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大學體育教學方法

時間:2022-12-20 03:19:03

導語:淺議大學體育教學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議大學體育教學方法

【摘要】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競爭已經成為社會競爭的重點。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陣地,在新時期,創新教學形式,培養創新型人才,也成為高等教育的使命。文章以大學體育教學為主題,就新時期大學體育教學方法創新進行了探討、分析,以期能對高校體育教學有所啟示。

【關鍵詞】大學;體育;教學方法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如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也成為擺在廣大體育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影響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因素非常多,其中,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呆板,是影響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在新時期,如何通過體育教學方法創新來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呢?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高校體育教學大綱在編排上與初高中體育大綱編排一樣,都是沿著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順序推進的。也就是說,大學體育教材是根據學生年齡層次來進行教學內容編排的,每個年級都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每個年齡段的學習任務也是不同的,并且,許多教學內容都與之前的教學內容有著密切的關聯。這就要求高校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尊重教材編排規律,對教材進行分解和剖析,由淺入深地來教學。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已有知識,利用多種手段去引導學生去學習、掌握相對復雜的內容,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過去在高校足球教學中,許多教師都只關注足球技術和戰術教學,卻對基礎教學內容不夠重視,如此這般,許多學生雖然掌握了選位、保護、跑位等足球戰術和技巧,但是由于踢球、運球、停球、接球等基本技術不扎實,所以他們在足球運動中難以做到得心應手。鑒于此,在新時期,教師要擯棄過去那種只關注足球技術、戰術教學的做法,適當降低足球教學要求,沿著基本技術—基本戰術—比賽與技術分析—足球規則與裁判方法的順序和路徑來安排教學內容,這樣不僅可以確保教學的系統性、合理性,還能夯實學生的足球基礎,為學生長遠發展做好準備。

二、開展多媒體教學,構建師生交流平臺

隨著計算機技術發展,計算機也被廣泛應用到各行業中來。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校都擁有了自己的校園網絡,許多高校還專門建立了專門的體育網站。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高校體育教學資源越來越豐富,這也為高校體育多媒體教學、體育教學因材施教提供了便利。高校體育教師要順應社會發展潮流,以網絡教學為基礎,變革單一、呆板的體育教學模式,將更多的影像資料、文字資料應用到高校體育教學中來,開拓一些新的體育教學項目,構建富有趣味的體育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如在大學體育專業田徑教學中,過去,許多教師采用的都是知識灌輸、動作演示、大班教學法,許多高難度動作在演示和學習起來都難以做到盡善盡美。在多媒體時代,教師可以借助精心制作的多媒體課件進行動作演示,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教學質量。當然,教師還可以將“牙買加閃電”博爾特、中國飛人劉翔參加奧運會比賽的視頻用到教學中去,以增加教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校園網絡學習平臺為基礎,教師還可以與學生進行雙向交流,給予學生個性化學習以專業輔導,這對學生發展來說是非常有益的。

三、因材施教,寓教于樂

大學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教學的最高層次,它在教學內容、教學任務和教學要求上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學對象、教材和任務不同,要求大學體育教學要采取與之適應的體育教學手段與方法。過去,我國高校在體育教學上,沿用的都是大班統一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方法。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統一教學法只能照顧大多數,卻無法照顧少數人,也難以進行個性教學和創新教學。在新時期,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課改的要求。因材施教,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和個性特點,對學生區別對待、分類教學。鑒于此,高校體育教師要加強體育教學規律、因材施教教學探討和研究,通過“大班授課、小班討論”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機會,并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教育。與此同時,將學生運動知識學習、技能獲得、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結合起來,寓教于樂,進行個性化教學,以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如在大學籃球教學中,在籃球技術和戰術教學過后,教師可以借助運球游戲、小型對抗賽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或利用多媒體,結合NBA比賽視頻進行籃球裁判、記錄臺等相關知識教學,這樣既使學生學到了知識,也能讓他們感受到體育學習的樂趣,這樣要比單純的理論和技術教學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環境、教學目標和任務都發生了新的變化,通過體育教學方法創新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是每個大學體育教師都要思考的問題。這也要求大學體育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課程建設研究,推動教學方法改革,以構建高效體育課程,為學生健康成長、強壯體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參考文獻:

[1]馬玲,周斌.加快大學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促進學生身心發展[J].科技視界,2016,01:143.

[2]徐建平.大學體育教學的現狀及創新措施的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5:179-180.

[3]蔣超.新課改背景下大學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J].當代體育科技,2014,08:97-98.

作者:喬鵬 單位:咸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