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信息技術論文
時間:2022-09-03 03:35:14
導語: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信息技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實用性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許多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時,會將課件制作得花里胡哨,集精美的圖片、悠揚的音樂、動態的背景等于一體,這對于初中生來說確實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可以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但是由于課件本身的實用性不強,缺少實質性的內容,與具體的數學教學內容關聯不大,雖然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引發他們的關注,但學生只是將注意力集中在課件華麗的外表上,而并沒有實現學生思維與注意力的正遷移,一節課下來,課堂看起來熱鬧非凡,但是問學生掌握了什么,他們則是一臉茫然,這樣的教學同樣是失敗的。成功而有效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對認知對象濃厚的興趣之上,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來實現三維教學目標。這決定了我們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時要充分地考慮到形式與內在的關系,也就是要增強課件的實用性。只有基于這一正確認識,教師才能在設計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將之與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學情結合起來,并以現代信息技術的新鮮有趣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數學知識的探究上來。因此,教師要準確而全面地掌握數學知識,能夠深入其本質,這樣才能在選擇數學素材上做到精挑細選,選出最具代表性與科學性的素材,從而將學生的思維點集中在相關知識的探究上,讓學生展開快樂而主動的探究,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雙主性
所謂雙主性,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如何處理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關系是教學成敗的關鍵與核心。以往數學教學低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次要地位,只是機械地接受。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這一核心理論同樣需要體現在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引導學生展開主體探究,并使他們在教師的啟發與誘導下完成探究,構建知識,能夠促進學生素養與能力的整體提高,能夠真正實現有效教學。因此,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我們要避免教師機械操作、忽視學生主體地位與學習需求,只是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機械進行的固化式教學,這樣的教學依舊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注定是失敗的。在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性,要讓學生在教師的組織與指導下,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這個平臺來展開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經歷數學探究過程,在探究中掌握知識、提升技能、培養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在制作與操作課件的過程中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來思考問題,以學生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為學生的主體參與與自主探究預留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讓整個課堂教學能夠圍繞著學生展開,使教學處于不斷的動態生成中。
三、輔助性
現代信息技術有著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具備的優勢,但它并不是萬能的,不可以取代其他一切教學手段。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手段,它與其他教學手段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補充的。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不能以偏概全,肯定現代信息技術而否定其他教學手段,而是要充分發揮各種教學手段的優勢,實現強強聯合,更好地體現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服務。眾所周知,數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與邏輯性,盡管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寓抽象而深奧的數學知識于直觀豐富的材料之中,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與形象性,但是它并不能代替學生的親自操作。在做中學是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現代信息技術并不能代替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動腦思考,因此我們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過程中預留學生主動動手與動腦的機會,使他們通過現代信息技術來獲取豐富而直觀的感性材料,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親自動手來展開自主探究,這樣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展開獨立思考與積極思維,使學生不僅可以真正地掌握這些知識,還能學會探究,掌握學習方法,更加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結語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我們教師要勇于接受新事物,勤于實踐,勇于探索,善于總結,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完美結合,使現代信息技術成為推進教學改革,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
作者:馮青單位:安徽省滁州市第九中學
- 上一篇:基于PBL的初中信息技術論文
- 下一篇:通信技術發展下的移動通信論文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