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證融通社會體育論文

時間:2022-03-04 03:47:06

導語:雙證融通社會體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雙證融通社會體育論文

1社會體育專業“雙證融通、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雙證融通、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即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之間相互融合與銜接,不是兩種證書制度的簡單拼湊,其實質在于“融會貫通”,把學歷教育培養目標與職業資格技能標準結合起來,內化其培養目標和內容,形式上仍然是分離的。學歷教育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適當融入職業資格培訓內容,更突顯了社會體育專業特色,又輔以學生及早掌握職業行業能力和職業技能,避免畢業生就業“回爐加工”現象。同時,注重發揮“產學合作”功能,學校聯合企業共同建筑培養職業人才為己任,從構建質量標準、重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模式、創新評價方法、建設實訓基地、提升師資隊伍六個環節上來構建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把“產學合作”貫穿于教育的輸入、過程、輸出的人才培養全過程,社會體育專業走出一條“厚基礎、寬口徑、重創新、重能力、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

2基于“雙證融通、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社會體育課程體系構建

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由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實習實踐、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構成。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關鍵是明確培養目標,依據市場需求,結合師資力量和教學現狀,突出專業辦學特色,設置專業課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就目前社會體育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與實際社會體育行業需求的人才標準要求相差甚遠,這就要求社會體育專業轉變培養思路,拓展專業培養路徑,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對接。隨著我國國家職業資格準入制度逐漸完善,行業人員必須具備行業職業技能標準,同時獲取職業資格證書,方能就業。社會體育“雙證融通、產學合作”模式課程實踐體系的構建,就是為了改變社會體育專業實踐教學薄弱、職業技能不足現象。因此,基于社會體育專業辦學模式,融入職業資格制度,是社會體育專業得以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那么,實施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關鍵是什么?如何融通?社會體育專業雙證融通的關鍵是通過適當的方式和運行機制將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融為一體,合理設置課程內容,構建新型社會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為培養一批核心職業技能過硬、拓展職業技能寬泛并舉的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模式中要強化和突出學生實踐能力訓練,重點提升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根據國家職業資格要求對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進行重組,構建四層次一體化的四大課程模塊,創新教學方法,依托教學資源,改革教學內容,走出一條具有實踐意義的特色社會體育辦學之路。根據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根據其職業能力要求,對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設置整合調整,使社會體育人才培養目標與職業能力考核目標相一致,使社會體育課程體系與體育行業職業資格證書考核內容相一致。按照職業功能、工作內容、技能要求和相關知識進行梳理,落實到相應的課程體系,形成符合職業標準的“雙證課程”。[6]“雙證課程”主要是指學歷教育階段依據教育目標,以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形成為重點,學歷教育和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為特色而確定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標準?!半p證課程”標準要充分體現職業特定技能標準、行業通用技能標準、跨行業職業技能標準和核心技能標準四大分層化的國家職業標準(如圖2)。圖2社會體育專業綜合職業能力結構圖按照職業要求開發“雙證課程”,整合社會體育教學內容,將學歷課程內容與職業培訓內容整合為專業課程內容,保證課程開發具有專業特色和行業標準。通過整合各大高校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設置,結合體育行業職業資格標準,重組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四層次一體化的社會體育課程模塊(如圖3)。“雙證融通、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把學校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考核并軌的一種培養模式。社會體育專業是新興專業,仍舊存在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跟不上市場需求等問題,勢必對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就業帶來困難?!半p證融通、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把二者關聯起來,結合市場動態,找出二者融通的契合點,是一個動態修正的過程。而雙證融通的實施,就是要以職業資格標準為導向,以職業素質為前提,以職業能力為培養目標,對社會體育課程內容進行重新改革與整合,實現社會體育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接軌,為社會培養急需型、實用性、惠民型和復合型高技能實用型體育人才。

3社會體育專業實施“雙證融通、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路徑

3.1構建質量標準

社會體育專業人才質量標準應該始終圍繞“職業核心技能標準、職業特定技能標準、行業通用技能標準和跨行業職業技能標準來設置。以市場為導向,以職業標準為準繩,以個體需要為前提,把適應與滿足社會需求和學生職業發展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突出社會體育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應用性,真正走出一條符合社會體育專業“雙證融通”之路。構建雙證融通的質量標準,離不開產學結合,同時,注重充分發揮產業界的作用,注重企業和學校的合作,充分發揮行業組織與企業的作用,校企聯合定位,進行職業分析,[2]確定社會體育專業知識結構和技能要求,明確社會體育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

