏培養學生素養意識。中高職學校的教學特點是以教授學生專業課程為主,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讓學生成為高技術人才。很多高職學校沒有認識到建設現代化,主要靠職業教育,總要回學校應該讓學生學下技能課程,為高職學校打下基礎。中高職學校在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忽視了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學生沒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他們缺少德育教育,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比較特殊,不能形成正確的人身觀和價值觀。很多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到了高職學校他們很難適應,對中職學校開設的大學英語和高數課程完全跟不上節奏,在加上高職學校開設的課程時間比較短,像英語和高數只開設一個學期或者是半個學期,超過半數的學校不開設物理課程,因為在通訊專業,物理課程是不被重視的。物理課程中的電路、電磁等知識都和通訊專業有關,學校不開設課程,學生就本專業知識學習不到位,上課很難集中注意力,出現聽課難問題,到了課下也不知道從什么地方下手,實踐課上也會出錯。面對如此現象最終導致學習吃力,自我素養得不到提升。這種教育方式,導致多數學生在期末考試中不及格,學生的思維得不到鍛煉,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得不到鍛煉,文化素養得不到提升。(三)中職學校和高職學校的職業資格證銜接不到位。中職學校和高職學校的職業資格證銜接不到位,有的通訊專業的學生在中職學校就取得了較高的資格證書,而到了高職學??嫉降穆殬I資格證書卻是中級證書,出現了資格證書的排列錯位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倒掛”現象。學生在中職學校考取的中級職業證書是通過計算機考試和無線電考試所取得的,高職學校所獲得的中級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內容和中職學校考試內容相同,存在著重復現象。由于每個學校的考試標準是不一樣的,教學管理水平不同的,其考取的證書也不規范,有些中職學校沒有考級現象,這和高職學校銜接不上,這種證書銜接不上的現象,導致了學校教學資源的浪費,學生通過大量的時間進行學習去考取資格證書,浪費了時間和經濟,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打消。
三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的基本原則
中高職學校的通信工程專業主要的構建體系是以就業為目的的,主要是讓學生學得專業的知識的同時,畢業后能夠找到工作,主要是以培養人才為目標。構建“3+2”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需要綜合考慮辦學基礎、培養對象認知水平、以及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等多種因素,使中職階段與高職階段的課程既具有一貫性,又有層次上的區別,發揮出各自的優勢與特色,做到優勢互補。具體遵循以下原則:(一)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在進行充分廣泛的企業行業調研的基礎上,按照企業崗位目標和職業能力要求,高職院校、中職學校、行業企業共同制定相互銜接的課程標準和內容,既要使中、高職之間的課程具有連續性,又要體現出層級遞進性。(二)堅持各階段有側重。根據“中職重技能打基礎,高職重技術為提升”的定位設置課程,中職階段注重基礎素質教育,主要進行職業基本技能訓練,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高職階段主要進行綜合職業能力訓練,注重學生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全面培養,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2-5]。(三)實現多種發展途徑。學生完成中職階段學習后需要參加中高職銜接招生考試,通過考試的學生可進入高職階段,沒通過考試的學生可取得中職畢業證書。因此,應統籌規劃課程體系,在實現中、高職銜接的同時,保證中職培養的完整性,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四)以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導向。當前是互聯網時代,隨著網絡的普及,全世界各角落已經實現了全網覆蓋,互聯網技術是國家新興產業,它和通訊專業有關聯,其中通訊專業的無線電技術就和互聯網有關?;ヂ摼W技術在通訊專業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所以通訊專業在發展的同時,應該注重培養互聯網人才,這讓通信專業地位有所提升。(五)堅持以專業課程深化為標準。通訊專業應該以專業課程深化為標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課程改革,不斷地改變教學方法,對通訊專業的理論進行分析,注重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進行培養,不斷地設計教學方案,注重對學生通訊電路知識應用的培養,讓學生能夠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學習網絡通信應用的開發能力,在學習中不斷積累經驗,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相結合,讓學生在訓練中能力得到培養。
四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的具體實踐
