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高校體育論文

時間:2022-02-07 09:11:11

導語:體育教學高校體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教學高校體育論文

一、普通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發展的路徑

1.健康身體,榜樣作用。體育教師是體育課程的主導者,對引導、激發大學生體育鍛煉興趣起重要作用,體育教師的形象包括體型和健康狀態,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教師與教學內容融為一體的展示。普通高校體育教師通過體育運動的方式與學生交流、溝通,由于職業的特性,需要具備較為豐富的健康知識和鍛煉技能,以及更高的健康水平。試想,自身健康水平難以保證的體育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如何讓人與健康聯系在一起?自身體型不標準的體育教師所教授的健身與形體練習方法如何能讓人信服?當然,作為一個普通人,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歲月的累積,身體不可能總是保持年輕的狀態,但作為體育教師,需要盡量保持和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態,用已有的健康知識、技能維護自身的健康水平。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普通高校體育教師利用職業特性讓自己保持健康的體魄、良好的身心狀態,對帶動學生以及周圍群體參與體育鍛煉、產生運動興趣有著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

2.科研創新,積累知識。普通高校的授課對象已經有很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因此大學體育教師必須有不同于中小學體育教師的視野和高度。工作中要達到科研創新,首先必須做到科研過程的不斷積累。由于成長經歷的特殊性,科研對于很多體育教師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社會進步要求普通高校體育教師必須有所突破才能帶動學科的發展,有更多人參與才能改變學科現狀。創新的前提要有大量的科研基礎工作經歷,申報項目、論文寫作是提高普通高校體育教師這方面能力的有效手段。論文是階段性科研成果的表現形式,申報項目是寫作論文的階段性目標,雖然這兩方面并不是提高個人科研素質的全部,但卻是最有效的兩種手段。在寫作論文和申報課題過程中必須積累大量的素材、廣泛搜集文獻,深入研究前人經驗,同時還要拓展學科視野,立足于研究體育學科的問題,廣泛借鑒不同學科的方法、手段、理論基礎等。只有經過長期積累,才能使普通高校體育教師科研的創新成為現實,從而產生源源不斷的教學及科研動力,幫助體育教師站在更高的位置研究體育問題。體育教師的科研成績能夠體現自身的存在價值,提升職業地位,增強自我認同感,產生職業幸福感。

3.順應時代,潛心教學。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外在社會環境經過長時間演變逐漸形成,體育教師應認清時代特征、順應時展。為此,普通高校體育教師首先要改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思路,在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上要與時俱進,具有時代特征,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意愿。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發現新問題,用心觀察學生對每個教學內容的感受,制定相應的措施,采用的方式不能只拘泥于簡單的游戲,還要有引人深思的、體現年齡特點的成分。同時,還應注意因材施教區別對待,根據個別學生的身體狀態加以額外關注。其次,普通高校體育教師應清楚地認識到教學對象知識結構的多元化。當今的大學生能夠非常便利地獲取各種體育信息,單純的技戰術已經不是秘密,關鍵是闡明運用的時機以及作用機理,用科學的語言與方法讓大學生快速理解內涵,在需要時根據對象不同快速做出判斷。最后,普通高校體育教師群體應從自身做起,自立、自強、自信、自愛。社會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身心健康的追求必然引起人們重視體育鍛煉,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普通高校體育教師應抓住時代賦予的責任,從增強自身職業素質做起,為高校的體育教育做出貢獻。

4.借助外力,不斷學習。普通高校體育教師的職業再培訓非常重要,由于在校學習期間掌握更多的是各種體育項目的基本技術、戰術以及基本的體育科學知識,因此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相對不足,尤其是運動人體科學等知識。教學第一線需要將實際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來進行研究,這就需要高校體育教師不斷通過自學以及參加各種職業培訓來提高自我。面向不同的教師群體,國家很重視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師的培訓,有國內外訪學、遠程教學以及各種教學研討會、科研會議等多種形式。除了專業、正規的職業培訓、學習機會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周圍人群的智慧,經常與其他學科科研突出教師溝通,汲取他人的經驗,觸類旁通,這樣做既可以了解其他學科科研經歷,也可以獲得不同專業相關知識,為自己在業務上的發展做準備;還可以與本專業科研突出教師溝通,增長專業知識,獲取相關信息,了解學科發展。普通高校體育教師的職業培訓形式多種多樣,關鍵在于個人努力,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習機會無處不在。外因靠內因起作用,教師自身的職業發展需求對學習路徑的選擇起決定作用。

二、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發展路徑選擇的建議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受社會環境影響大,但無論何種因素都有正反兩面性?,F階段是普通高校體育教師個人職業素質積累的最好時機,根據前文論述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師提出如下四點建議:第一,經常鍛煉身體,保持標準體型和健康水平,用優良的身心狀態展示學科魅力;第二,提高科研水平,將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不斷深化研究內容、體現學科深度;第三,提高教學水平,讓大學生的體育課在肢體運動和智慧結合中體驗健康的快樂;第四,借助各種外力提高職業素質,創建個性化的學術環境,拓寬視野。隨著國家經濟持續發展,如今人們對健康需求已經產生巨大變化,普通高校體育教師應該敏感意識到時代的進步,提前做好準備,迎接未來挑戰。

作者:沈艷郝建平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