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論文:體育資源整合模式分析
時間:2022-02-15 04:08:03
導語:體育教育論文:體育資源整合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者:徐茂衛1,鄭永芳2單位:1.武漢體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2.武漢體育學院
1基于資源視角的體育產業資源整合實施路徑分析
框架基于資源的視角[3],企業作為一系列資源的集合體,只有對內部和外部的資源進行整合,才能實現企業的動態能力和競爭優勢[14],企業的創新能力是保持企業動態能力與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企業自組織是產業資源整合的基礎,在我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體育資源整合成為體育產業獲得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為探索我國體育產業資源整合的實施路徑,需要解決3個方面的問題:①驅動我國體育產業資源整合的動力,為發展體育資源整合提供線索和方向;②體育產業資源整合的實施模式,為體育產業管理部門和相關企業提供資源整合的具體范式;③預測體育產業資源整合實施的結果,明確資源整合給產業組織帶來的影響。由此,基于資源視角本文構建了我國體育產業資源整合實施路徑框架(見圖1),主要提出了驅動體育資源整合的主要動力、實施模式和結果。
1.1驅動我國體育產業資源整合的主要動力
1.1.1政府作用
鑒于國外體育產業管理模式主要分為市場主導型(以美國和英國為代表)和政府參與型(以日本和韓國為代表)兩種,我國作為后發市場經濟國家,當前國情和體育產業發展基礎決定了現階段我國體育產業的市場化發展進程必須由政府主導。因為,在體育資源短缺的大背景下,僅僅依靠市場機制的作用是有限的,政府的干預和調節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政府通過強力政策制度、規劃管理和行業支持等方式來突破新舊體制的約束,充分整合已有的市場資源,推動體育產業規模和水平發展。
1.1.2市場作用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體育產業發展的制度安排也從直接的計劃分配資源狀態向有序的市場分配資源轉換,市場在體育資源的配置方面的作用逐漸增強。體育作為一種具有巨大投資效益的高度社會化活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然要遵循市場經濟的特性和規則,市場機制有助于體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體育供求的平衡。而體育產品與其他公共產品屬性不同,更接近于私人用品,只有通過市場機制配置資源才最有效率,在我國體育產業化進程中,市場力量終將取代行政力量成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因素。我國體育消費需求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完成我國體育產業現代轉型必須努力培育體育市場,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促進產業價值創造和實現。
1.1.3文化作用
體育是人類社會文化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就是一種存在的文化形式[15],文化作為一種自發的社會秩序,在社會體育資源配置中主要通過對配置主體即體育社團,從引導和約束其行為來產生作用。由于體育產品分為公共體育(服務)產品與私人體育(服務)產品,導致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部門相比有自己的特性,即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兼顧社會效益。由此,“文化興體”成為我國建設體育強國的必然選擇,通過培育人本位的體育思想文化、制度文化和操作文化,以增強國家體育軟實力,有助于實現政府有形手、市場無形手和社團第三只手的“三元綜合治理”模式。尤其是競技體育文化、群眾體育文化和學校體育文化在我國體育強國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1.2我國體育產業資源整合的實施模式
資源本身并不能直接產生經濟價值,必須由政府、企業家等主體行為人放置到具體的生產活動中,使之得到有效的利用,并和其他資源進行有目的整合[16],才能發揮其經濟和社會價值。從圖1可見,體育資源的整合實施主要有4種模式:
1.2.1構建體育資源的協同體系實現體育資源共享
解決我國體育資源不足和利用不充分的困境,需要引入社會體育資源的協同觀,促進各類體育資源的有機整合和價值充分體現。資源共享是一種互惠互換的經濟行為,表明了有特定目標和任務的主體關注有價值的共有資源,相互之間協調行動形成或松或緊的組織架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資源的重新分配。目前,我國高校和社區群眾體育資源的開發和合理共享已經初見成效,可以為其他領域體育資源共享體系的建立提供參考。以溫州高教園區為例,通過改變個體學校為主的教學模式,實行開放式教學和建立網絡聯系使體育設施和教師資源共享,促進了體育教學、健身和體育產業的發展。
1.2.2整合體育產業價值鏈
按照邁克爾•波特的觀點,價值鏈不僅存在于單個企業活動中,也存在于不同企業之間,隨著體育產業內分工的不斷深化,體育產業價值創造活動通常由多個企業協同完成。我們把圍繞服務于某種特定需求或特定產品所涉及的一系列互為基礎、相互依存的上下游鏈條關系稱為產業價值鏈,它具有協同性、增值性、循環性和融合性等特點[17]。從產業價值鏈來看,體育產業是一個門類眾多、內涵復雜的產業系統,具有強大的延伸能力與區域品牌構造力,發展體育產業價值鏈的本質就是打破體育資源流動空間約束的一種整合資源機制[18]。黃水英[19]提出以競技賽事和健身鍛煉為核心來構建兩條體育產業價值鏈,形成我國體育企業的兩種盈利模式。同時,從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對體育產業價值鏈進行整合還是我國體育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的關鍵。然而,我國大部分體育企業價值鏈管理比較薄弱,體育產業和企業在按“鏈”式思維進行業務流程的改革,使“產、供、銷”有機整合形成價值鏈方面仍有待提高。需要協調和管理體育產業價值鏈中企業之間的關系,提高當前我國體育產業企業的協調一致性[17]。
