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經濟法教學深度融合研究
時間:2022-06-21 08:44:37
導語:信息技術與經濟法教學深度融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能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結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充實的學習資源。根據“經濟法”的學科特點及學生學習需求,闡述了如何在信息技術時代,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多媒體等平臺,使信息技術與經濟法的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創新經濟法的教學方法,提高經濟法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經濟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深度融合
信息技術變革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獲取知識的途徑,各行各業都接受著信息技術帶來的高效和便捷,21世紀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它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式。信息技術已經融入各行各業,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高智能化。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把現代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以此來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這指的就是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課堂教學得益于信息技術的支持,大學教育的創新實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知識的呈現方式更加多元化,教學效率大大提高,同時增加了師生互動的渠道和手段,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現階段來看,信息技術用于經濟法本科教學的普及程度還遠遠不夠,為了提高本科經濟法教學的效率和效果,需要重視和加強信息技術和經濟法的教學結合。
1“經濟法”學科特點和教學目標
1.1“經濟法”學科特點
“經濟法”是國家權威立法部門制定的,屬于法律學科,與其他普通科目不同,其必然具有一定的動態性、變化性和抽象性。社會生活經濟形勢日新月異,經濟法作為規范和調整經濟運行過程中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必然要求根據客觀形勢的變化不斷更新調整,而經濟法的教育教學也需要保持先進性,要與時俱進。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便捷地完成經濟法教學內容的更新,更好地適應經濟法動態變化的要求,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1.2經濟法學科的教學目標
經濟法這門課程學習的任務與目的是使學生了解經濟法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加強對我國現行的經濟法律、法規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學習基本的經濟法律知識和法律理論增強法律素養,同時理解經濟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以及其在協調、管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社會經濟實踐發展是經濟法的基礎,培養學生獨立運用經濟法知識分析解決法律問題是我們教學大綱的要求,所以經濟法教學要關注社會經濟生活,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將書本知識和現實實踐相結合,從而體現出法律的生命力。信息技術是現代社會的主要特征,人們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生活、學習日益普及,讓學生在有趣、生動的情景下掌握經濟法的知識,這就需要經濟法教學也要進行創新和改革,運用信息技術,保持教學的活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信息技術在本科“經濟法”教學中的必要性
2.1信息技術的融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前提條件。經濟法的法律條文對于我們非法律專業的學生來說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它源于社會實踐發展,就決定其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從心理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我們可以創設出能引起共鳴的學生們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在學生學習新的法律理論和條文的時候,運用一些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來安排教學內容,創設出新奇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去探究知識的深層含義。例如,在經濟法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將知識點進行細分,讓學生分組完成相關知識點微視頻的制作,在微視頻輔助的情景下,首先要求自學基本法律知識點,接著設計錄制微視頻,通過這兩個步驟完成基本知識的學習。老師在課堂教學時間通過“學生展示微視頻—學生講解相關知識點—師生提問—課堂研討—小結”的方式進一步加深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能力。
2.2信息技術的融入使教學思路更加清晰
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不僅要知道其來源、產生的緣由,還要理解知識的應用,這正是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的應用和延伸,利用信息交互和多媒體的設備,使教學內容的展現能夠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將所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過程等真實地再現于課堂,使學生對于知識點的來龍去脈能夠更加清晰地認知,實現學習質的飛躍,達到激活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如在學習《合同法》的第二章內容合同的訂立時,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信息交互技術和多媒體教室,打破以往的老師講授傳統教學模式,在上課前一周在釘釘群組具體案例和任務分組,引導學生學習相關內容,對知識點進行整理,課堂上分組講解知識點,然后進行模擬談判簽訂合同,接著指出模擬談判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最后由教師小結。通過互動式教學實踐將信息技術融入經濟法教學,同時采用多媒體手段,調動起了學生的興趣,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在課堂上的分組講解和情景展現,不僅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有利于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經濟法的基本知識,達到學以致用提高課堂實效性。