針對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我們提出了“分類互補,逐層遞進”的課程對接方法,即首先將中職和高職的課程劃分為“公共文化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職業技能課程”三大類,然后依據“中職重技能打基礎,高職重技術為提升”的遞進關系對課程進行取舍,避免課程設置的重復與缺失,如圖1所示。通過企業調研、專業研討、校際交流、聯合招生等形式,從“職業素養提升”和“專業能力遞進”兩個維度實現了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與高職通信技術專業之間課程的有機整合。(一)開設不同層次德育課程,體現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根據中職德育素質要求,通過“德育”、“思想和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職業基本素養”等課程培養學生良好品質和責任意識;高職階段通過“心里健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職業生涯規劃”、“創新創業教育”等課程的學習,理解國家的發展政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加就業與創業意識與能力。(二)開設分階段公共文化課程,培養學生基本科學文化素養。依據中職必修文化課要求,在中職階段開設“語文”、“數學”、“物理”、“英語”、“體育”、“計算機應用基礎”等文化課程;按照中、高職的遞進發展趨勢,在高職階段根據高層次人才培養目標及專業需要,開設“高等數學”、“實用英語”、“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等課程。為適應通信專業需要,中職數學和英語課開設力度有所加強。高職開設的英語課應達到全國普通高校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證要求,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可參加全國四級或六級考試。大學語文以拓展課形式增加古詩文學習與鑒賞,提高傳統文化素養及專業發展底蘊[6-8]。(三)合理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為培養高技能專業人才做好支撐。專業基礎課程的實施主要以行動導向教學方法為主,提升學生的成就感、自信心以及學習知識和技能的興趣。但面對中、高職不同對象,應該遵循學生認知成長規律,做好行動導向教學的銜接。中職教育階段,教師的導向性應該較高職更為明確,讓學生逐漸適應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并能從中體驗到掌握技能、獲取知識的樂趣;而高職教育階段,行動導向教學更應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中職學校應該及時確定專業課程的課程標準,相關領導和專家及時召開研討會,根據學校需要和學生特點,確定通信專業所面臨的崗位,經過專家、專業教師、企業領導的研討,及時歸納總結,將工作任務轉化成專業課程中來,由他們共同制定課程標準,總結出適合學生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重難點…、教學方法等內容,這樣合理設計課程,讓學生更好進行學習,為培養高技能專業人才做好支撐。(四)做好等級鑒定銜接工作,為就業準入、持證上崗做好準備。中職階段注重基本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操作訓練,特別重視職業規范和職業意識的養成,通過完成典型職業活動,培養學生職業素養;高職階段通過職業技術課程的設置,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在引入新技術、新工藝的同時,適當考慮職業崗位拓展與跨專業學習的需求,設置相關崗位群技能要求所需的課程。實踐性課程的設置參照了國家職業標準和職業技能鑒定規范,在中職階段需要達到中級技術工(4級)要求,在高職階段應達到高級技術工(3級)的要求[9-12]。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建立不同階段的課程體系目前中高職學校的學生都是00后,他們的性格比較叛逆,天生活潑,天資聰穎,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所以相關的專家和中高職學校的專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畢業后專業所面臨的崗位,及時的進行分析和歸納,盡早地總結出通信專業學生的畢業去向和畢業后所要面臨的崗位需求。根據自身所涉獵的知識、技能,查閱相關資料,結合課程標準和《職業技能鑒定規范》及時渡通信專業人員的知識和技能方面進行培訓,達到企業所需的要求,加強對學生的工作態度和認知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成長規律,根據職業的發展特點,和專業的本身特點建立健全的通訊專業課程體系。做到讓每位學生都上好課,實現就業率達到百分之百,在教學中突出課程的特點,重難點,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
五結語
中高職銜接是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而課程體系的銜接又是中高職銜接的關鍵。使用“分類互補,逐層遞進”方法制定出的中高職通信專業銜接課程體系保證了中高職課程內容的連續性、職業能力的層次性及各自的系統性。既滿足了中職學生畢業后直接工作的需要,又滿足了學生繼續深造、不斷提升能力的要求[13-15]。
作者:賈躍 單位: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5G技術下通信技術專業教學改革思考
- 下一篇: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