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舞蹈教學培養實踐分析

時間:2022-11-27 02:55:00

導語:高校體育舞蹈教學培養實踐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體育舞蹈教學培養實踐分析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高校在開展體育舞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需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要重視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和動作的學習和掌握,同時也要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然而,目前高校開展體育舞蹈教學過程中,整體教學模式比較單一,缺乏趣味性,無法有效地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文章指出,高校要加強重視,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改進和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對體育舞蹈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關鍵詞:體育舞蹈教學;高校;創新能力;培養

高校對人才的培養和教育中,體育舞蹈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在開展體育舞蹈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實際的活動中,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念。體育舞蹈教學也是素質教育對高校開展教育活動的要求。在傳統的體育舞蹈教學中,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雖然重視提升學生的素質,然而卻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或者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舞蹈需要人們利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情感和思想[1],因此,高校應重視體育舞蹈教學的開展。本文就高校開展體育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思路和實踐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高校開展體育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高校在開展體育舞蹈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時代的需求而進行人才培養。在傳統的體育舞蹈教學過程中,學生多為被動地學習,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沒有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狀態對課程進行及時的調整。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是采用言傳身教的單一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的訓練下,學生在學習體育舞蹈知識的過程中很難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達,教師也沒有為學生預留表達的空間,很多舞蹈動作都是無法改變的。這樣的教學模式即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和引導者。在舞蹈教學中,學生根據教師的示范進行動作練習,這樣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也無法靈活運用自主性、探究性或者是合作性學習方式,最終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2]。此外,這種體育舞蹈教學模式沒有體現學生的個性化和自由,教師比較注重的是學生是否已經對舞蹈動作進行掌握、動作是否規范,然后根據刻板的評價標準對學生的舞蹈動作進行點評,這就缺少開放性,也沒有對動作進行調整。比如,在體育舞蹈教學中,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舞蹈編排的過程中,若是沒有構建良好的學習空間和氛圍,那么就無法激發學生參與舞蹈編排活動的動力和興趣,在舞蹈動作練習中,學生就不能靈活運用創新性的舞蹈編排思路,從而降低了舞蹈學習的效率,影響體育舞蹈教學的效果。另外,在體育舞蹈教學中,教師若沒有在教學中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就不能有效地對學生的思維鍛煉進行啟發,導致學生無法將學到的知識真正地學以致用,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高校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內涵

(一)創新能力的概念。在學習過程中,除了使學生掌握專業能力,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時代和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指標之一。區別于常規的思維能力,學生形成創新性思維能力能夠有效地重組學到的知識體系,同時以全新的角度對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人們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大腦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和解決,培養學生形成創新能力,能夠對他們未來的成長和發展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舞蹈是一門身體的語言藝術,它需要人們擁有較高的創新思維,若是人們在學習舞蹈過程中無法進行創造性地發揮,將會直接限制舞者的發展[3]。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同時能夠讓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美的學習、感受和表現,提高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二)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則。1.興趣化原則。高校開展體育舞蹈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遵循興趣化原則。也就是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開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進行舞蹈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舞蹈教學活動中去。若學生被動地進行舞蹈學習,將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也沒有良好的空間環境進行創新思維的鍛煉。若是學生能夠對舞蹈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主動進行舞蹈知識的學習時,學生就能積極進行思維鍛煉,獨立思考,同時能重新對舞蹈進行調整和編排,不斷擴展思路并進行實踐,這就可以提高學生的舞蹈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體育舞蹈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實際學習情況不斷豐富教學方式,同時也要確保教學更加開放,學生能夠對舞蹈學習更加熱情、積極,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4]。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在教學中找準入手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2.差異化原則。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認知、家庭背景、學習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在體育舞蹈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采取個性化的培養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采取分層教學,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從而讓舞蹈教學活動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做到因材施教,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3.適應性原則。高校開展體育舞蹈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它需要經過長期、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實際的創新能力培養中,教師還應遵循適應性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和改變,同時形成合理的、完善的教學目標。值得注意的是,設置的目標應該要符合學生實際的發展和成長,同時也能夠在教學中發掘學生的潛能。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舞蹈知識的基礎學習時,要注意采取合適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體育舞蹈本身具有十分強烈的邏輯性和系統性特點,所以教師應注意將舞蹈的理論知識和實際動作進行統一和結合,根據體育舞蹈學科的教學特點,合理安排教學方式和模式,從而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對策