1.2.3發展體育產業集群
波特通過考察美、日等國的產業發展情況后提出“集群”概念,提出集群內企業通過主體互動和知識學習可以獲得競爭優勢。集群是某一特定產業的企業和機構大量聚集于某一特定地區形成的一個穩定、持續的競爭優勢集合體。集群中的企業不是獨立而是相互依賴的,集群的結構反映了資源整合中協同效應的深度[16],企業集群網絡通過組織和協調,對有關的資源進行重新配置,以凸顯企業集群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尋求資源配置與客戶需求的最佳結合點的能力[20]。
體育產業集群不是體育產業的簡單集聚,在一定的地域里,圍繞體育產業鏈發生作用的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的企業與支持性體系相結合的具有生命功能的有機體。集群發展可以降低和消除企業獲取和資源轉換的壁壘,建立體育產業集群是為了共享專業化的基礎設施、勞動力市場和服務,使大量生產相同或相關體育產品的企業以及相關支撐機構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組成的一種生產網絡。
1.2.4促進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和對接體育產業是一個具有高滲透性、交叉性和拉動性的朝陽產業[15]。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如媒體業、電子游戲、旅游等融合所創造出的新產業豐富了體育產業的內涵和外延,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充足的資源,提升了產業結構,促進了體育產業的發展。近20年來,中國體育旅游的發展就是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的典型的例證,要促進體育旅游的發展仍需從產業融合的經濟視角探索影響其發展的障礙和對策。
1.3體育產業資源整合的結果
體育產業資源通過整合,為體育產業組織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資源識別獲取和配置使用體系,不僅可降低資源獲取和轉換的壁壘,還可產生新的資源,提高產業的創新整合能力,最終形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產業績效。
1.3.1產生資源協同效應
通過資源整合,把體育企業內部和外部資源整合成一個完善有效的資源網絡體系,在體系內,相互合作的企業在資源和文化領域有較強的兼容互補性,依據資源基礎理論,當資源有效組合后會產生協同效應,這也是不同組織間進行資源整合的基礎[21],這種協同效應隨著資源整合程度的加深將不斷提高。體育產業作為當今世界公認的具有高滲透性、交叉性和拉動性的朝陽產業,產業內門類眾多,且與其他產業(如旅游、傳媒、文化等)有緊密的共生關系,通過資源整合能夠很好的相互促進,使產業系統整體協同性效應更好發揮。
1.3.2提升產業創新能力
體育資源整合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體育產業組織對原來資源體系進行重構以形成新的核心資源體系的過程。企業通過對內外部環境的分析,識別和獲取對組織有價值的資源,將其納入組織的資源體系,并進行消化吸收,轉化為企業核心能力,不僅提高了企業與市場需求的匹配能力,還能夠提升組織的學習和創造能力,促使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到新的水平。而經過整合的資源,規避了靜態資源的缺陷,使資源不斷進行更新和匹配,形成新的資源[5],這些新資源是企業資源異質性的基礎,內化形成一種能力,進而有可能克服制約產業能力提升的束縛,實現產業內關鍵領域的突破。
1.3.3提高產業績效
企業只有將資源最終轉化為顧客價值才是有效的資源整合,在體育產業的市場化發展進程中,體育資源整合就是體育企業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市場需求,對企業內外部資源進行整合,以尋求企業資源和能力與體育消費需求有效匹配的過程,目的是創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滿足體育消費需求的水平。戰略理論認為,資源與能力是形成企業競爭優勢和績效差異的重要因素,且有不少實證研究證明資源整合可以提高企業動態能力,最終形成企業的競爭優勢[5]。通過發展體育產業的資源整合,解決好我國體育資源的瓶頸約束,可以提高我國體育產業的整體績效。
2結論
從上述分析可見,在我國特有的經濟轉型環境下,當前體育產業面臨“二元經濟”、“體制轉軌”雙重挑戰,體育產業資源整合的實施路徑需要解決三方面的問題:
第一,體育資源整合的動力。當前我國體育產業資源整合的動力模式可能是超越傳統市場或政府層級的模式,既不會像完全依靠市場機制那樣依靠契約達成資源配置,也不會是完全依靠政府權威關系予以促成,需要政策保障機制和市場運作機制的對接。因此,一方面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調節作用,同時還需發揮體育文化的作用,它是實現政府和市場兩種動力機制對接的重要協調力量。
第二,體育資源整合的實施模式。我們主要提出了通過構建體育資源的協同體系實現體育資源共享、整合體育產業價值鏈、發展體育產業集群和促進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和對接四種模式來實施體育資源的整合。但在未來的研究中還需要辨識和厘清不同特征、不同類型和不同領域的體育資源具體適合哪一種整合模式,及體育產業資源整合的不同模式之間的內在機制關系。同時進一步探討是否有其他適合我國轉型經濟背景下整合體育產業資源的其他有效模式,以此為我國體育產業資源整合提供有針對性的不同層面的實踐操作指南。
第三,體育產業資源整合的結果。體育產業資源通過整合,可以形成產業資源的協同效應,提升產業創新能力,進而促進產業績效的提高。當前,對體育產業資源整合的結果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進行實證研究,以檢驗體育資源整合給產業帶來的具體影響及其作用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