3.2重組課程結構

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設置是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融通的關鍵。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設置中把職業資格考核內容與專業課程教學結合起來,把體育行業職業資格標準融入課程體系,形成職業技能體現社會體育專業的教學目標內容,又突顯了體育行業職業資格證書考核標準,真正實現雙證書融通。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從整體出發,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突出崗位工作過程在課程框架中的主線地位,按照實際工作任務和工作情境構建課程體系。[7]社會體育人才培養以社會化和職業化的思路決定課程的增加與刪減。注重與地方體育特色相互結合,課程設置過程中要注重選修課與必修課的結合,在培養模式的空間范疇內拓展專業培養模式的涵蓋性,增強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同時,針對市場需求與職業特點,把體育行業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下課程集中化與強化,從而使新課程組合得以保證,改變學校原有的不適合學校、學生、企業發展的課程設置瓶頸,真正做到校、企、生“三贏”。

3.3創新評價方式

社會體育專業實施“雙證融通、產學結合”的精髓是學歷證書和資格證書并重和融通。其目的是培養學生職業資格技能,其實質是社會體育專業學科導向向職業導向的轉變。社會體育課程教學以體育行業特有工種和崗位能力為基礎,以職業行為活動為依據,立足社會體育市場需求,將學歷證書要求和資格證書要求統一起來。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實訓統一起來。教學過程中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其方法宜采用訂單式、PBL教學模式等,切實加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崗位職業要求,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改革教學評價方式,將校內技能考核與崗位實踐能力考核并軌,實行“以考促學”、“以證代考”,將職業技能考核標準作為課程考核標準,積極探索課堂與實訓一體化,實現教學和崗位零距離。

3.4強化實踐環節

根據課程設置的要點與課程管理實踐過程中的難點與熱點問題構建動態管理體系,促使社會體育專業人才模式更加科學、規范。根據時展的需要,以“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廣適應、重創新”為基礎,確立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作為社會體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并依據培養目標構建新的課程體系,以期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復合型“社會體育人才”。課程設置上突出社會體育專業實踐模塊,實現與職業基本技能對接,增加社會實踐比例,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性教學相互交替,實踐性教學通過“見習實習、專項實習、頂崗實習”為一體的遞進式實習實訓。[8]

3.5加強基地建設

教學實習基地建設要立足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目標和學院教學管理規范,建設一批現代科技含量高、教學科研功能齊全,專科特色突出的實習實訓基地,形成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實踐教學新體系。構建“雙證融通”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應緊緊圍繞專業技能培養、專業建設及課程設置的需要,校外實訓基地切實加強產學合作,使學生的專業實踐實習與頂崗實習有效連接,通過崗前培訓、頂崗實習來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真正實現社會體育專業零距離就業的培養目標。

3.6提升師資隊伍

社會體育人才培養以體育行業職業資格為導向,加強校企合作,堅持貫穿以能力為本位,以任務為驅動、以行動為導向,以應用為目的的“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是社會體育人才培養的保證。學校按照“穩定、培養、引進、借用”的人才隊伍建設思路,以全面提高師資隊伍素質為中心,以優化社會體育專業教師隊伍結構為重點,優先配置持有職業資格證書的師資隊伍資源,重點加強“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數量足夠、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符合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同時,加強自身資源的培養,輸出教師進入企事業單位,學習行業知識和職業能力,來完成從專業教師向職業資格培訓師的轉型,或選聘行業內專家、技師或體育行業培訓師,以期為社會體育專業實施“雙證融通、產學合作”培養模式的奠定堅實的師資力量。

4結語

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當按照《職業教育法》把學歷證書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結合起來,在教學內容上加強社會體育專業專業職業資格證書要求,必須通過產學合作的途徑,將職業資格標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基于“雙證融通、產學合作”制度,按照分層化國家職業標準的理念,根據社會市場實際崗位需求,結合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雙層面來研究人才培養模式。社會體育專業實施“雙證融通”的過程中,注重發揮“產學合作”在“雙證融通”中的紐帶作用,構建四層次一體化六環節的職業能力培養目標,構建社會體育人才培養模式。

作者:薛浩單位:徐州工程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