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體育與社會體育的協調發展
時間:2022-06-02 10:50:16
導語:競技體育與社會體育的協調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與之相對的是我國的國民的體質卻呈現了一定的滑坡趨勢,根據有關報告顯示,我國約有1.6億人患有高血壓,有2億人超重或肥胖,青少年肥胖率比10年前增長近50%,近視率則從10年前的20%增加到31%。
1.1社會體育是競技體育的基礎和保障。體育是人們通過身體運動來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其中競技體育是以競賽為主,以超越自我、挑戰極限為顯著特征,由專業人士參加的,以奪取比賽優勝為目的的體育活動;社會體育又被稱為群眾體育、大眾體育,其開展的目的是增強國民體質。廣泛開展社會體育活動,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不僅可以使人民群眾享受體育健身帶來的健康和快樂,提升幸福指數,還可以為競技體育提供后備人才力量。
1.2競技體育對社會體育有著不可估量的刺激作用。競技體育是社會的一種縮影,部分國家將競技體育作為增強民族凝集力,提升國家形象的重要手段。競技體育的發展帶動了體育產業的繁榮,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間接的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良性發展的競技體育實現了當地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對社會體育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刺激作用,它可以促進全民健身開展,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2.競技體育與社會體育協調發展的措施
2.1提供優質的體育服務資源。高度重視競技體育和社會體育的協調發展,一方面著力培養競技體育優秀人才,增強我國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將發展社會體育事業,寫入各級政府工作報告,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加大體育民生的投入,設立社會體育專項發展資金,統一規劃,集資興建和綜合利用新場地,通過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渠道,資助體育場館、健身場所的運營和發展,為群眾建設更多更好的健身場地設施,緩解群眾健身需求增長與體育場地設施不足的矛盾,為群眾開展健身體育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保障;加大現有場地向群眾的開放率,使各類體育活動設施常年為群眾免費開放,惠及不同年齡人群和不同參加活動時間段的群眾需求,為群眾提供較好的體育活動平臺;積極探索和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多元健身市場主體,促進體育消費的新途徑,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體育產品和服務。建立國家、社會、企業及個人等多渠道、多層次的籌資體系,通過政府扶持、引導社區居民自籌資金鼓勵社會捐助等辦法,建設體育場所,配備活動器材,建立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體育服務的機制,合理規劃配置體育場館資源和健身站點布局,形成全民健身風尚。
2.2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采取多種途徑,傳播社會體育理念,最大程度的對社會體育的意義進行宣傳,積極倡導全民健身、科學健身理念,著力提高廣大群眾的參與意識,開展免費的體育培訓班、興趣班,不斷發現和培養優秀體育苗子和體育人才,讓群眾享受到更多的公共體育服務,廣泛宣傳公益性文體事業;各地區要結合實際,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開發具有獨特資源優勢的體育品牌,構建高水平、具有特色的體育賽事;大力發展體育社團組織,發揮居委會、村委會等群眾團體在發展社會體育中的組織作用,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好各種資源組織龍舟、登山、跳繩等各類群眾性體育活動,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體育需求,為群眾性體育活動的推廣營造了良好的氛圍;舉辦職工運動會、社區運動會以及各類體育單項比賽,豐富群眾體育活動的內容,吸引群眾關注體育,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其中,進一步推動體育事業繁榮發展,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體育發展成果。
2.3建設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社會體育指導員在推動社會體育發展,實現社會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社會指導員要對體育鍛煉的群眾進行科學合理的指導。為了進一步改善我國高層次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短缺狀況,提高我國全民健身活動的整體水平,要建立健全社會指導員保障體系,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站,安排專業的指導人員,指導群眾開展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大量吸收年輕人加入到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中;加強培訓,針對目前社會育指導員及其發展趨勢以及運動健身技能傳授的基本方法進行講解,提高社會指導員隊伍的素質、提高社會指導員的業務能力,鼓勵社會輔導員認真學習提升自我素質,為推進全民健身運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3結語
盡管近年來我國的體育事業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人均體育場地、人均體育消費、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等仍處在較低水平;城鄉之間的體育發展程度差距明顯,國民體質下降等問題普遍存在,面對著體育事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社會各界要共同努力,實現競技體育與社會體育協調發展。
作者:楊江林 單位:云南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程文廣.我國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嬗變的思想根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06).
[2]林少峰.從斷裂到協調——中國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政策的演進[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6(01).
- 上一篇:德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必要性
- 下一篇:體育俱樂部教育對未來社區體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