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發展趨勢
時間:2022-10-08 03:45:34
導語:淺談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發展趨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移動通信產業生態的變化,使得未來的通信網絡不再僅僅追求硬件的發展,而是應該在迎合廣大客戶的更高效率、更大帶寬的基礎之上維護客戶的粘度。以用戶為中心,建立起智能化的彈性網絡服務。人們之間的通訊數據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內達到峰值,可以在使用時獲得最高的移動數據,使用容量更長的電池使用壽命和更低功耗的設備,采用更好的終端連接設備,起到在最低時延情況下獲得最好的移動網絡溝通體驗,是未來通信網絡的運行目標。接下來談談下一代通信技術的發展。
【關鍵詞】下一代;通信技術;發展;網絡
一、下一代網絡比4G網絡的進步性概述
傳統的4G網絡能夠獲得100比特每秒的運行速度,在峰值時可以達到更高。而下一代網絡在未來將利用5到6年的時間,達到能夠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至少達到1GB每秒的運行速度,峰值速率可獲大約擴展到50倍的速度。在這種技術層面,下一代網絡將遠勝于4G網絡,采用大規模的3D波束成形技術,采用有源天線系統進行分組的交換方式,并且利用大量基站之間的配合,提升整個系統容量。下一代網絡的傳輸速度非???,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傳輸的過程中時延低,可靠性更高,具有更低的功耗。這樣可以很好的支持物聯網的應用,在未來實現智慧醫療、車聯網等效果,這些都需要借助下一代網絡,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無縫連接。下一代網絡是比4G網絡更加先進的,在加強人與物易物之間的高速連接方面,是4G網速不能比擬的?;谙乱淮W絡超高的數據運輸和無感知的時延,會帶給人全新的體驗。利用這種物聯網人與物之間的對接,就可以幫助人類在未來借助更小型化的基站,實現更強大的連接功能,可以安裝各種場景和周圍環境之間的快速融合,對于用戶來說,無論何時何地可以隨意的接入網絡,并且保證永遠在線靈活拓展,超高流量增長,在未來可以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快速對接,不僅能給生活帶來更好的便捷,而且可以給人帶來更新的生活體驗。
二、下一代通信技術發展與轉型
下一代移動通信發展之動力支撐即移動互聯網科技。移動互聯網將成為將來各種科技之基礎性平臺。目下之移動通信技術、無線技術將成為下一代通信系統之基石,而有著更高之通信傳輸質量、系統效率之要求。將來在3個方面,下一代通信科技之推進方向將得到提升:首先為無線通信頻率資源;二是無線傳輸效率;三是通信系統之智能化及系統吞吐率。目下科學信息技術正處新型發展、革新階段,下一代通信技術之發展將會如此之特征——愈加關心用戶之體驗,提升、改良通信網絡之傳輸速率、吞吐效率、3D打印能力,將成為下一代通信性能之關鍵重要指標;系統性能被提升,網絡完善、健全,多點、多面、多用戶多實現無線;下一代通信科技將發生處處覆蓋之無線信號,設計目系統將被優化;徹底采用高頻段頻譜資源,實現下一代通信之廣泛運用;能靈活化地配置下一代移動無線通信網絡,有關通信運營商科依實時之流量動態調整網絡資源,消耗、成本皆被節約。
三、建設下一代網絡的挑戰
根據現有的數據流量統計,在2020年時使用量將增長一千倍左右,而下一代通信系統的研發將是面向2020年以后的通信需求的,包含無線傳輸、信息天線以及射頻等諸多新型開發利用的關鍵技術。2016年左右美國舉行的國際無線標準機構會議上,中國主推下一代通信選錄標準,其新標準將在于2019年公布。對于下一代傳輸網絡的構建有著極大的政策支持與推動力度。從整體上進行分析及網絡構架進一步扁平化,從下一代通信技術上可以看出無際的未來,下一代通信技術的功能是十分強大的,可以疊加一個大服務器的集群。對于一般的普通用戶來說,下一代通信技術帶來的最直觀的體驗便是網速的極大提升。目前為了研發下一代通信技術的傳輸網絡構建,各國都在不斷的努力中,各個科技核心公司為了搶占下一代通信運行的首發也在不斷競爭的進程之中。自2G發展至3G,發生了語音業務向數據業務變革性推進之開端。從3G發展至4G,數據傳輸速率實現了愈低每比特成本、十倍增加、愈低之時延,帶來切實之移動互聯網體驗。下一代通信技術又將帶來愈優之端到端性能、更好之非傳統運用支持、愈長之電池壽命已經成為當前業界共同致力提升移動網絡能力之明確方向,此亦為下一代通信之3大重要關特性。
四、結語
依移動通信技術之發展規律,下一代通信科技必將于二零二零年運用,下一代通信之主要目的乃為了適應飛速發展之互聯網還有巨大的之數據業務需要。倘下一代通信技術研制成功,全球可能共用1個標準,和前4代移動通信技術兼容,即一個真正融合網絡。
參考文獻
[1]尤肖虎,潘志文,高西奇,曹淑敏,鄔賀銓.5G移動通信發展趨勢與若干關鍵技術[J].中國科學:信息科學,2014,(05):551-563.
[2]高芳,趙志耘,張旭,趙蘊華.全球5G發展現狀概覽[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14,(07):59-67.
作者:王鵬 單位:吉林吉大通信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高速公路檔案管理規范化建設分析
- 下一篇:探究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