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教學團隊建設思考
時間:2022-01-08 08:28:54
導語:計算機網絡教學團隊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學團隊是高校開展教學、科研工作的保障。筆者詳細闡述了計算機網絡教學團隊的職責、教學團隊建設方案、課程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團隊科研能力培養。以計算機網絡課程為例,對課程建設、課程教學方法與項目化教學應用作了分析。建設合理、科學的教學團隊能夠促進高校人才培養、教師能力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教學團隊;教學模式;計算機網絡
1引言
教學團隊建設是高校學科建設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合理、科學、高效的教學團隊是開展教學、科研的保障。計算機網絡教學團隊是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網絡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為依托,以提高專業教學質量為目標,形成相互合作、共擔共責的高素質教師群體[1]。
2計算機網絡教學團隊職能
教學團隊是高校中開展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集體活動的組織體,是培養專業技術人才、課程建設、質量工程建設和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2]。計算機網絡教學團隊是以計算機系專業教師為組織單元組建的專業教師隊伍,承載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本科應用性人才培養的職責,負責對學生進行網絡技術的專業課程教學、專業課程建設、項目設計以及學生競賽活動的指導,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網絡工程、網絡應用技術等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養的綜合素質,以實現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
3團隊建設方案
3.1課程建設與教學方法。計算機網絡教學團隊承擔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任務,對課程建設與教學方法以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作分析。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學科的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該課程要求學生能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掌握網絡配置操作,具備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分析、設計和評估能力,并具備一定的網絡工程實踐能力。課程建設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的全面綜合素質為目標,課程建設從課程大綱設計開始,以團隊的形式對課程開展全面分析,依托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認真分析課程與人才培養目標的關系,設計以培養創新型應用性人才,符合廣東白云學院專業人才培養和學生學習特點的課程教學內容,以計算機網絡分層體系結構為主線,重構各環節的教學內容,重視課程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3]。課程教學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以課程內容、實驗項目為支撐,開展體驗式學習、小組學習、合作學習以及網絡在線學習等多種方式,鼓勵學生小組團隊之間的交流討論,以更多的學生活動來組織課堂教學。3.2項目化教學實施方式。項目化教學是工科類課程教學中的經典教學方式,也是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它體現了新工科人才培養方式中的“做中學”“主動學習”“團隊學習”等學習方式。結合課程教學目標,筆者設計了網絡數據分析、局域網設計、路由協議配置和服務器應用等綜合性項目,通過設計符合課程教學目標與課程知識應用的項目,實現對學生基礎知識、項目設計、工程應用、團隊合作以及學習評估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培養。項目實施采用學生小組的學習方式,應用實驗教學、現場教學、體驗式教學等方式,由學生小組完成項目設計、實施、評價等環節,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項目為依托,采用講授、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演講、討論和學生互評等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課堂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學生的主動學習與創造性學習。3.3團隊成員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是教學團隊建設的基礎,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的重要前提,根據專業相近、結構相稱的原理來組織和建設專業教學團隊。近年來,按照“造就名師、培養雙師、優化結構、提高素質”的總體建設思路[4],通過“進修、培訓、頂崗實踐”等諸多途徑著手于本專業教學團隊綜合素質的培養,并拓寬教師來源渠道,形成了一支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素質優良、技能過硬以及結構合理的優秀教師團隊。計算機網絡教學團隊建設采用團隊負責人制,團隊負責人制定合理的團隊建設方案,通過傳幫帶方式,采取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專題、學術、講座以及參加各類教學競賽等活動,提高了課程教學團隊的整體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團隊成員共8人,從教學團隊的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上看,團隊中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人;教授2名、副教授2名、講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人、碩士學位7人。從教學團隊年齡結構上看,50歲以上的1人,40~50歲的3人,30~40歲的4人。團隊成員的學歷、職稱、年齡和專業結構合理,達到了高素質教學團隊的要求。
4團隊成員科研能力培養
科研是教學的基礎和保障,高校教師除了具備基本的人才培養能力和課程教學能力,還需具備一定的教科研能力,教學團隊建設是教師教科研能力學習、提高的一種方式,通過團隊協作、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和共同提高實現教學團隊成員科研能力的培養與提升[5]。計算機網絡教學團隊是以課程教學為基礎,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革、教學名師示范課、教師說課比賽等形式,引入翻轉課堂、成果導向、CDIO等各種教學模式,對基本的課程教學進行總結、凝練、歸納。開展各類教學活動,從教學中提煉出對課程教學改革的課題研究,通過課題研究促進團隊成員的教學和教研能力。在科研能力培養上,要求團隊積極加入學校的計算機學科建設中來,參與各類橫向、縱向課題,申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爭取獲得更多科研成果,并將科研成果應用到教學中。此外,要加強團隊成員的企業鍛煉,提高實踐應用能力,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實現知識技能互補,提高教學團隊成員的綜合素質和教學科研水平。團隊成員現承擔的課題有國家級2項,省級教學、科研課題6項,校級課題4項,指導學生參加各類科研競賽10余項,通過各類課題的研究學習,提高了各教師的科研能力。
5結語
教學團隊的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完善的漫長過程,團隊建設目標是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開發優質精品課程資源,促進師生的教學合作,提升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課程實踐和技術應用的能力。計算機網絡教學團隊在團隊建設方案指導下,經過一年的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科研成果,后繼還會繼續以培養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培養優秀教師為目標開展教學團隊的建設工作。
參考文獻
[1]董智勇.網絡工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方案[J].計算機教育,2011(20):15-18.
[2]劉冬華,周傳輝.建環品牌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J].企業導報,2011(4):209-211.
[3]李延香.“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施[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4,12(3):92-95.
[4]董智勇.計算機網絡省級教學團隊建設方案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7(11):131-134.
[5]陳世平,彭瑤,譚偉,等.高校教學團隊的建設與管理[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8(6):152-154.
作者:湯海林 萬世明 單位:廣東白云學院
- 上一篇:計算機網絡安全在大數據的應用
- 下一篇:基層人民銀行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