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運動風險認知與識別分析

時間:2022-05-24 11:40:45

導語:高校體育運動風險認知與識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體育運動風險認知與識別分析

摘要:高校體育運動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大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如何避免風險,降低風險的概率是學者們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設計、實證調研等方法,從理論和實際兩個層面,研究了運動風險具有客觀、危害、可控、恐懼的基本特征;影響大學生運動風險發生的因素主要由運動風險七大因子構成:個體體質、運動經驗、運動態度、運動知識、媒體傳播、運動項目特征、體育設施等因子。探索運動風險因子的認知識別研究可以為高校防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關鍵詞:高校體育;運動風險;體育教學

近年來,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下降,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運動損傷、運動猝死等風險事件屢屢發生,對社會、家庭、學生產生較大的負面效應。運動風險問題已成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之一。本研究將從影響大學生運動風險發生的原因入手,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對大學生的運動的風險認知的情況及識別方式進行研究。目的是為運動風險評估和運動風險控制提供理論上支撐,為大學生的選課和課外鍛煉提供一定參考,以減少風險發生的概率,提高管理層、教師和學生對風險識別能力。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本研究以教育學、心理學與風險管理的理論為基本出發點,以湖北經濟學院、華中科技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等5所高校520名學生和教師為研究對象,以教師與學生對運動風險的認知與識別為研究內容,主要通過專家訪談、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數理統計等方法對教師與學生的運動風險的運動態度認知、運動知識認知、運動經驗認知、體育場地設施認知、運動項目特點認知等方面的信息進行采集、統計與分析,設計經專家論證及效度檢驗的《高校體育運動風險認知與識別調查表》,在實證調研的基礎上,對調查表的信息進行歸納、總結,梳理出影響大學生運動風險的認知與識別因子,目的是提高管理層、教師和學生對風險識別能力。(二)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期刊網、高校圖書館,收集與查閱有關高校體育運動風險論文70余篇。在對課題充分調的基礎上,通過對資料收集與論證,查閱風險理論、運動風險回避與運動風險處理等方面的學術研究論文,從理論方面對體育運動風險的發生的原因進行探究。2.問卷設計。在實地考查及專家訪談的基礎上,設計了《高校體育運動大學生認知與表》,根據調查信息的結果進行數理統計,對高校大學生及教師的體育運動風險的現狀及風險認知情況進行分析,對大學生運動風險產生的原因做有效的研究與討論。在此基礎上,探究影響高校體育運動風險的因子。

二、大學生運動風險認知與識別基本含義

認知是一種主觀判斷,而識別是認知通過分析判斷后的結果。保羅斯洛維奇發現人們對風險的認知和識別與實際存在的風險只有中等程度的相關。大學生們在參加體育活動中對于風險的認知與識別常常被忽略,對風險的態度和認知相當冷漠,這也造成了現代體育活動中風險的不可控制性。從心理角度來看,風險的認知是一種主觀判斷,而識別是主觀判斷的分析與鑒別;而從感知角度來看,風險的認知與識別都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沒有具體的定義,這也造成了在體育活動中風險頻發,大學生對風險認知的局限性。從識別風險的心理角度來看風險認知與識別,綜合運動風險對人們心理造成的影響可得出,將大學生運動風險認知定義為主觀個體對運動風險因子的主觀判斷,而識別是對風險因子的客觀預判。大學生在對運動風險評估時,很多時候對風險的估計值過于樂觀,絕大多數大學生對風險的認知有僥幸心理,這也造成了對風險的實際識別能力的忽略,從而影響了對風險識別的客觀預判。所以說大學生對體育運動中的風險存在主觀認知和客戶識別的差異,從而導致了運動風險的局限性、恐懼性、可變性等特點。