2.3信息技術的融入使教學資源更加豐富
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無疑為經濟法教學內容注入了時代活力,為學生跳出只學課本的局限性提供了技術支持。通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集成整合網絡的海量學習資源,使教學知識量達到最大限度的擴充,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同時體現了現實經濟法的教學理念,將生活中具體場景引入課堂,創設虛擬的真實情境,讓學生在感性的空間里,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將課堂理論學習與實踐運用相結合,使知識技能傳授與案例分析相結合,創造性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信息技術與經濟法教學的深度融合的策略
3.1運用信息技術創建資源數據庫
經濟法教學要順應客觀經濟環境的變化不斷更新調整,同時法律條文的抽象性又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將它形象化、具體化,和實際緊密相連才能使學生學懂理解。根據經濟法的學科特點,創建數據庫,對經濟法的教育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搜集和經濟法知識相關的圖片、故事、動畫、短視頻等資源,集成成一個全面的系統,方便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拓展學習。在經濟法的教學實踐中,不拘泥于課本,利用網絡強大的搜索功能,搜集與經濟法相關的拓展知識,例如央視的說法欄目《今日說法》《經濟與法》,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資本的故事》等都是以案說法的真實案例。將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匯編,形成一個完善的經濟法教學資源數據庫,同時通過編程建立網上登錄鏈接,分享給學生,使師生都可以方便快捷地調取所需學習資料,并且在后期的教學中不斷更新維護教學資源。或者利用這些資源,制作綜合課件,以多種形式展示給學生,使課堂變得有趣生動。讓學生在輕松趣味中獲得枯燥的知識,在學習中經歷從學到應用、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F代信息技術與經濟法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使學科資料信息、數據資源的共享更加方便快捷。對教學資源采用多種多媒體手段,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呈現,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乏味的法律條文變得生動有趣。建立好經濟法教學資源數據庫,不僅能夠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閱讀的知識庫,而且學生在遇到疑難問題時可以進行搜索、發帖提問,及時得到正確解答。
3.2運用多媒體,豐富教學手段
過去的傳統教學手段中,老師講授課本的理論知識加上黑板板書,已經不能適應經濟法的教學要求。法律條文本就枯燥難懂,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遇到困難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嚴重影響經濟法教學的課堂教學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依靠多媒體技術,將各種教學手段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上。教師可根據經濟法中知識點的布局,有序科學地運用多媒體,如播放視頻案例、圖片、文字、PPT等,以豐富教學手段,強化教學效果。讓學生觀看直觀案例,從案件的當事人的言談舉止,再到后期的犯罪心理分析、案件偵查、法庭宣判的整個過程,從而了解學科的適用范圍和約束力,掌握經濟法的規律和作用。這種真實案例的展示,可以極大地幫助學生更快學會利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更深刻地學習經濟法知識。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改進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變革師生的互動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這些直觀的教學模式,了解到相關專業專家的看法和意見,并進行探討,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和長處,獲得實踐經驗,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3.3任務驅動,提高教學效率
任務型驅動教學法,通過目標任務設置,調動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促使其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完成任務目標的同時完成知識的學習。這種任務導向型的教學法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在經濟法的教學中加以應用能夠顯著提高教學效果。例如,要求學生自己制作多媒體案例課件進行翻轉教學,學生會積極地去查找經濟生活相關的小案例,同時用自己所學的經濟法相關知識點進行分析,再去查找專家點評。在完成作業的同時,也熟練掌握了相關知識點,教學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4結語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將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資源、變革學生的學習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注重平時的日常教學,要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更新教學方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造新穎的學習情境和課堂,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謝忠新.智能化教學——AI時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9(1):12-15.
[2]歐佩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下的思考[J].課程教學研究,2020(3):58-63.
[3]鐘永江.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方法[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1):44-46.
[4]何克抗.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7,38(10):88-92.
[5]洪欣銀,劉徽.混合式學習: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的深度融合[J].上海教育,2019(35):22-26.
作者:武婷婷 董朕 單位:商洛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高職模擬電路教學方法
- 下一篇:漢語國際教育應急人才雙語教學研究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