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產業發展思路

時間:2022-05-15 10:34:52

導語:高校體育產業發展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體育產業發展思路

1山西省高校體育產業現狀

1.1創新不足導致行為滯后

思想的不開放,導致山西省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思路不明確,創新能力嚴重不足。我省許多高校的大部分與體育相關的活動局限于校園之中,基本沒有與社會的交流與市場的合作,高校體育的功能延伸不到社會,體育資源優勢體現不足。高校擁有數量龐大的優質的體育類人力資源和一定的相對專業的運動場地,因體制等的原因,這些人力資源與場地在課余時間容易出現大量閑置,大量的專業體育指導人員也不能為社會所用,體制與市場兩張皮的情況嚴重。

1.2山西省高校體育設施建設滯后

我省高校的體育設施總體來說嚴重不足。作為山西省唯一一所“211”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目前擁有體育場5個,體育館3個,籃球場6個,網球場1個以及少量的群眾體育活動場所,如乒乓球室、健身室和一個游泳館,這些設施分布在5個校區,這些運動場所僅能滿足日常教學使用,沒有辦法為社會服務。其它院校,如山西大學、中北大學和山西師范大學的各類體育設施建設使用狀況也大體相當,與其它省、市的許多高校相比是比較落后的。目前我省高校體育設施的社會化使用狀況是:部分體育設施(體育場館)等實行有償開放,且數量非常有限。基本沒有相關的體育健身娛樂服務,能夠對社會開放的相關的健身技能培訓和輔導很難開展。我省各個高校的體育設施和場館一般是由部門申請,上級撥款建設。各個高校的體育部門基本上還處于靠天吃飯的狀態,缺乏新思路,沒有把高校的體育建設與社會和市場相結合,沒有站到體育產業的高度去思考問題。

1.3山西省高校自身的發展思路落后

高校體育是否能向產業化發展,往往取決于高校自身的發展思路。我省的高校一般沒有把體育產業發展作為硬性工作指標去要求,這就造成了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投入嚴重不足,在工作的過程中積極性不高,創造力缺乏。高校的體育設施建設首要是為學生服務,但學生也是社會的一部分,服務的局限往往使我們的管理者只顧眼前,忘了長遠。

1.4我省高校體育產業缺少市場化運作的商業贊助和運作環境

由于我省的自身特點,我們只能借鑒其它省市相對成功的經驗,在理論體系與具體實踐方面還要根據自身要素逐步探索。現有的高校體育與市場的契合點主要還停留在企業的廣告贊助層面,去掉廣告,則只有主管部門的行政經費和公益活動。這種單純商業贊助使高校體育與市場的結合力度不夠、資源競爭優勢不足、紐帶關系脆弱。如我國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中,太原理工大學連續十五屆全部進入全國八強,13次西北賽區冠軍,2次榮獲全國總冠軍的好成績,支撐這些活動的經費一部分是一些企業贊助,還有一部分則是政府和學校的資助,還遠遠沒有一個良好的體育產業化機制來運作。由于缺少市場化的運作機制,我省高校之間的各類體育比賽很難開展,參加全國性大型賽事的機會就更少,嚴重阻礙我省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

1.5缺乏合作機制影響產業發展

我省各個高校建設的總體思路是大而全,為了教學的需要,每個高校都擁有自己的體育場館。如何能夠把這些分散在各個不同地區的體育場館整合利用,如何調動各個高校的專業體育人才,如何發揮這些物與人的積極性,將對我省高校體育產業跨越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山西省大學城的建設和陸續投入使用,拉近了各個高校的距離,為將來的體育設施資源整合帶來了一定的便利條件。但大學城各個高校仍處于建設階段,各種體育設施還不十分完善,各個學校的體育設施僅夠完成自身教學任務,沒有體現出各自的特點,相互之間的配合也不夠緊密。要想真正使我省高校體育向產業化發展,就要真正從思想上打破校與校的界限,要能抓住市場機遇,充分利用各個高?,F有的場館設施和人力資源,積極開拓市場,促進校與校的相互合作,積極開拓市場,使其向體育產業方向發展。

2我省高校體育產業發展思路探索

2.1教學與社會并重,管理與市場共存

高校體育產業擁有極其廣闊的市場。但是高校體育產業化不應等同于社會體育產業化概念,高校體育產業化的前提仍然是教育,目的是促進高校體育教育更好、更快、更健康的發展,使高校體育資源既能服務教學,又能服務社會。而高校體育資源的市場化、服務化和產業化則能夠從另一方面解決社會體育資源短缺的狀況,反過來也能夠提高高校內部“造血”功能,是整個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校應采取各種引資、聯辦、資源共享的方式,廣泛吸收社會優質資金資源,彌補自身資金、信息和服務不足的缺陷,加快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

2.2積極開拓市場,建設特色體育產業

高校體育擁有一批專業的、相對年輕的、高知識的體育人才,同時也具備一定水平的基礎體育設施,我們應充分利用這樣的自身優勢,在完成常規教學任務的同時,面向社會公共群體開展一些有償和無償的社會服務,樹立自身品牌效應,實現育人、服務和創收等方面的多贏局面。

2.3利用大學城集群優勢,實現區域體育產業協同

大學城一般是由幾所或幾十所高校共同成立的大區域教學示范區,它本身具有人員優勢、區域集群優勢、資源環境優勢和政策傾斜優勢的特點。我省高校園區是由10所高校共同建立組成的,它也具備了“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特性,為我省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機會和局面。如何實現“1+1>2”的協同效應,作為鄰居的各個高校之間如何利用相互的公共體育資源,開發體育產品、實現體育市場拓展和社會服務,是擺在現有10所高校面前的現實問題?!按髮W城”作為我省的一張文化名片可以快速提升高校區域體育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各高校之間的知識共享和資源優勢,以降低成本,實現規??冃А_€可充分利用一些現代媒體的力量,展現高校品牌優勢,促進我省高校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

3結語

我省高校體育產業要想得到長足發展,必須認清自身的特點,借鑒國內外其它大學和社會體育產業化的成功經驗,利用現有的體育資源,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高校體育產業鏈,同時彌補我省公共體育設施的嚴重不足。高校園區的建設和投入使用,為我省高校體育產業化轉型提供了充足的基礎儲備和區域優勢,為我省培養具有市場意識、擁有體育產業經營手段與運作技能等全面發展的高校體育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對未來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積累寶貴的經驗和財富。

作者:劉翱工作單位:太原理工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