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運動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特殊作用

時間:2022-02-05 08:50:25

導語:體育運動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特殊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運動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特殊作用

摘要:通過對青少年犯罪的違法行為的社會表現、患病率、促成因素及其特點進行分析,將青少年犯罪預防戰略與體育運動的三級預防結合,指出社會經濟的作用、家庭發揮的積極作用、體育教育工作者和促進者的角色、機構間協調機制、文化應該發揮的作用這五方面與體育運動的配合對青少年犯罪的治療策略。

關鍵詞:體育運動;青少年;犯罪;預防作用

體育是對兒童進行身體的養護、培養和訓練的內容。體育運動也滲透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影響著不同年齡層段的人,作用著不同的社會現象。青少年犯罪是困擾當今世界各國的社會治安的突出問題,由于青少年處在一個復雜的社會環境當中,因而諸多因素都會導致其犯罪行為的發生。如何預防青少年犯罪,體育運動在這方面具有特殊的控制和預防作用,這種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一、青少年的犯罪行為概況

在許多國家的統計數據顯示,犯罪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群體現象。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所有少年犯罪的各種組織有成員承諾。即使是誰犯下的單獨的罪行也可能與組織相關聯。根據俄羅斯聯邦數據,犯罪活動在青少年群體中的速度比成人罪犯高出約三至四倍。青年組犯罪是在14歲17歲之間的最為普遍。在盜竊,搶劫和強奸中概率較高。在青少年群體行為的基本特征的相似性幾乎存在于每一個階層和文化背景。少年同儕團體是指出他們的高水平的社會凝聚力,分層組織和行為的基礎上成人的價值觀和經驗。目前各種亞文化中,越軌行為和暴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些群體和亞文化傾向于使用暴力作為解決人際沖突的一種手段,從而營造的氣氛是一個重要的中介因素,促使違法或犯罪行為。這甚至可以被稱為亞文化的暴力。

二、犯罪或違法的促成因素

(一)經濟與社會因素

青少年犯罪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特別是經濟危機,政治不穩定,以及主要機構(包括國家,系統的公共教育和公共援助,和家庭)的減弱所致。社會經濟不穩定往往與在年輕人長期失業和低收入,這可以增加他們的犯罪活動參與的可能性。

(二)文化因素

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媒體創造消費標準是大大超出了大多數家庭的實現能力。然而,這些理想變成了一個很多年輕人虛擬的現實,其中一些人會竭盡全力來維護他們買不起的生活方式。因此,其中一個原因,犯罪行為是過分注重再加上足夠的手段來達到他們所謂的“取得成功”。

(三)家庭因素

青少年這一群體是缺乏行為的意志能力與控制能力的,家庭的完整性,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氣氛,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方式等都成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影響因素。孩子得到父母足夠的管教是不太可能從事犯罪活動,不正常的家庭環境,特點是沖突的,家長控制不足,薄弱的內部聯系和整合,以及過早的自主性,都是與青少年犯罪相關的,尤其是破裂的家庭,因為家庭結構的不完整性,使得青少年在與同齡人進行交往的過程中,往往因為其他孩子家庭和睦完整的原因而使青少年的內心有著陰影,更容易導致其犯罪行為的發生。

三、體育運動的犯罪三級預防

體育社會學家認為,體育可以在再生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弱勢社區通過影響當地社區的健康、犯罪、就業和教育。這些機制從根本上影響到附近居民的生活條件,他們集成與其他社會群體和他們的未來的機會。

(一)一級預防

一級預防的目的是防止罪行的發生,減少犯罪機會,并加強社區和社會結構。作為一級預防針對整個青年人口,覆蓋全國所有青少年,其具體的和獨立的預防策略如下:一是引進和開發基于學校的技能培訓,如社會和情感技能培訓,批判性思維,自信訓練,談判技巧的培訓,人際認知問題解決培訓。二是支持在學校環境中的開發等項目,例如引進朋輩輔導和積極的同伴關系。并開發,支持和促進青少年之間的文化及社會活動。

(二)二級預防

二級預防的目的是建立在正確的風險識別和轉介機制少年。在應避免在同一時間標簽和青少年的恥辱在這個過程中??赏ㄟ^以下措施實現:(1)包括考核機制,采取干預措施,以及機制,這些措施的成果評價。(2)組織培訓的參與識別風險因素和轉介機制的工作人員。

(三)三級預

罪犯為導向的三級預防,不像初級和次級預防措施通過幫助罪犯和其他預防機制的重新融入社會的重點是預防再犯罪。戰略的這一部分的目的是減少青少年再次犯罪比率。三級預防的目標群體是年輕人已經在與法律沖突(那些誰犯了罪的青少年,已改行或定罪,從事監獄和緩刑制度)。一是確保家庭參與個人康復過程。在他們判處監禁期間加強家庭對已存在的青少年教育計劃,并鼓勵參與這些計劃。二是促進青少年罪犯中監獄和緩刑制度中的社會,文化和體育活動。三是引進和開發的咨詢,對監獄和緩刑制度中的青少年罪犯心理/精神治療方案。

作者:趙曉楠 單位:云南大學法學院

[參考文獻]

[1]趙立.體育概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2.

[2]李斯特,施密特.德國刑法教科書[M].徐久生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8.

[3]山口厚.刑法總論[M].日本:有斐閣,2007(2):23.

[4]J.C.史密斯,B.霍根.英國刑法[M].李貴方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6.

[5]GailMason,PaulWilson.SportRecreationandJuvenileCr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