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大學體育課程思政研究

時間:2022-08-26 05:02:16

導語:民族地區大學體育課程思政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地區大學體育課程思政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就“課程思政”的相關內涵及特征進行了概述,其后提出了一系列邊疆民族地區大學開展“課程思政”的主要思路及基本措施,最后明確了創設健全完善的“課程思政”貫徹落實保障機制。

關鍵詞:邊疆民族地區;大學;體育;課程思政

目前我國高校所開展的一系列課程教學均具有一定的思政教育價值,所有教師都應當自覺主動地承擔起科學育人的重要責任。曾明確提出,課堂教學作為第一課堂,是開展教學工作的主要渠道及途徑,教師應當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把握和利用,不斷提高思政理論課教學的效率及質量,凸顯出教學本身的時效性、針對性,從多個渠道、多個層面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而其他的學科教師也應當肩負起自身的責任,將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進行融合,同向同行,共同推動教學工作的穩步開展。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根據實際情況已經創設了課程思政,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策略方式進行貫徹落實。在這樣的背景下,邊疆民族地區大學應當積極學習其他院校的成功經驗,通過不斷探究,形成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特色教學模式,對工作內容、工作形式進行梳理完善,以此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任務。

一、“課程思政”的相關概述

所謂課程思政,從一定意義上來講,主要是指高校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在原有的專業基礎上適當增加一系列相關的思想政治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起崇高的職業理想,自覺主動的繼承并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以嚴格的標準規范自身言行,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課程思政的貫徹落實在一定程度上將思政教學融入到所有課程機制中,思政教師也不再是唯一的教學主導者,由傳統的單一作戰轉變為集體作戰,思政教學也不再是獨立的課程內容,而是與其他學科之間協同發展,搭建起三位一體的教學機制。與此同時,思政教師、專業教師及行業專家學者彼此之間相互協作,形成合力,共同為院校育人提供支持和幫助。同時,課程思政將自然學科與人文社會學科進行了結合,引導學生掌握扎實基礎知識的同時體現出社會價值,立足于社會主義發展培養出社會所需的優質、高素質人才。

