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

時間:2022-01-14 02:50:14

導語:體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

1體育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的分立之困

1.1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分。體育專業教育是依據學科特點來制定的,它將傳統的教學理念和專業的能力素質融為一體,它以“動、靜、學、練、講”的一套學習方法讓學生有一個從理論到實踐逐漸學習的過程,使他們不僅對專業技術動作能夠熟練掌握更能提高他們對專業技術動作的認知,從而完成理論到實踐的轉化。而創新創業教育重在大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對學生創新創業思維、意識、精神與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掌握適應專業領域延伸的綜合素質能力。而現階段,一些學校管理者、教師、家長和學生等把創新創業教育看作是一種“業余教育”。確實,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會打破現有的比較成熟的專業教育體系,會增加教學管理負擔,有的高校不愿意進行融合嘗試。這些教育理念的偏差,直接導致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中得不到重視[1]。1.2師資隊伍方面存在分立。體育專業教育的教師大多畢業于師范類院校,他們往往學歷很高、專業知識扎實、教學手段多樣、教學技巧精湛、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在體育專業教育領域具有很高的威望。而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所具有的是對專業知識拓展的能力、市場的洞察力、企業策劃的能力和商業模式開發的能力。從中不難看出創新創業教師既要有專業理論知識也要有創新創業的能力,然而這樣復合型的教師在高校中是很缺少的。因為大多數體育教師只注重專業能力培養,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于傳授專業技能、技巧,而對于專業以外的能力培養涉及較少。因此導致體育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分立而行,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1.3機構設置上存在分立。在高校中體育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所歸屬的部門不同,未能體現出整體合一的效果。體育專業教育歸屬于體育學院或者是體育部,創新創業教育歸屬于創新創業學院或者是學生工作處,由于歸屬的部門不同導致了他們所盡的職責不同、分工不同、教學的側重點不同,形成了各司其職、互不交叉、各自教學的模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是分科學習、分科考核,專業課的理論知識并沒有和創新創業教育的精髓融合在一起,使學生感覺專業教育和創新教育是兩種教育形式,未能理解專業教育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創新創業教育是專業教育的升華。1.4人才培養方案上存在分立。體育專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寬泛的體育理論知識和扎實的體育技術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素養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從事基本的學校體育教學管理和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體育專業應用人才。而創新創業教育是培養學生除本專業以外的綜合素質能力,在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快速發展的今天,能夠預測社會的變化和未來發展的方向,結合自身專業和綜合素質積極應對,通過創新創業的方式來解決就業和擇業所面臨的困惑與難題。1.5課程內容存在分立。體育專業教育課程由專業理論課、專業素科課和教育學課程組成。學校體育學、體育心理學、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體育保健學、體育教學論這些課程是以研究為主的理論課,田徑、籃球、排球、足球、體操、健美操、武術這些理論課程是專業素課的理論部分,為專業素科課實踐演練給出理論性指導。專業素科課是教授體育專業教育學生從事本專業的專項技能課程,它是傳授體育運動和指導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基礎,也是推進全民健身活動的技術保障。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是通過創新創業理論知識的講授,要求學生熟悉創業環境、培養創新思維、鍛煉創新能力等,特別要掌握選擇創業項目的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會運用創新思維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各類問題;能夠根據自身條件制定合理創業目標;能夠運用創業技巧完成創業項目的選擇;能夠適應職業環境,完成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角色轉換并合理進行個人職業發展;能夠具備創業者的基本素質與能力,做好創業準備。

