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大學網絡安全現狀及建設路徑

時間:2022-11-29 10:11:36

導語:開放大學網絡安全現狀及建設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開放大學網絡安全現狀及建設路徑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安全成為國家安全的戰略思考。以計算機網絡為載體的開放大學時刻關注并高度重視網絡安全成為其內涵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诖耍_放大學必須正視網絡安全的客觀現實,積極探尋行之有效的網絡安全建設之路。

關鍵詞:開放大學;網絡;安全;現狀;路徑

作為現代遠程教育領軍者的開放大學,時刻叩問網絡安全,以網絡安全的實現追求高質量發展。20年來無論是辦學規模,還是辦學成就,都取得了可圈可點的輝煌成績,積累了網絡安全的文化內涵。但是如果靜下心來,認真思考開放大學已經走過的路,不難發現在實際辦學過程中網絡安全還存在許多明顯的問題,需要我們靜下心來,認真反思,積極探求實現網絡安全的科學路徑。

1開放大學網絡安全的現狀探析

開放大學辦學四十余年來,始終圍繞質量發展這個主題,在防范消弭各類風險的基礎上,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尤其是進入現代遠程教育階段后,實現網絡安全又成為開放大學肩負的重要任務。在實踐中開放大學不辱使命,經過系統上下共同努力,網絡安全的建設成績有目共睹,但是客觀地講,開放大學的網絡安全客觀上還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呈現出主體不明確、顯性風險與隱性風險共存、建設差距明顯的特征。

1.1投入不平衡,建設水平堪憂

開放大學從20個世紀0年代末從事開放教育以來,高速度,高質量,大投入地建立起了支撐遠程教與學的網絡體系,硬件建設有了本質的改觀。但隨著教育開放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社會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出現,一些基層學習中心的辦學積極性下降,從而導致網絡建設的投入減少,標準放松,呈現各地不平衡的質量下降,網絡建設水平與質量的下滑引發新的網絡安全隱患。

1.2平臺不穩定,使用過程吐槽

開放大學目前使用的教學與管理平臺一個是教學使用的國家開放大學學習網,一個是從事管理的教務管理系統。總的講,國家開放大學將早期教學使用的多級平臺轉化為統一的一個平臺,將教務管理系統的單機版升級為網絡版是一個進步,但是卻忽略了平臺使用過程中多元登陸的穩定性與管理的監督服務性,形成當使用人數多時,登陸通道擁擠堵塞,時間越緊,平臺順暢使用的概率越小,影響了網絡平臺的正常使用,徒增了網絡風險。另外教務管理系統分管理層級使用,系統各層級間無法對接、瀏覽,系統各級互不熟悉,遇到問題上級系統無法有效的指導服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使用遭到吐槽,人為增加了網絡風險系數。

1.3資源不領先,學習效果短路

學習資源與網絡結合在一起方能保證遠程教育活動的正常開展。開放大學在多年的實踐中資源建設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一些課程的資源建設單一,與學員的教育訴求嚴重脫節;一些課程的資源建設內容陳舊,更新緩慢,與高質量的要求無法合拍;一些課程資源建設缺位,與教學要求相悖;一些課程資源差錯頻出,質量保證受疑。如此種種使得學生網上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對開放大學的辦學產生了不同的聲音,在一定程度上衍生了不喜網、不用網、不信網的潛在網絡風險。

1.4設計不簡潔,答疑查詢困難

作為教育教學的網絡平臺,其界面簡潔明了,溫馨貼心是廣大教育受眾的基本要求。開放大學學習網整體規劃與布局做了創新與變革,但在使用過程中,仍舊存在著界面設計復雜,基層教師查詢發帖困難的客觀問題。界面設計復雜是指由于開放教育開設的課程數量較多,進入課程資源后,資源界面的內容紛繁復雜,資源類型未做有針對性的整合;基層教師查詢發帖困難是指在學習網上只有總部與分部教師的答疑回復通道,學院與學習中心的教師沒有通道開展答疑活動。另外學員每學期學習的課程,在新學期學習開始后,選課記錄與學習痕跡全部被清空,如此種種問題無形中引發了網絡安全的隱患。

2新時代開放大學網絡安全建設的路徑思考

進入新時代,開放大學要完成時代賦予的歷史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進一步加強開放大學的網絡安全建設將成為開放大學的不二選擇。廣大的開放大學人要在實踐中堅持辨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歷史思維,積極探索開放大學網絡安全建設之路。

2.1加強隊伍建設,服務開放大學網絡安全建設的大目標

不斷推進開放大學網絡安全建設是保證開放大學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目標,也是長遠目標。實現這個目標,既要加強網絡建設,更要加強隊伍建設,歸根到底還是隊伍建設。開放大學要在統籌全面的基礎上,著力做好管理隊伍與技術隊伍的建設。從管理隊伍建設的角度講,一是要齊。教學管理的各個崗位與網絡的聯系密不可分,這種聯系是分類的精細化聯系。因此要配足配齊相應的管理人員,保證平臺無縫隙、無遺漏的正常運行,實現預定的安全目標。二是穩。要培養一批熟悉教育管理要求、管理流程,尤其是熟悉平臺操作的骨干,保持骨干的穩定,發揚骨干的優勢,通過骨干帶出一批熟悉平臺操作的管理隊伍服務教學,實現網絡安全的目標。三是要串。串就是串聯,開放大學系統要定時或不定時地開展業務培訓,將系統管理人員串在一起,解讀政策,開展操作培訓,解決難題,為網絡安全的實現做好鋪墊。從技術隊伍建設的角度講,一是要專。技術隊伍要有專業背景,要有專業歷練,要有專業素養。在崗位既能開展專業實踐,也能進行專業攻關,也就是能夠發現問題,更有能力解決問題。二是要穩。技術隊伍要穩,數量要穩、質量也要穩,任何兼職、臨聘、暫時替代都不是長久之計。三是要補?,F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不斷提升整體知識隊伍的更新換代才有可能應對各類網絡風險。開放大學通過補充新鮮血液,加強隊伍的充電補鈣實現隊伍質量的提升與網絡安全。四是要聯。聯是聯系。開放大學系統的各級技術隊伍要敞開大門,加強聯系,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成果分享,提升整體團隊質量,實現網絡安全的終極目標。