二、邊疆民族地區大學開展“課程思政”的主要思路及基本措施

(一)改革創新課程機制,為“課程思政”育人打下堅實基礎。1.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內容。國家相關職能教育部門對思政教學的開展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策略及建議。具體而言,邊疆民族地區大學應當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作為基礎和前提,有針對性的增設實踐課程,明確教學導向,在傳統的基礎上對思政理論教學進行改革創新。同時,利用當前社會中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創設網絡教學平臺,將課堂內外實踐教學進行有效的融合滲透,對傳統滯后的考核評價機制進行改革完善,搭建起健全優質的具有邊疆民族地區特色的教師團隊,對思政教材進行優化調整,通過這樣的方式打造精品課程,提高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共同推動學生的可持續發展。2.優化調整通識課程。在具體的實踐教學過程中,邊疆民族地區大學應當根據自身的辦學條件、辦學宗旨、學科特色,有針對性的開展通識課程教學,邀請社會中優秀的專家學者,其他院校的骨干教師共同參與到課程的研發過程中,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采用分層分類的方式大力宣傳目前我國在各個行業所取得的優秀成果。通過這樣的方式,樹立四個自信,充分意識到我國在工業、制造業、農業、文化產業、環保等等方面的巨大成果貢獻,激發自身的愛國主義精神,強化自身的理想信念。與此同時,邊疆民族地區大學在進行《形勢與政策》這一課程的教學時,可以有針對性的增加時事政治相關的內容,引導學生正確看待中國與世界之間的關系。再例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有針對性的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此基礎上開發選修課程。3.深入挖掘專業課蘊含的思政元素。邊疆民族地區大學應當將社會中的優秀專家學者、行業協會組織及其他骨干教師結合起來,立足于院校專業課程的設置分析課程的特色、目標、主要內容及其所涉及到的一系列歷史文化、實際生活等等,在此基礎上找到專業課程與師生教學之間的有效切入點,分析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式方法、戰略方針、核心價值觀念、優秀文化等等,并且根據實際情況采用穿插交互的形式滲透融入到其他專業學科的章節教學內容中,實現對所有專業課程的價值引導,并將其貫穿于整個環節和過程,以此在開展專業教學時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思政相關知識內容,并樹立其正確積極的價值理念。(二)搭建高水平、高技能的體育教師團隊,提高對“課程思政”的正確認知。1.全面開展教職員工的“課程思政”培訓活動。邊疆民族地區大學應當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積極組織引導教師開展入職培訓活動,并在特定的時間進行專業教學的培訓管理,引導其逐漸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宗旨及方式方法。在專業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滲透融合思政理念,逐漸由最初的重知識轉變為知識與實踐并重,加強正確的價值引導,根據院校發展的實際需求及資源情況,創設專題備課、專題立項等等相關的制度規范,以此引導教師正確看待課程內容與思政開展形式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高校也可以錄制相應的視頻課件,以此作為榜樣,帶動其他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優化課程教學模式及方式方法,提升教學整體效果,從而更好的開展思政教學工作。2.創設高素質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團隊。從一定意義上來講,課程思政的高效開展應當立足于思政理論課。邊疆民族地區大學首先應當搭建健全完善的理論課教師團隊,根據院校發展情況創設工作室,組織骨干教師、研究學者對課程思政的改革優化進行深入研究,加快課程建設,帶動院校所有教師的共同發展。與此同時,高校還應當組織安排院校中的青年教師進入社會一線進行培訓鍛煉,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思政能力。具體而言,部分院校也可以邀請行業中的專家教授進入課堂開展思政教學工作,黨政干部、退休教師、其他專業教師共同對思政教學的目標任務進行設定,對教學策略及手段貫徹落實,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專業特色、發展背景、成長歷程,科學合理的解讀思政理論課的相關內涵及價值。(三)革新教學形式及方法,提高“課程思政”的開展效率。1.優化完善課堂教學設計。在實踐教學開展過程中,專業課程的教師應當在活動開展之前充分意識到思政教學與專業章節內容之間的切入點,做好相關的備課工作,梳理專業知識并建立起科學合理的邏輯思維機制,有針對性的開展知識拓展。與此同時,專業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政教學資源,教師必須深入挖掘背后的價值體現,例如,傳統文化、革命工作、科學技術等等,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滲透融入到教學設計環節中,為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指明方向。2.注重課堂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及教學理念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所在。具體而言,首先教師應當積極開展一系列專業知識的講授傳遞,引導學生搭建起健全完善的知識理論框架機制,在后期的學習中不斷填充體系,以此實現知識的完善;其次,教師可以引入與學生實際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的案例,采用多元化靈活的教學理念及教學形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吸引學生注意力,以此搭建起高效的思政課堂,潛移默化地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其道德觀念。(四)科學合理選擇教材,為“課程思政”的高效開展提供載體。1.立足國家標準嚴格選用教材。教材是一切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和前提,邊疆民族地區大學在選擇思政教材時必須立足于實際情況,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要求和標準。尤其是針對社會學科等等專業的課程開展,必須立足于馬克思主義運用重點工程教材,針對一些國外引進的教材,必須做好把關工作,引導學生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科學的同時重視教材與我國執政黨核心價值觀相統一。2.基于實際需求創新教材使用。對于教材的使用不僅僅要與時俱進,立足于國家規范標準,還應當根據院校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革創新。教師應當根據自身的生活閱歷、當代社會發展的具體形勢、學科成果等,在教材中進行梳理和完善。通過微課、微視頻、PPT等等方式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的拓展延伸和創新使用,以此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任務。

三、創設健全完善的“課程思政”貫徹落實保障機制

(一)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邊疆民族地區大學應當建立起思政工作指導委員會,由教務工作者、領導者、專業教師共同參與其中,根據學科特色,科學合理的制定教學目標任務,不同的教師員工必須承擔起相應的工作責任,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思政教學發展相關策略措施,并貫徹落實到實際教學工作中,以此提高整體效率。(二)加強體育教學的考核評價效率。邊疆民族地區大學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定期組織開展一系列考核評價工作,對思政教學的具體情況、工作效率進行全面把控,每個月、每學期或是每學年都應當將考核成果匯總分析。對于一些表現優異、成績突出的教師、學生必須給予一定的表彰,而對于一些存在一定問題的教學環節則應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及措施。與此同時,教師思政教學開展效率應當直接與其職稱評定、選拔培訓相掛鉤,從而提高思政工作主動性。(三)為課程思政的開展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邊疆民族地區大學在實際教學開展過程中應當加大對思政教學的資金資源投入力度,建設專項經費,鼓勵教師進行課程的研發創新,選擇特定的專業課程將其與思政進行融合,提高教師的參與度及教學的實施成效。

參考文獻:

[1]夏肖林.高校體育課程思政的實現途徑[J].作家天地,2019(22).

[2]何忠,許志琳,楊文東,等.高校體育課程與課外體育活動思政研究[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8,39(11).

[3]常益,張姝.健體育魂:大學體育課程的思政教育轉向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No.192(06).

[4]劉雨.聽障大學生體育與健康教學的"課程思政"建設[J].當代體育科技,2019,9(09).

[5]王國昆.大學體育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育人淺析[J].新一代:理論版,2018,000(017).

[6]葛樂.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休閑,2019(6).

作者:文永霞 趙宗俊 單位:新疆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