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社會化發展目標的研究

時間:2022-02-04 09:25:17

導語:高校體育社會化發展目標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體育社會化發展目標的研究

摘要:確立社會化發展目標是構建高校體育教學與社會體育融合發展教學模式的必要條件.因此,探討與分析確立高校體育教學社會化發展目標的理論基礎,從理論層面為新型教學目標的確立提供必要的導向與支撐,不僅有助于確保高校體育教學社會化發展目標的實效性,同時,還能夠在提升高校體育教學社會實用價值方面,產生積極地影響.

關鍵詞:高校體育;社會化發展目標;理論基礎;研究

1引言

體育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形式,具有強身健體、促進社會交流、實現公平競爭、營造健康和諧的社會發展環境的重要功效.從社會屬性上來看,體育包括競技體育、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其中,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之間的活躍程度最高,形成了具有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目前,我國將躋身世界體育強國作為體育事業發展的核心目標,由此實現了對體育發展戰略的布局的有機調整,在打破狹隘的“金牌戰略”思想束縛的前提下,強化對社會體育發展的重視與推動,確保社會體育基礎作用的有效發揮,形成社會體育發展的全新局面,已成為當前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主流.這就要求我國體育領域的各組成部分必須要在發展取向上做出相應的調整,以便于充分適應與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由此引發了學校體育應切實加強與社會體育的接觸、交流與互動,實現兩者間的融合發展的全新訴求.高校體育在學校體育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體現學校體育社會價值的重要環節.因此,為了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應當確立高校體育教學社會化發展的目標,彰顯出重要的實用價值.基于此,為了確保新型教學目標的實效性,本文對目標確立的相關基礎理論進行全面的解析與闡述,以期能夠對高校體育教學社會化發展目標的實現,發揮出重要的保駕護航作用.

2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現狀及確立社會化發展目標的重要意義

高校體育教學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誤導,致使其在發展取向的確立上與社會體育的發展需求間存在著較大的偏差,甚至呈現出有悖于社會體育發展需求的發展態勢.具體體現為:首先,在教學目標的上,緊緊圍繞著“達標測試”這一核心,將高校體育教學的價值取向定位在滿足達標測試需要、獲取理想達標成績的狹隘層面,由此導致了高校體育教學無法實現對社會體育發展需求的充分滿足;其次,在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上,本著“一切服務于達標測試”的狹隘觀念,以達標測試的內容為主體,向學生傳授著凸顯單一性與局限性的體育知識;第三,在教學方法的擇用上,為了確保理想達標率的獲得,教師往往會采用具有強制性特征的教學方法,諸如“填鴨式”或“灌輸式”,由此造成了學生只能夠進行被動的接受式學習,成為達標測試內容的接收器;第四,在課堂教學形式的運用上,長時期的采用“三段式”的教學形式,即“教師講解與演示→學生照貓畫虎式的模仿練習→教師總結與糾偏”,這種程式化教學模式的長期沿用,導致了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取向無法得到及時而有效的調整;第五,在教學評價上,將達標測試作為檢驗學生體育學習成績的主要手段,由此造成了“唯成績論”思想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呈現出泛濫的發展趨勢.綜上所述,由于在教學目標與發展取向的確立上所存在的局限性與狹隘性,導致了高校體育教學在實用價值方面呈現出嚴重弱化的發展弊端.由此可見,為了根除弊端、實現創新式的發展,確立高校體育教學的社會化發展目標,彰顯出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體現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確立高校體育教學的社會化發展目標,標志著高校體育教學在發展取向上能夠適應與滿足社會體育的發展需要,這不僅有助于改善因客觀原因所造成的社會體育資源匱乏的現狀,同時,還能夠實現高校體育對社會體育的人才輸出與資源保障,進而為推動我國社會體育的蓬勃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伴隨著高校體育教學社會化發展目標的確立,將引發高校體育教學體系的創新與重組,從而在根本上滿足廣大學生體育學習與自我發展的需求,進而在學生體育綜合素質能力發展以及終身體育思想形成的進程中,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基于當前社會發展的態勢,確立高校體育教學的社會化發展目標,具有極其突出的實用價值與導向意義.

