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資源的開發與運用研討
時間:2022-05-16 10:31:45
導語:體育資源的開發與運用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
課程內容是我們最需要開發的一部分。長期以來,我國學校體育處于“課程內容陳舊,教學方法死板”,“不同程度地脫離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落后于當代科學文化的發展”局面,必須加以開發。開發課程內容資源有助于學校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多彩,有助于激發學生進行體育學習和活動的興趣,有助于形成學校的體育特色。在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上,可從3個方面入手:(1)對現有運動項目的改造?,F有運動項目資源十分豐富,需要大力開發,以適應和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對現有運動項目的改造,主要包括簡化規則、簡化技戰術、修改內容、降低難度要求、改造場地器材等。如修改內容這項,可以去掉不利于學生身體、心理、社會適應三方面健康發展的、學生無興趣的、陳舊的內容,減少競技運動的成分,淡化“達標”式的終結性評價方式,不過分強調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2)對新興運動項目的引用。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適當選用郊游、遠足、野營等野外活動;旅游、登山、攀巖活動;健美、現代舞等。(3)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資源的開發。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體育文化源遠流長,體育與健康課程應當大力開發和利用寶貴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資源。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歌舞、維吾爾族的舞蹈、朝鮮族的蕩秋千、錫伯族的射箭、彝族的射弩、白族的跳山羊,以及踢毽子、滾鐵環、抽陀螺等。
課外和校外資源的開發
以往,我們只重視課內和校內體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忽視課外和校外的相關資源。課外體育資源主要包括早晨上課前的體育活動、課間體育活動和課外體育活動等;校外體育資源主要包括家庭體育活動、社區體育活動和競賽、區縣鎮的體育活動和競賽、青少年宮體育活動、業余體校訓練、體育俱樂部活動、節假日體育活動和競賽等。這部分的空間非常大,急需開發和利用。大力開發課外和校外體育資源,有利于增加學生的活動時間,培養學生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一周只有兩節體育課,每節體育課也只有45分鐘,是不足以使學生達成體育課程目標的。因此,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和校外的各種體育活動。隨著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政府明確提出:在開發建設居民住房的同時,要留有一定廣場修建文化活動場所,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要求。自1995年以來,政府就有計劃的向社會、小區、社區、廣場空隙設置了多項健身器材,方便了人們的體育健身。這些器材也是學生課外、校外強身健體的必要補充。作為學校、或社區應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利用社會、小區、社區、廣場上設置的健身器材。同時提示:注意安全、愛護用品。
自然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
自然地理資源主要包括利用空氣、陽光、水、季節、氣候、地理條件進行的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自然地理資源的開發不僅對發達地區的學校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而且對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學校更具有特殊的課程價值和意義。記得有位農村體育教師在日記中寫道:剛剛畢業時,被分配到遼西的一所師范學校。這所學校背靠無名山,面對凌河水,周圍還有茂密的穿天楊,構成了天然的活動場所。許多體育課、課外活動、運動隊訓練都在這里進行,應該說給我們留下一段難忘的記憶。但是,在當時對自然地理資源思考得卻很少,從今天看來,自然地理資源是我們最經濟、最簡單的體育課程綠色資源。如雪上活動與氣候、自然、地理環境有關的體育內容,可以培養、訓練學生的適應當地氣候、自然、地理環境的能力。所以,我們應當在組織好課堂體育教學的同時,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到大自然中去,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組織學生進行多種體育活動。根據自然地形開展體育活動,農村大有可為,如利用山坡可以爬山,登高望遠,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利用樹林可以捉迷藏,斗智斗勇,培養學生的果敢性格;利用小河可以涉水,潑水游戲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南方利用多雨多水的自然條件,開展游泳活動;北方利用多雪多冰的氣候,開展滑冰滑雪活動。這樣既節省經費,又可激發學生活動的積極性。
體育信息資源的開發
體育信息資源具有時代氣息,我們可以利用各種媒體獲得新的體育、健康知識和方法,觀賞體育比賽等,以便不斷充實課程內容。如體育遠程教育資源就是不容忽視的課程資源,中國武術走向世界與遠程教育有一定關系。它有助于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學效果。長期以來,體育教師普遍缺乏對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只滿足于常規的教學和一般性的信息處理,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和目標的達成?,F階段,乃至今后相當長的時期里,計算機、多媒體、網上自動化辦公、體育比賽、教學、訓練等信息的采集與保存等等,都將以電子信息高速公路的形式出現,體育教師在培訓過程中要特別上好這一課。總之,充分利用學校體育資源,可以充實和更新體育內容,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獲得更多的體育、健康知識和技能,這是學校體育的發展方向,值得關注。
本文作者:姚連濤工作單位:東北大學體育學院
- 上一篇:基層公路路政文化建設的啟示
- 下一篇:高職林業人才培養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