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教學論文:當前社區體育指導教學綜述
時間:2022-02-05 11:15:22
導語:社區教學論文:當前社區體育指導教學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潘春宇工作單位:淮南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社區體育指導的理論教學社區體育指導課程在結構上主要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在現實理論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對社區體育指導這門課不夠重視,或者覺得從事社會體育指導員這一行業沒什么意義,因此對這門課主觀層面的重視力度不夠,從而造成學習效果不佳、學習激情不高的客觀結果。就體育系學生而來說,其理論功底相對于實踐經驗來說本身就顯得薄弱,而社區體育指導理論教學又不像籃球、排球、田徑等課程,學生前期已經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儲備和直觀感受,從而不像它們聽起來又有興趣又有一定的針對性。社區體育因為引入了社會學學科中有關社區、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的教學內容,對學生而言這些是全新的內容,如果組織好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并能夠積極引入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加強實踐教學,便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體性,因而在理論上完全具備深入拓展的可能性。其實理論教學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實踐教學,是為實踐環節的深化打基礎。而部分學生對這點理解的不夠深入、認識不清。學好社區、社區體育的基本理論,了解社區服務與社區建設的基本知識,把握我國社區體育的基本特點,才能知道在社區體育實踐工作環節應該做些什么,或者說理解理論教學時老師講的是什么。其次,由于援引了社會學的概念,在教學中加強了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社區分類的教學時,就可以根據分類原則引用學生身邊的事物或關系進行教學。比如淮南師范學院應歸為哪類社區、淮南礦業集團應歸為哪類社區而淮南軍分區又應該歸為哪類社區等等。這些是距離學生生活較近的書本上沒有的,而且他們以前也未按此分類原則對以上社區進行過分類,在思考與現實觀察、體察的過程中,就把社區的分類方法充分理解并記憶了。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主要有當體育教師、考公務員、考研究生及進入公司上班幾種出路,且后面三種都與本專業關聯性不大。對于學生而言,目前為止沒有人立志畢業要當一名社會體育指導員。這主要是因為就業壓力比較大,社會體育指導員在中國還屬于一個比較新的行業,或者說因其在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中不是正式的崗位而得不到重視。在日本,社會體育指導員(占90%以上)是義務工作人員(兼職),但是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而在中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很多由社區中其他部門的管理人員兼任,群眾大都不知道什么是社會體育指導員。正因為得不到重視,學生在學習時會認為沒什么大用,即使有些同學考試得到了社會體育指導員二級證書,也不知道拿這個證書能有什么實際用途。所以在教學中,要不斷加強職業理念和倫理方面的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社區體育工作不可能是完全的技術教學,要通過理論教學使學生對社區體育的工作對象、社區體育組織、社區體育活動的設施經費、社區體育活動的管理者等諸多方面有了詳細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開展社區體育活動。
技術動作指導對學生而言,他們從小到大上體育課時普遍接受的是單純的技能傳授式教學,即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但對社區體育的對象和主體來說,不能單純依靠這種模式而要充分依據主體的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方法。實踐中發現,學生們普遍存在著將社區體育指導教程設想為理想化的教學形式即學生整齊劃一,老師教、學生們就認真地學的模式。這忽視了社區體育的服務特性,社區體育從特性上來說是社區服務的一種,既然是服務就要充分考慮被服務對象的年齡、職業、性別等社會學特征。因為社區的顯著特點是社區成員的復雜性和異質性,因此對于這樣的對象展開體育指導要因材施教,采取與傳統學校教育不同的方法,突出在指導之初和過程中與被指導對象的良好溝通及互動。社區成員與指導員之間的互動狀態直接決定著社區體育指導過程的是否成功,由于他們作為被指導著不用考慮學分和具體考核的限制與制約,完全是一種出于自愿的選擇行為。因此,我們只能進行社區體育指導,而不是社區體育教學。在學校教育中會談到因材施教,這一點對于社區體育指導而言更為貼切,因為社區中的人是各式各樣的,他們比學校教育中的學生更難于控制。因此對于不同的社區成員要采取不同的指導方法,溝通疏導方式,并且要保證自己在技術動作環節上的完全正確并突顯技術熟練從而達到吸引被指導對象的目的。社區體育活動設計社會體育活動設計能力是最能體現學生的創造性和綜合能力的環節。