3確立高校體育教學社會化發展目標的理論基礎

理論是人類社會在其發展進程中,通過對社會經驗的不斷積累、萃取與升華而形成的具有導向作用的認知體系,在引導與規范社會行為的發展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確立高校體育教學社會化發展目標,是基于全新的社會發展形勢而實施的創新行為,因此,為了確保教學性目標的實效性與可操作性,必要的理論支撐與保障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鑒于當前社會發展的形勢,結合高校體育教學的具體特征,高校體育教學的社會化發展目標的理論基礎構成,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實用理論

實用理論是關于使用價值的理解和論述,是人們依據現有的知識,經過相關的演繹與推理,形成對事物實際應用價值或效果進行合乎邏輯的推論性總結.實用理論強調實際效果,追求使用價值,是實現行為價值最大化的重要導向與保障.高校體育教學社會化發展目標的確立,能夠為促進高校體育教學與社會體育之間形成適應性與融合性的發展模式,提供必要的目標導向.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具有引導與規范作用,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歸宿,是構建適應性教學體系的核心依據.因此,為確保社會化教學目標的實效性,以實用理論為基礎,具有突出的必要性.實用理論具有突出的普遍適應性,適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能夠為各領域相關行為的實用效果提供檢驗標準.而相對于高校體育教學而言,在我國社會體育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大好態勢下,以促進學生體育實用能力發展為核心的培養目標已基本形成,因此,“實用”就成為高校體育教學人才培養的核心價值觀.由此可見,以實用理論為基礎導向而確立的高校體育教學的社會化發展目標,彰顯實效性,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3.2創新理論

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是根除弊端、消除頑疾,實現適應性發展的重要途徑.現階段,我國所實施的推進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戰略決策正是一種基于我國國情而開展的創新活動.創新理論的創始人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熊彼特,在其1912年所編著的《經濟發展概論》一書中首次提及.熊彼特創新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創新是指把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結合’引入生產體系.”由此可見,熊彼特將創新視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于創新理論的理解已不能僅僅局限在經濟領域,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發展得進程中,創新已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因此,創新理論的適用范圍已覆蓋社會的各個領域.相對于高校體育教學而言,確立社會化發展目標是摒棄陳舊的教學觀念、打破狹隘的教學模式的束縛、促進與社會體育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高校體育教學在教學理念、發展取向、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諸多方面的“全員性創新”.因此,以創新理論為指導來確立高校體育教學的社會化發展目標,具有較為突出的實效性.

3.3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理論強調事物或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一種延續性與創新性的發展態勢,既要切實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要為后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生成與發展提供保障.高校體育教學承擔著培養學生體育素質能力、提高與保障其健康水平,為其未來的自我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的社會責任.伴隨著我國體育發展戰略的調整,高校體育教學的社會地位以及被關注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為社會體育發展培養與輸送所需人才已成為其核心的發展取向.鑒于體育的終身性特征,要求高校體育教學在確保自身職責的同時,還要肩負起對終身體育思想的傳承與發展,這也要求在確立全新的發展目標時,應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導向,從而確保高校體育教學實現健康、持久的發展.

4結語

確立高校體育教學社會化發展目標,是針對當前我國社會體育的發展趨勢以及高校體育教學在價值取向上的變革而實施的創新行為,該目標的確立,能夠為高校體育教學充分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滿足社會體育發展的新需求提供保障.因此,確立全新的發展目標,實現自身的創新發展,就成為提高與維系學校體育社會實用價值的必要條件.為了有效避免目標確立的盲目性與隨意性,要求在目標確立的過程中,必須要以完善而充實的理論體系為支撐,以便于在理論層面達成高度的規范.因而,對高校體育教學社會化發展目標的理論基礎體系進行探究,不僅是確保新型教學目標完善性與實效性的需要,同時,也是推動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實現創新發展的必然訴求.

作者:畢桂鳳 單位:東北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倪欣.析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的三大趨勢[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6).

〔2〕呼世珍.從終身體育看我國高校體育的改革方向[J].太原大學學報,2005(1).

〔3〕曲宗湖,鄭厚成,張燕.論我國高校體育改革的發展與構想[J].體育科學,1998,18(4).

〔4〕曲宗湖,楊文軒.現代社會與學校體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胡滌花.對當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幾點分析與思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