三、運動風險識別的基本特征

大學生運動風險識別的特征取決于對風險特征的認知。風險認知是風險識別的基礎,只有充分的理解了風險的基本認知的知識后才能去探尋與建立風險識別的知識架構。參照文獻研究,運動風險具有九個基本認知特征:傷害性、知識性、新奇性、嚴重性、公平性、恐懼性、后果性及自愿性等。但在實際的體育運動風險研究中,經過體育專家以及實際運動損傷的案例分析后認為,對于運動風險的參與者和指導者,他們普遍感受到運動風險的六個最典型的認知特征:嚴重性、潛在災難性、知識性、可控性、一般恐懼性、自愿性。大學生在實際的體育運動過程中,運動風險還包括了學生對參與運動的運動價值、情感需求及運動知識的認知等等特性因素,這些因素也直接影響了是否參加體育活動及參加活動對自身心理的影響。鑒于運動風險認知和識別的因果關系,綜合理論和實際研究,大學生體育運動風險識別具有四個基本特征:1.風險的客觀性。大學生是學校體育運動活動的主體,也是發生風險的主要群體。校園體育運動風險的發生不受主觀風險因素的控制,具有客觀的特點。如在學校組織的足球運動的比賽中,場地的平整與否,氣候特點都會造成運動損傷。雖然,很多時候在主觀上,學生在比賽中往往忽略了風險的存在,對競技體育所客觀存在的風險沒有足夠的了解,在運球或者進攻的過程中造成的身體的損傷。但是風險的客觀存在是造成運動損傷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因而,正確的認識風險的客觀性十分重要。2.僥幸與恐懼性。僥幸是指大學在運動過程中對于風險的回避與賭徒心理。大學生在從事體育運動過程中,很多時候對運動風險高的運動項目都有一種極強的好奇心,愿意參與這些沒有參與過的項目,對可能發生的風險存在僥幸心理,沒有正確認識該運動對自己可能會造成的損傷,內心心理活動側重于參與而忽略了風險的存在,這也是很多大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最常見的一種心理活動??謶质谴髮W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過于注重風險的存在而產生的憂慮恐懼情緒。從風險的客觀性來看,風險是存在客觀性的,任何人對風險恐懼抑或擔憂都無法阻止風險的來臨。很多大學生看到風險對身體的損害,輕則扭傷、擦傷,重則危及生命,對體育運動產生了恐懼陰影,認為只要從事體育運動就會發生風險。例如學生選課的是游泳,由于準備活動不夠充分,發生了水下抽筋,從而溺水,導致改修其他項目,這就是典型的學生對自己選修課程風險認識不夠充分,發生風險后,沒有主動認知風險發生的原因,而片面的理解風險的存在,造成自己對該項運動的恐懼。所以說,面對大學生這樣一個18-25歲之間的特殊群體,引導他們對運動風險的認知有基本的判斷和判定,在參與任何體育活動前,充分認識風險的客觀性和如何規避風險十分必要。3.風險的可控性。風險雖然是客觀存在的,具有它的普遍性,但是通過對大量發生的風險的案例分析,雖然風險具有偶然性、不可預知,但是,絕大多數風險還是會呈現出它的規律性。研究資料顯示,很多事例證明風險是可控性。大學生對風險的認知有了基本判斷,就能識別風險;對運動項目風險的特點有所了解,就能避免風險的發生。實踐證明,在體育活動中,了解運動項目特點、熟悉參與活動項目的裁判規則,正確評估自己的身體素質,就能有效控制風險的發生概率。4.危害性。體育活動由于它自身的特點和外界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在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也給參與體育活動的群體帶來了一定的運動傷害。體育活動風險的后果對大學的身體造成意外傷害,這種傷害,除了身體的感受,更持久的是運動者心理的創傷。這種心理創傷還難以愈合。

四、問卷設計與評測

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對5所高校大學生運動風險的認知現狀進行進行實地考查及專家訪談,設計《高校大學生體育運動風險認知表》。以5所高校的學生和教師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520份,教師20份,男生285份,女生215份;回收問卷518份,回收率為99.6%,其中有效問卷512份,有效率為98.3%。在問卷調查表發放之前,專家對設計的內容進行了效度檢驗。確保內容的邏輯性和測評的有效性。測評的內容主要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對影響大學生的運動風險因子的認知狀況進行調查,并對部分教師與學生進行了座談,了解認知表格以外的與大學生發生運動風險因子有關的內容,如:教學環境、學生的體質狀況、學校的政策、領導的態度等。本研究選用克倫巴赫a系數,對調查表進行內部一致性信度檢驗。一致性在0.6619—0.9112之間,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本研究通過對調查表進行因素量表的效度檢驗,共同度系數大于0.5,說明認知表內容具有高效度。

