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課移動網絡課堂研究
時間:2022-07-18 02:37:53
導語:高校思政課移動網絡課堂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高校,“互聯網+思政課”模式因其獨特的優勢備受推崇。其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結合起來,在傳統思政教學基礎上,增加移動網絡課堂,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加靈活、開放,有助于課堂教學質量及效率雙向提升。文章從三個方面,對高校思政課移動互聯網課堂模式進行研究,以期實現課程優化及創新。
關鍵詞:互聯網+;思政課;移動網絡;價值引領
移動網絡課堂是借助互聯網技術發展而來的,其為高校思政課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向。保留傳統授課模式的同時,發揮移動網絡優勢,打造線上思政課,精選教材內容,以視頻、微課、資訊等形式,向大學生傳播課程知識,開闊大學生的思政課程學習空間,真正使大學生受益。
1開拓教學思維,為移動網絡課堂奠定基礎
在網絡環境下,思政教師要秉承開放式教學理念,依據思想政治課程特點、內容,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選擇,通過教學內容及方式創新,把大學生的課堂主體性發揮出來。移動網絡課堂即師生以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為載體,參與到高校思政課學習中,進行信息交流、情感溝通、教學管理等。該種教學模式形式豐富多樣,內容生動有趣,課堂開放性強,以視頻、圖片、音頻等形式,把思政教學內容呈現出來,能夠增強課堂實效性。發揮多媒體資源優勢,同步采用各種方式,開展思政教學工作,提升課堂吸引力和時代感,為傳統教學注入生機和活力[1]。
2理順“兩個課堂”關系,明確課堂構建重點
高校思政課堂以互聯網為載體,紛紛推出慕課、微課、資源共享課程等,開放性強。在傳播思想政治課堂知識的同時,考量大學生的興趣愛好、信息需求等,教學方式有趣、靈活。結合課程背景,厘清線上、線下課堂關系。2.1實現課程銜接,構建立體化教學體系。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線上線下相結合,形成立體化教學體系。該過程中,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學會對傳統課堂和移動網絡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區分,在教師深入講解課堂知識的同時,還要鼓勵大學生進行自學和領會,把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結合起來,科學統籌及規劃。這一背景下,堅持以傳統課堂教學形式為主,強調課堂內容設計的具體化和針對性,學會梳理課堂邏輯結構,消化重難點知識[2]。在網絡課堂教學中,關注理論性、普遍性的同時,還要兼顧前瞻性和特殊性,優選教學內容,突出時代特色。在傳統課堂上,一些知識點難度比較大,也可以通過網絡視頻、圖片等形式展示出來,使課堂內容、知識點等更加直觀。2.2增強傳統課堂和移動網絡課堂配合度。高校思政課堂除了傳授相關理論知識,培養大學生的理性思維之外,還要關注價值引領?!端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中國近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都屬于高校思想政治課程范疇,課堂內容枯燥,理論知識強,除了由教師講解重難點知識之外,還要發揮移動網絡課堂作用。該背景下,教學內容豐富,課堂互動性強,價值導向清晰。大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及師生互動,思想政治觀念及熱情逐漸被激發起來。這對其理論知識掌握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都非常有幫助。2.3兩個課堂分工合作,形成合力?!盎ヂ摼W+思政課”已在很多高校實踐,該模式創新性和靈活性兼具。教師要依據課程背景,教學規劃等,保證傳統思政課堂的課時、學分等達標,始終以傳統課堂為主,移動網絡課程為輔。同時,還要重點管理控制移動網絡課堂,保證教學工作有序進行,以免教學內容、方法等過于混亂[3]。例如,倘若無教師督促,學生是否能夠保質保量思政課堂學習任務,消化掌握重難點知識等。因而,教師要積極參與到該新型教學模式中來,對移動網絡課堂進行監督,使之與傳統課堂相互彌補,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和啟迪。
3設計移動學習平臺,為移動網絡課堂提供保障
移動互聯網的高度普及,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學習行為等都發生了明顯改變,給思政課堂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這一過程中,要明確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作用和優勢,對傳統課堂教學進行輔助,把移動學習平臺開發出來,強調其實用性,賦予大學生獨特的思政學習體驗,提高移動網絡課堂質量和效率。之前,網絡教學平臺教學資源非常少,更新速度慢,很難滿足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要求。該背景下,可嘗試設計移動學習平臺,為移動網絡課堂提供保障。諸如,易班等。3.1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多元網絡環境下,應通過應用先進技術為教育理念提供支持。開發移動學習平臺,應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及原則,始終把大學生作為思政課堂教育主動,引導其進行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當前,網易公開課、學習中國等移動學習平臺都備受關注。這些平臺中擁有豐富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學資源,快捷、方便、互動性強,這與大學生的學習習慣、心理特點相符合。其能夠為大學生提供人性化的學習服務及更多選擇,使高校思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形式也更加開放[4]。3.2明確思政課與新媒體技術融合標準。設計移動學習平臺時切忌盲目,嘗試把握二者融合標準。首先,移動網絡課堂是否與思政課課程性質、特點符合。該課堂性質決定了其既要向大學生傳授相關思想政治內容、理論知識等,還要對大學生進行政治引領,對其思想道德品格進行培養。設計移動網絡學習平臺時,要對上述課程訴求加以考量。其次,把思政課余新媒體技術融合起來,是否與該課程目標、任務等相匹配。高校之所以要倡導思政課改革,根本目的在于增強課堂吸引力,激發大學生的思政學習興趣,使其終身受益,對中國近代史、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相關時事政治等具備基礎的了解和認識,并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網絡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關注教學手段革新及教學情境創設,發揮大數據作用,組織大學生真正領會該課程內涵。第三,發揮移動網絡課堂作用,集資源、服務、評價、管理為一體,提高高校思政課堂教學質量,把完整的高校思政網絡教學體系確定下來。3.3移動學習平臺應服務于傳統思政課。設計移動網絡課堂時,不應忽略實體課堂建設。發揮技術優勢,把課堂教學、管理結合起來,關注理論知識講解、師生互動等,把精準教學和過程性考核結合起來,增強學科教學有效性。靈活運用各類移動互聯網技術、教學軟件等,依托課堂情境創設,在師生之間建構良好的互動關系,使高校思政課堂教學內容、儲備等更加豐富,鼓勵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5]。設計移動學習平臺,既要強調自主學習,還要發揮移動網絡作用,把傳統課堂激活,增強課堂實效性,使之更具時代感。
綜上,在互聯網+環境下,移動網絡課堂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適用性強。教師要結合該課程背景、內容,明確大學生的思政課程學習要求,發揮移動互聯網作用,對教學方式進行革新,使思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增強課堂教學開放性,擴大大學生的思政課堂知識儲備,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黃振宣.“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政課移動網絡課堂的構建[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8,119(3):54-56.
[2]高燦.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J].時代農機,2018(4):142-143.
[3]湯祖傳,姚偉.“互聯網+”時代下應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探析[J].巢湖學院學報,2018(1):33-34
.[4]范斯義.基于移動互聯網思政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智庫時代,2017(13):293-294.
[5]李麗然.“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路徑[J].山西農經,2017(22):150.
作者:魏浩亮 單位:西安培華學院
- 上一篇:智能電源在自動氣象觀測站的應用
- 下一篇: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問題及對策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