2.2著眼共享邏輯,聚焦開放大學網絡安全的系統鏈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以共商、共建、共享為核心內容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已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共識。開放大學發展的歷史證明開放大學自身就是命運共同體的具體體現。國家開放大學前校長楊志堅在《中國開放大學之路》中指出,開放大學在掛牌九年中的階段性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了國開共同體的辦學模式,道出了開放大學命運共同體的本真。開放大學在扎根中國大地辦人民滿意的開放大學價值引導下,以共享的邏輯,謀求開放大學各層級的網絡安全,實現安全發展既是開放大學雄關漫道后的人間正道,更是長風破浪后的滄桑升華。首先要立足系統。開放大學的網絡安全是開放大學大家庭這個為時代服務,具有共同價值追求的共同體的一致責任,絕非這個體系框架下某一個層級需求,開放大學系統從上到下要有一盤棋的思考,將整個系統統籌考量,實現系統網絡安全的全面發展。其次要體現“共”字。開放大學作為四級辦學構成的一個遠程教育命運共同體,建設網絡安全關鍵要體現一個“共”字。要在思考上共商、在設計上共商、在對接上共商,在考核上共商,以個體利益行政命令式的共商不僅會破壞這個遠程教育命運共同體鏈接的潤滑,甚至會割裂鏈接。要在科學的建設標準指導下共建,要在統一規劃的隊伍建設要求指導下共建,要在剛性的操作規范下共建,要在實踐過程的經驗總結下共建,建立一套標準的有效防止網絡風險的網格化體系。要使得發展經驗與路徑共享,要使得科研成果與轉化共享,要使得發展規劃與設計共享,要使得科學便捷的創新思路與實績共享,從而實現網絡安全。三是凸顯特點,自由發展。開放大學是一個閉環的命運共同體,但并不能因為閉環而限制了閉環各層級的自由發展。由于我國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決定了開放大學網絡安全的實現絕非在一個水平線上,開放大學在練好“共”字內功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各層級的獨有需求,允許各層級從實際出發,在共同體的大框架下,凸顯各自特點,實現各層級網絡安全建設的自由發展,并將發展結果在共同體內共享,構架良性循環通道。打造開放大學網絡安全建設的系統鏈,實現既滿足各層級需要,又符合各層級自由發展的網絡安全。

2.3強化創新意識,搶占開放大學網絡安全的新高地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勤勞樸實的中華民族在創新旗幟的引領下,實現了歷史性的一次次跨越,迎來了一次又一次的燦爛日出。創新成為社會發展和教育進步的根和魂。緊繃創新這根弦是新時代開放大學網絡安全建設的根本性、基礎性、原則性要求。首先緊扣認知創新。根據社會發展對開放大學提出的新要求,認真分析開放大學網絡安全的實際,在開放大學隊伍建設的認知上找差距、做文章。固化的認知不可取,范式的認知不可取,超越實際的認知也不可取。站在歷史來路的肩膀上,科學的創新認知才是我們應取的態度。其次緊扣能力創新。開放大學網絡安全建設落腳的是建設。實際上就是要依靠人的能力創新,能力創新成為開放大學必須錘煉和涵養的基本功,也是開放大學網絡建設安全的符號底蘊。開放大學要探索自身能力創新的“開拓之途”;著眼能力創新與開放大學的關系,打通能力創新的“認知短路”;面對實際,圍繞相關主題,揮灑能力創新的“奮進之筆”;扣住根基,強化建設,搭建能力創新的“多元梯隊”;基礎邁步,推進創新,吹響能力創新的“悠揚哨笛”。三是要緊扣價值創新。價值是社會事物立命于世的王道,更是展示自身作用的霸道。核心價值是價值的主流,是整個價值體系的基礎部分,開放大學有開放大學的核心價值,開放大學的網絡安全也有它的核心價值。在實踐中,不斷創新開放大學網絡安全的核心價值,不僅是開放大學網絡安全精髓的提煉,也是對開放大學網絡安全建設的創新總結。在實踐中能夠跳出網絡安全建設原有的核心價值圈,看由于開放大學網絡安全建設的進一步發展使得網絡安全的價值內涵更為豐富、充實的現實,并作進一步的實踐檢驗,進而使得開放大學網絡安全建設的基本理論和根本原則更為科學,更加具體,更富活力,不僅是認知的創新,過程的創新,最終也實現了價值的創新,保證了開放大學網絡安全建設的順利展開。

參考文獻:

[1]俞曉秋.網絡恐怖主義:全球安全新威脅[J].紫光閣,2(5):-.

[2]趙燕君.談如何提升我國公民的信息安全意識[J].才智,7(15):2.

[3]嚴寧科,杜宗福,劉源.網絡安全的核心價值[J].技術與市場,4,21(12):-331.

[4]董寧函.基于價值共創的開放大學辦學理念創新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0(12):25-26.

[5]侯日瑩.當前我國開放大學建設的新內涵和新策略探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0(12):3-.

作者:嚴寧科 杜宗福 張紅妮 單位:陜西省寶雞市科技創新交流服務中心 寶雞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