五、研究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高校大學生體育運動風險認知表》調研的數據顯示,與運動風險因子相關度較高的有體質狀況因素(19%)、運動態度因素(18%)、運動經驗因素(17%)、運動項目的特點(15%)、運動知識因素(12%)、場地設施因素(9%)、媒體傳播因素(6%)與運動風險相關性最高。其他影響因子只占4%。從風險管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影響大學生梳運動風險識別主要因素可以分為三大類:外源性因素、內源性因素、運動項目特征因素。其中,內源性因素:個體體質的差異性因素、運動知識差異性因素、運動經驗差異性因素、運動態度差異性因素等風險致因;外源性因素:場地設施條件因素、媒體傳播認知因素等風險致因;運動項目特征因素主要指運動項目的特點會造成的運動損傷的若干個風險因子。(一)內源性因素。1.個體體質的差異性。每個人的體質狀況是遺傳和后天生活方式所決定的。體制的差異性決定了身體素質是有差異性,如大學生的身體形態、生理生化、心理發展、適應能力和運動能力水平等的差異性。身體素質的個體差異也是導致運動項目風險的不確定性的原因之一。如:柔韌性和協調性。在藝術體操、傳統武術項目等形藝類項目中,如果學生柔韌性和協調性比較差,受傷的概率會大大的增加。因而,個體的身體素質的差異性也是導致運動風險發生的重要原因。2.運動知識差異性。體育運動項目的種類很多,大學生對運動知識的了解能有效的減少運動風險發生的幾率。運動知識了解程度主要是指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規律性了解程度,對運動負荷的極限性掌握程度,對體育運動的多樣性及運動項目的特點的了解程度。大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如果對所從事的體育運動知識的難點和風險點缺乏了解,對運動項目的特點和知識缺乏認知,就會造成的運動和訓練盲目性,讓可控的運動風險變成了不可控。所以,運動知識的了解程度和運動風險的發生息息相關的,掌握必要的體育運動知識是非常必要。3.運動經驗差異性。大學生在選課或者從事某項體育運動,經常用自己不成熟的經驗來分析判斷該項運動的風險概率不足以避免風險的發生。例如,大學生在進行長跑的鍛煉中,很多人忽略了身體和自身的體能情況,盲目的堅持,身體出現狀況也認為是正常的反應,堅持一下就好了,但因為體質(心血管等)的原因可能會導致了風險的發生。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前階段的明星高以翔跑步猝死,明星本人和工作人員內心或多或少也存在經驗主義,導致了悲劇的發生。所以合理運用運動經驗,評估運動經驗的風險程度,不過分依賴經驗,才能使運動風險的概率降到最低。4.運動態度差異性。運動態度就是對從事體育運動的一種內在感受、情感和意向。大學生在從事體育運動時,往往帶有一種主觀判斷,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大學生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層次,對運動項目中刺激性、風險性較高的項目有嘗試的沖動,這就導致了他們對運動項目本身風險性考慮的局限性。還有些大學生對運動態度保持中立甚至回避的態度,對體育運動很漠然,這種態度夸大了體育運動的風險性而忽略了體育運動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提高。因而,運動態度也影響了運動者對風險的認知和判斷。態度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運動自信心表達一種方式,自信心強的學生一般愿意挑戰風險比較高的運動項目,自信心弱的學生,相對保守,不愿意從事風險大的項目,會選擇風險比較小的運動項目。大學生在從事所選擇地運動項目時,憑感性的成分相對多一些,這為運動風險發生埋下了潛在的風險。(二)外源性因素。1.場地設施條件。大學生在高校進行體育活動時,場地設計、器材的質量、場館的安全質量的風險都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應該考慮的風險因素之一。大學生在體育活動時,能否對場地、器材、周圍環境等自然條件中可能產生的風險因子做出最基本的判斷,是有效的避免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運動風險與體育器材和場館設施質量優劣的正相關性得到很多學者論證。在大量的體育活動風險發生的實例中,風險發生的具有隱蔽性、突發性及后果的嚴重性等特征。場地設施條件從客觀意義來定論,對運動風險的發生具有客觀因素的特征。但場地設施條件從主觀意義來定論,由于場地設施的優劣可以主觀控制,對運動風險的發生是可以控制的,具有主觀控制的特點。因而,大學生通過對場地設施條件的主觀判斷是可以避免風險的。2.媒體傳播的認知。通過新聞媒體獲取運動風險的知識是大學生對風險認知的主要途徑之一。大學生風險認知通過自媒體、風險信息的傳播、運動競賽的傳播、新聞報道,了解所感興趣的運動項目的風險點,通過媒體的講解了解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發生的過程及急救處理的方式等等,逐步的建構其主觀的認知觀。因而,媒體對運動風險的陳述形式、描述方式、傳播節奏以及真實度等等報道闡述,會影響大學生運動風險認知觀的形成。(三)運動項目特征因素。運動項目特征因素主要指運動項目的特點會造成的運動損傷的若干個風險因子。高校目前開展的運動項目主要有|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兵乓球、網球、體育舞蹈、健美操、田徑、武術、搏擊等20多個運動項目。各運動項目的特點十分鮮明,對學生來說,如籃球、排球主要風險點是腕關節、肩關節、腰關節、踝關節及韌帶和肌肉拉傷;足球主要受傷風險點為腰關節、踝關節及韌帶和肌肉拉傷;網球主要風險點為腕關節、肩關節及韌帶和肌肉拉傷;羽毛球主要受傷點為腕關節、肩關節、肘關節及韌帶和肌肉拉傷。不同的項目,因為受力點不一樣,技術動作的規范要求也不一樣,受傷的部位也會有明顯的差別。運動風險的防范是重點和全面防范相結合,了解項目的特征因素,有利于防范風險。