2體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模式

2.1課程體系的融合。新課程設計必須兼顧課程教學和創新創業實踐雙重特點。具體說來,在完善原有專業知識教學課程的基礎上,引入創新教育、創業教育課程,將創新意識、創新個性、創業能力等理念融合到其中,形成綜合性的課程教育體系[2]。體育專業教育中逐漸增加創新創業課程的比重,讓體育專業教學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課程結構。學生在學習專業課內容的同時也了解了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讓他們對體育專業的今后發展有了新的認知,再加上企業的管理者和體育創業成功者進入課堂教學,把他們成功經驗和企業的資源分享給學生,使教學環節增加了新的專業實習平臺,使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通過企業和創業成功者的介入使體育專業學生對于今后從事本專業的工作有了新思路及方向。2.2師資隊伍的融合。多元化的教師隊伍是創新創業教育和體育專業教育課程融合的基本保障,教師作為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3]。體育專業教育應跨專業跨行業組建教師團隊,建立政府、企業、優秀校友、同城高校等多元化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通過雙師型教師的引進形成老中青相結合的教學團隊,推進了教學研討和經驗的交流,促進了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內容的更新、教學手段的轉變、專業指導的增強,使課程具有專業化、多樣化、創新化的內容,既滿足了體育專業的需求又促進了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與融合。2.3管理機制的融合。組建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機構是有效整合體育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前提,這樣避免了因各自所屬部門不同而導致工作不能整體協調統一。由一個管理機構安排和規劃教學內容是實現體育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基礎,這樣有利于整合師資力量、開發社會資源、提升資金的使用率,同時也能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學生在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專業實踐、專業實習和就業的過程中由于有了統一的管理機構作指導和安排,學生就不會出現盲目毫無頭緒的狀態,反而會有目標、有針對性、有方向、有目的性地參加,使體育專業教育從學習到實踐最終到就業形成一個完整閉環的教育模式。2.4人才培養方案的融合。高校的工作中心就是培養合格人才,各項工作都要服務和服從這一工作中心[4]。要實現體育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必須把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納入到體育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形成多層次、立體式的人才培養目標,以此來指引體育專業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從事體育活動建立創業目標。人才培養方案的融合使專業培養不止停留在體育專業的教與學上,而是拓展到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化的需求上,從專業的角度真正實現了體育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理念。2.5課程內容的融合。在設置課程內容時,首先要保證體育專業教育知識的完整性,之后在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尋找一些突破領域,開展一些創新創業活動。這樣可以讓體育專業的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習創業的相關知識,也可以在實踐當中運用專業知識,如圖1所示,體育專業學生大一開設理論課和專業素科課,加強專業理論的學習,大二開設創新創業課程使學生在專業理論的基礎上形成創業思路,大三通過創新創業大賽和成功創業校友的講座,使學生能夠結合專業基礎知識形成創業理念[6],大四通過校企合作方式讓學生走進體育專業相關的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及民間組織,在實踐中尋找創業的思路和方向,以大學四年專業理論知識為基礎,創新創業理念為指導,結合當今社會發展形勢和專業群體的需求,形成獨立自主的創業模式。

3學校實施融合模式的保障體系

3.1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推廣。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剛剛起步,創業成功人士和創業成功案例還不多。大部分家長對子女就業的要求以“穩”為主,這就需要學校和就業指導部門通過創新創業教育來讓學生知道他們所肩負的使命,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通過講述成功的案例讓他們樹立起創業的信心,通過專業的實習實踐讓他們構建創業的模式,通過合伙人的方式使他們創業成功。創新創業教育使學生對創業不再陌生、不再恐懼,反而變得自信,家長更容易接受,創新創業理念逐漸扎根在學生心中。3.2完善創新創業教育政策。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學校要結合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的政策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給予一定支持。首先,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創新創業大賽,并在參賽的過程中按照等級匹配相應的賽事經費,學生在創新創業大賽上獲獎后,在成果轉換方面,學校和相關部門應盡可能多地提供服務,在工商注冊、貸款等方面,學校和政府要開通綠色通道在政策上給予必要的支持。其次,教師和企事業單位在科研立項方面可以帶領科研能力較強的學生去研究,在項目研究的過程中可以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拓展他們的專業知識,為今后他們自主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幫他們開拓視野。最后,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在創業的大潮下多提供創業崗位和創業機會。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企業孵化園、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等孵化基地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場所,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將一手資源提供給畢業生助推他們創業成功,同時創業成功的畢業生反哺在校生,形成了創新創業教育的閉環模式。

4結語

體育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過程盡管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在學校和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都將逐一解決,本文通過課程體系的完善、師資隊伍的整合、管理機構的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課程內容的融合這五個方面,使體育專業教育的發展已經有了質的飛躍,為體育專業學生今后就業明確了方向,同時為各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提供了一些參考意見。

參考文獻

[1]李利榮.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分立與融合[J].中國成人教育,2018(20):70-72.

[2]張紹麗,鄭曉齊.專業教育、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分立與融合———基于“三螺旋”理論視角[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6):100-104.

[3]易玄,申丹琳.我國大學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融合模式的探索[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2,3(2):68-71.

[4]張新宇,陳曉東,陳際華.地方高校體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與路徑探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8(10):113-117.

[5]初春興.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模式及實現路徑研究[J].知識經濟,2017(14):117-119.

[6]錢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互動融合模式研究[J].教育探索,2016(11):84-87.

作者:蘇爾利 王玨 單位:大慶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