社區體育指導課程普遍是在第六學期時開設,這時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技術動作基礎儲備,因此這門實踐性特別強的課程給了學生一個綜合運用以前所學知識的平臺,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檢驗前期教學效果的綜合評估媒介。社區體育活動設計活動的形式可以是對社區成員進行運動健康方面的講座(因為社會體育指導員必須有一定的答疑能力),可以是為社區內的某一群對象設計特定的休閑體育活動,還可以是策劃組織小型的社區體育比賽等等。通過這些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問題解決能力與處域能力。現實教學中我們發現現有教學課程體系缺乏對這一方面的關注,從而限制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調查發現學生在進行社區體育活動設計實踐時普遍會出現時間安排不當和現場控制能力差等突出問題。學生大多按照學校教學模式來考慮問題,不能合理規劃和制定社區體育活動策劃書,不熟悉制作流程,社區體育活動設計缺乏科學合理性,存在著靠想象或是單憑經驗的傾向[2]。一份完整可行的社區體育活動策劃書不應是文本層面的簡單想象,而應該象設計問卷那樣進過預測、修訂、反饋等環節,才能找出設計中不合理的地方。在進行社區體育活動時還要注意加強團隊合作精神。社區體育活動的活動對象較為廣泛,因此,不可能所有的工作全都由社會體育指導員一個人來完成,在工作中要著手培養組建本社區的體育活動管理團隊,并且培養社區體育活動骨干。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協作,動員可以動員的力量,才能更好的開展社區體育活動。
主體參與式教學為此,前期我們已經進行了一些改革,比如說《社區體育指導》課在2006-2007學年課時計劃為36學時,且全部為理論課,2007-2008和2008-2009學年調整為72學時,其中有48學時為理論課教學,24學時為實踐課教學;2009年重新修訂大綱時,調整為54學時,其中24學時為理論教學,30學時為實踐課教學。由課時的調整可以看出該門課的實踐環節比重逐漸加大。《社區體育指導》課教學雖然安排了實踐課的內容,但相較于一些發展比較成熟的課程如籃球、排球等,其實踐課的內容及過程不規范。學生也將其視為較空洞晦澀的理論課。在學生上過實踐課后對該門課的認識有所改變,但是實踐環節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對學生學習該門課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卻未曾進行具體的定性或是定量的研究。而未進行實踐環節教學的學生學生缺乏主動性、創造性,缺乏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些也并未進行具體的調查和研究。調查發現在技術動作指導、社區體育活動設計等環節中采取主體參與式教學能直接對學生的教學滿意度造成顯著性影響,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對教學效果一般滿意度較差,而采用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學生一般教學滿意度比較高(表1)。根據統計學公式λ=∑fX0+∑fY0-(fX0+fY0)2n-(fX0+fY0)計算λ=0.53,只要我們知道了學生對象的組別類型情況,在預測其教學滿意度時,就可以消減53%的誤差。這說明了組別類型和教學滿意度之間存在著比較強的相關性。這就為我們積極采用主體參與式教學方法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驗依據。而這一點又非常明顯地反映在對課程重要性的評價和認識上。通過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教學方式的選擇與主體對課程主觀重要性的認識和評價有著很密切的關聯。為了使一問題更加清晰,我們又結合相關的文獻,并請教專家,設計了一份李克特量表,用于檢測主體參與式教學法的效能問題。從表2不難發現,主體參與式教學方法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學生主體的參與率和有效參與度。它對于提升主體的效能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3]。由此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習成績的大幅度上升,雖然成績不能代表一切,但其畢竟是衡量教學效能的一個客觀指標,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實驗效果非常明顯。
社區體育指導是一門新的課程,其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都在不斷的探索當中。對于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或是將來有志于從事社區體育的同學來說,如何上好這門課,使這門課教學的過程輕松愉快,而教學的內容或者說教學后達到的效果對學生來說是切實有用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對于理論教學方面應注重課堂的互動及教學內容詳實及教學相關內容與學生的貼切性及時性;實踐教學環節應不斷充實內容,使學生具備最基礎的某項體育技能的指導能力,引入更多或是引導學生能設計并執行更多的社區體育活動,加強主體參與式教學法實踐教學中力度,提高教學效果[4]。
- 上一篇:社會理論論文:社會理論下大型體育的探索
- 下一篇:小議職校體育教育的狀況和戰略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