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體育專業“校企合作”現狀研究
時間:2022-02-07 11:43:23
導語:社會體育專業“校企合作”現狀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形式,“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歷經多年,但諸多問題也更加凸顯。本文根據該校社會體育專業“校企合作”開展的現狀,總結其取得的主要成效,找出“校企合作”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對各高校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提出建議,以促進高校提高辦學質量。
關鍵詞:校企合作;現狀分析;建議
“校企合作”是有效銜接高等教育與市場、行業需求,促進“產”與“教”共同發展的高效途徑?!靶F蠛献鳌钡幕緝群切袠I和高等教育一體,兩者有效結合、良性互動,共同培育適應現今社會需要的專業技能人才?!靶F蠛献鳌鞭k學使教育與就業銜接起來,形成了“產、學、研”的培養模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崗位能力、創造能力,使學?!拜敵觥钡膶W生能適應社會需要,提高就業率。在“校企合作”過程中,行業如果充分發揮指導作用,參與人才培育過程,將就業崗位需求、新時代職業標準、行業要求帶入學校課堂,促使學校人才培養和行業需求無縫對接,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達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成效。
1學校社會體育專業“校企合作”開展現狀的主要成效
1.1利用“校企資源”各自優勢,實施資源共享。晉中師范高等??茖W校在“校企合作”中,學校給合作方提供了宣傳的場所、廉價的勞動力及盈利的機會。合作方提供了教學設備、場所、教練員,滿足了社會體育專業課堂教學的需要,同時給學生提供了參加教學實踐的機會,實現了資源的共享及校企雙方在合作發展中的受益。通過校企合作、專業負責人、學帶頭人等深入行業進行調研,獲悉社會發展、行業所需人才的最新動態,及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增強“職業教育”專門性、針對性,根據現實需求不斷調整課程設置、改革教學內容,及時完善培養目標,保證專業實踐技能的熟練性,提高培養質量的高效性。1.2學生與社會零距離接觸,促進提升自我及就業。該校自2016年開設社會體育專業以來,先后與三家健身房進行了校企合作,學生在健身房實踐教學及實習,使其零距離的接觸到了工作崗位,熟悉了職業標準、行業的運行情況、人才需求等,清楚自己的現實處境,促進學生返校后反思、改進、提升自我。同時,“校企合作”可以使健身房發現人才,既減輕了健身房的用人問題,也促進了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就業。
2學校社會體育專業開展“校企合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合作方參與專業建設的作用為“零”每個企業最了解本行業領域的前沿技術、內部運行、人才需求等情況,在高校培育學生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合作單位不熟悉課程體系、教學環境、教學任務等,指導不了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再就是校企雙方在合作中雖有交流合作的目標及意義,但實際合作并沒有達到共識,致使合作方在專業建設發展中發揮的作用幾乎是“零”。2.2學生成為合作方的廉價勞動力。由于企業視為利益至上,并且山西省多數健身房的教練員及員工幾乎都不是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健身房是謀取盈利單位,我們的學生見習、實習去了健身房后,他們不派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學生,不對學生進行上崗培訓,讓學生直接投入工作,對學生親身實踐缺乏有效指導。在此過程中,學生權益得不到保障,專業知識、技能得不到提升,只是企業創造效益的工具,致使合作意義已經與校企合作的產教融合初衷相差甚遠。2.3學生生源質量導致產教效果不理想。學生不喜歡學習,文化底蘊缺失,運動能力也差,不熟悉社會體育專業是什么,覺得新穎才報考了此專業。他們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缺乏進取心,只責怪別人不要求自己。認識不到見習、實習、實訓的重要性,不好好利用“校企合作”機會提升自我。2.4合作實施的內涵丟失。學校在社會體育專業建設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實施中,“校企合作”的內涵落實片面化,合作的結果“不如人意”,沒有像預計那樣達到“產與教”的融合、真正的互惠互利,即實現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能力,促進學校和企業的發展。在校企合作的“產與教”融合過程中,學校努力為學生爭取較多的實訓及實習鍛煉機會,想通過企業的技能型人員指導培養學生;然而企業只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慮合作,是想在學生身上獲取利益,合作的目的和專業培養目標不一致,合作的實施方案達不成一致,制約了產教融合的深入、持續、健康發展。
3分析學校開展“校企合作”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原因
3.1合作認識不到位。學校受學校教學條件限制的影響,把“校企合作”作為解決學生課堂教學的問題,沒有把它視為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及綜合素養的重要條件。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此專業的核心課程沒有合適教師和場所,把合作重點放在了課堂教學場所和教師的提供方面,對建立持續固定實踐教學基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不夠,沒有深入挖掘“產與教”融合的價值、意義。3.2“校企合作”機制不完善。查閱國外職業教育發展發現,大多數高校是靠國家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以保證“產教融合”的實現。但我國制定的關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文件,卻沒有具體可操作實施的法規和細則,國家和政府僅頒布了許多有關職業教育開展“產教融合”的文件。因為“校企合作”是一種主體多元、價值需求多向、關系交叉復雜的合作,所以兩方在實際合作實施過程中,對“責、權、利”區分的界限比較模糊。3.3學校與合作方的目的、價值取向矛盾。學校與合作方實屬兩個差異的主體,追求目標和價值取向是不同的。學校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的,在培養人才過程中更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送出優秀學生。合作方以盈利為目的,比較注重以最低的投資、較短的時間獲取高回報。雙方的目的和價值取向的矛盾,使其雙方在合作過程中出現分歧,“校企合作”內涵難以達成一致。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理念角度的模糊、方法取向的隨意、運行方式的凌亂、管理層面的片面。
4對高校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建議
4.1校企雙方統一“校企合作”思想。學校應該充分認識到“校企合作”中“產教融合”對教育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校企雙方要充分溝通,一起研究人才培養,探討“產教融合”的具體實施細則,只要目標有共同點,兩者在合作過程中就可以達到共贏。至此,學校從企業獲得輔助、支持、促進專業建設革新,企業將從學校獲得的是優秀人才,更好地促進企業持續良性運行發展。4.2考慮“校企合作”中雙方的需求?!靶F蠛献鳌币欢ㄒ紤]學校與企業雙方的諸多利益,各自的所需。不僅靠企業給予此專業技能型人員和實訓場地等方面的支持,同時,學校也應站在企業角度思考問題,要考慮企業的利益需求,要為合作之單位出謀劃策,利用學校的人力、智力優勢,幫助其合作對象解決困難和問題,給他們提供有益的幫助和支持。如果在實踐過程中產生諸多困難和障礙,其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定位“產與教”融合辦學目標,使其在動態變化過程中適合不同利益者,轉化方式、方法、手段,將不同利益需求和沖突轉變成“產與教”融合整體利益,進而確?!靶F蠛献鳌a教融合”的內涵得到實施。4.3以合作雙方為主體,提高合作層次。按照“面向社會行業、校企合作培養、優先服務企業、互惠共贏發展”的原則,以學校、行業為主體,通過雙向緊密合作交流,企業為學校提供專業辦學咨詢、實習實訓指導、就業合作等服務,學校滿足企業對崗位人才的需求。學校、行業要清楚“校企合作”不只是學校和企業單位簡單的簽訂一份合作協議,要提高“校企合作”的層次,從自發狀態轉向自覺狀態,成為一種常態,并能夠健康、持續、穩定發展。
作者:王燕 單位:晉中師范高等??茖W校
- 上一篇:現代科學技術在體育運動的運用
- 下一篇: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