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對心理健康的作用

時間:2022-08-21 03:00:49

導語:體育教育對心理健康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教育對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體育在學生意志品質養成中的作用

(一)提高學生自我控制的能力

體育運動,尤其是競技體育運動,往往在較短的時間內使運動者經歷較大的情緒波動,輕松與緊張、希望與挫折、興奮與沮喪、發現與迷茫、成功與失敗等心理體驗在短時間內反復出現,迅速轉換。學生要想在激烈運動中獲勝,必須及時有效地調整心態,避免因情緒波動影響技術動作。因此,在體育鍛煉中學生的自控能力也同時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提升。

(二)鍛煉學生的心理承受力

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會承受各種壓力,包括:接受眾人關注的壓力、競爭對手施加的壓力、證明個人能力的壓力、維護團隊榮譽的壓力、外界輿論的壓力,等等。對處于心智成長過程中的青少年學生來說,在體育運動中遇到這些壓力不會像現實生活中的壓力那樣有摧毀性作用,而更多的是挑戰困難的激情和戰勝困難的成就感。經常性的體育鍛煉,會使學生適應壓力下的生活狀態,而身體活動本身又具有增強心肺功能、調整情緒的作用,因而體育教育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體育可以增強學生的競爭精神和積極進取意識

激烈競爭是現代社會生活的主要特征。強烈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是適應現代社會必要的心理素質,也是現代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而現代體育的突出特點恰恰是激烈競爭,這就注定了體育在培養競爭精神方面獨一無二的優勢。實踐證明,那些起初畏懼競爭,在運動場上怯懦不前的學生,經過一定階段的體育鍛煉后大多會適應并樂于接受體育競爭。不僅如此,他們在體育鍛煉中還逐漸養成了遵守規則、公平競爭、團隊協作、力爭上游的優秀品質。

二、體育能促進兒童神經系統的發育

(一)體育鍛煉能增強腦神經系統的功能

首先,體育鍛煉可以加強左腦運動中樞的機能,擴大相關功能大腦灰質層的面積,直接改變大腦的表層形態。其次,人腦在體育運動中會釋放啡肽等特殊化學物質,對改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很有好處。第三,運動能有效提高心肺功能,而強大的心肺功能會給大腦輸送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第四,在體育運動中,興奮與抑制迅速轉化,使腦神經的穩定性和靈敏性得到有效提升。

(二)體育運動能有效緩解學生緊張學習造成的大腦疲勞,提高學習效率

課業負擔過重是目前我國中小學教育的普遍狀況,在高考指揮棒依舊存在的當下,這種狀況短期內還不能改變。過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的腦神經中語言思維等相關灰質層區域長時間處于興奮狀態,因而產生保護性抑制,使學習難以持續。適當的體育鍛煉會使這部分神經得到休息,消除腦疲勞,使學習更有效率。

三、體育運動對學生的情緒狀態產生正面影響

(一)使學生產生愉悅感和滿足感

體育運動的產生和現實運用往往與游戲密切相關,是人類的主要娛樂方式之一。研究表明,人類生活的幸福感受與體育的關聯系數高達0.72。尤其對于青少年學生而言,體育活動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快樂,使他們產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良好情操。

(二)消除不良情緒對學生心態的負面影響

抑郁和焦慮是當前社會兩種主要的負面情緒,這是現代社會高度競爭化產生的必然結果。這種競爭化的生活在教育體系內表現為課業負擔重,考試壓力大等形式,同樣給青少年學生的心態帶來不良影響。運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體育鍛煉是消除抑郁和焦慮的有效方法。一般而言,當體育活動的頻率達到每周三至五次,每次持續二十分鐘以上,可以有效化解學習、生活、成長中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給學生帶來美好的童年。

(三)體育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

作為人類重要的實踐活動之一,體育能激發人多種情感,例如放松身心的快樂感、拼搏獲勝的自豪感、克服困難的樂觀精神、超越自我的進取精神和成就感、獨立奮斗的自立精神、團隊協作獲得的友誼和集體榮譽感,等等。這些正面的情感體驗豐富了青少年的內心世界,對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作者:白慶華 單位:梅河口市少年兒童業余體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