(一)從思想意識上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意識和思想上加強重視,同時也要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尤其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注意學生的主體性,加強教師的引導性,使學生在舞蹈學習中全面發展。教師要在設計課堂教學方案的過程中,留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指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從而不斷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其創新能力。(二)不斷改進和創新體育舞蹈教學的方法和模式。作為一門藝術,舞蹈也不斷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舞蹈具有豐富多彩的種類、內涵、動作和形態等,在發展的過程中舞蹈也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如果教師只使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則不能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同時也無法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進行培養。通過舞蹈藝術的學習,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提高創新能力,所以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從不同角度,尤其是從多樣化和藝術化的角度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教師要深入研究和挖掘教材內容,通過自身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方式的總結,找到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并進行客觀分析,創新教學方式,從而使學生能夠從內心認可舞蹈學習。在舞蹈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合理進行教學情境的構建,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舒適、輕松的教學環境中進行學習,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思維發散,鍛煉創新能力。比如,在學習舞蹈編排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對舞蹈動作進行創作。在舞蹈動作進行還原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的情感進行舞蹈動作的編排,不僅體現舞蹈的技巧,同時也能夠展示優美的動作,確保編排的舞蹈既能夠保留傳統的特點,同時也能夠包含現代的審美觀念。在舞蹈編排中,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同舞求異,異舞求同”。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鍛煉,讓學生在思考舞蹈動作和作品的過程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和學習,對傳統舞蹈進行改編的過程中應該要保留舞蹈動作的精髓,然后進行創作。比如,在學生練習常規的古典舞走步時,可以讓學生創新練習圓場步和漫步走;練習蒙古族舞蹈時,學生可以創新練習平步走;練習芭蕾舞走步時可以練習左腳起、繃腳邁步走[5];最后,與傳統的走步方式相比較,談感受。根據不同的舞蹈類型和表演場合,學生可以對舞蹈動作進行相應的改變,從而真正做到舞蹈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三)在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較強的觀察能力。舞蹈雖然是一門藝術,但是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緊密的關聯性,舞蹈中的內涵和很多要素都是從生活中提取的。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訓練學生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這能夠為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教師在指導學生表現平波蕩漾或者是波浪翻滾的舞蹈動作時,首先可以要求學生進行思考,仔細回想生活中一些湖泊或者是江河中在有風和無風狀態下的情景,對平波蕩漾和波浪翻滾的形態進行觀察,然后思考如何能夠在舞蹈中展現出這樣的形態,從而創作更加優美的動作,以更好的舞蹈動作進行表演[6]。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積極的觀察,尤其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在觀察的過程中將這些人物和事物進行共同點的分析和總結,思考如何通過舞蹈動作對現實生活進行精煉提取,對舞蹈姿勢進行美化。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達到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的目的。此外,學生之間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組合創新、角色置換或者是參加競賽等方式進行舞蹈動作的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能夠將自己觀察總結到的事物進行整合,在舞蹈動作上進行創新,從而進行舞蹈動作的創編,增加學生舞蹈學習的樂趣,同時也能夠加強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在創作過程中充滿自信。(四)面對面進行舞蹈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采取面對面教學方式,也就是在特定的舞蹈練功房進行教學,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就體育舞蹈的套路和舞步演示,并對基本動作和表演動作的詳細介紹,對其中需要注意的動作事項和要領進行詳細分析,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動作練習,教師進行觀察和指導。學生之間進行配合練習,能夠更好地掌握舞蹈動作。不同的舞蹈類型具有不同的舞蹈特點和風格,同時這些舞種之間又緊密相連,學生在學習中應對這些舞種特點進行分析,通過反復練習,不斷掌握舞蹈動作和要領,能夠在原動作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從而使表演更加完善。1.在舞蹈動作排練中培養創新能力。在練功房進行體育舞蹈的教學,學生需要掌握很多舞蹈動作,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反復練習,能夠使學生掌握動作要領。在此基礎上,教師應鼓勵學生對動作進行創新和改進,不斷形成新的動作造型。比如在展示華爾茲時,學生可以對動作進行創新,舞者可以先向前走兩步然后向右轉,在向左轉之前可以添加踢腿的動作,從而展示更加流暢、完美的舞蹈動作[7]。在舞蹈動作的創新過程中,學生能夠發散思維,不斷對動作進行想象和創作,同時也能夠不斷挖掘自身的潛力,從而提高創新能力。2.在舞蹈音樂感悟中培養創新能力。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學生不僅要在舞蹈展示過程中選擇合適的衣服著裝,掌握優美的舞蹈動作,同時也要對舞蹈音樂有所領悟。例如,倫巴應選擇抒情的音樂、探戈選擇剛勁有力的音樂、華爾茲選擇優美的音樂、桑巴選擇熱情奔放的音樂、恰恰選擇活潑歡快的音樂等,學生在舞蹈動作的練習和展示過程中要注意對舞曲節奏的把握。然而,由于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的不同,其對動作掌握的程度也不同。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體育舞蹈的練習時,應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舞蹈情境中,對舞曲進行理解和感悟,從中更好地詮釋,調動自己的創新思維,根據舞曲進行舞蹈動作的創新。3.對體育舞蹈教學的整體評價體系進行改進和完善。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應改進并完善舞蹈教學的整體評價體系,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障并支持教師的教學,確保學生能夠在舞蹈學習中培養創新能力[8]。教師在開展體育舞蹈教學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改進并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對每一位學生進行獨立的檔案創建和管理,并對學生的情況建立更加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鼓勵學生對舞蹈動作積極編排創新,然后對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舞蹈技能和表現、審美觀念、綜合素養進行評價,確保評價體系更加完善、適宜和全面。

總之,在高校開展體育舞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系統的、長期的工作,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加強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不同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發展規律進行研究,從而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其想象力和發散思維得到訓練,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同時能夠對自身進行客觀的評價,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4]魏巍,陳慧軍.高職院校的體育舞蹈教學策略[J].藝海,2015(2).

[2][5]李斌.中等職業學校開展體育舞蹈教學的意義及策略[J].明日風尚,2016(15).

[3][6]楊輝.創新能力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的培養[J].內蒙古體育科技,2015(3).

[7]張靜.多角度解讀少兒體育舞蹈教學與成人體育舞蹈教學的差異[J].內蒙古體育科技,2015(3).

[8]蔣瑩.體育舞蹈教學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J].人才資源開發,2014(14).

作者:高楊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