綜合以上分析,大學生運動風險的認知知識、風險的識別程度與運動風險發生成正相關。運動風險識別的特征取決于對風險特征的認知,運動風險具有客觀、危害、可控、恐懼的特點。高校體育運動風險具有主觀和客觀的特點,影響大學生運動風險發生的因素,包括個體體質、運動經驗、運動態度、運動知識、媒體傳播、運動項目特征、體育設施等七大因素。運動風險的識別研究,是預防風險發生的基礎研究,運動風險的評估和防控是風險防范的研究重點。本研究僅僅只是針對大學生運動的特點,梳理運動風險識別影因素與大學生運動風險識別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本研究是高校防控研究的基礎研究,能為學生的體育選課和課外體育鍛煉提供一定參考。

參考文獻:

[1]劉明.中學體育課堂教學組織實施中風險的識別、評估與應對策略[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2.

[2]石巖,霍炫伊.體育運動風險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J].體育科學,2017,37(02).

[3]郝英.普通高校體育運動風險管控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6(11):155-157.

[4]段榮芳.體育運動傷害賠償責任基本問題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1,(02).

[5]石巖,牛娜娜.我國體育領域風險評估方法的比較分析[J].體育與科學,2014,(05).

[6]楊乙元.高校大學生體育運動安全教育與預防的探究——評《大學生運動傷病處理與安全研究》[J].安全與環境學報,2019,(04).

[7]郝英.風險管理視域下大學生運動風險識別與評估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6(10):158-160.

[8]王樂,李金鵬.大學生運動傷害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景德鎮學院學報,2016,31(06).

[9]張大超,李敏.國外體育風險管理體系的理論研究[J].體育科學2009,(07).

[10]DominicHague,StephenTownsend,LindseyMastersetal..Changingplatformswithoutstoppingthetrain:experiencesofdatamanagementanddatamanagementsystemswhenadaptingplatformprotocolsbyaddingandclosingcomparisons[J].Trials,2019,20(1)

[11]Roe,M.,Malone,S.,Blake,C.etal.Asixstageoperationalframeworkforindividualisinginjuryriskmanagementinsport.Inj.Epidemiol.4,26(2017)doi:10.1186/s40621-017-0123-x.

作者:張曉白 艾小龍 郝英 單位:1.中南民族大學 2.湖北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