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教育功能研究
時間:2022-09-18 10:00:22
導語:學校體育教育功能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平時教學實踐中,要樹立終身體育教育的思想,學習、領悟新課標精神,認真備好每節體育課,精心組織教學,充分發揮、挖掘體育教育功能,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與熱情,加強學生思想品德等核心價值觀教育,讓學生在享受學習樂趣中不斷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滿足自我學習需求,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使學生對體育的需求由身體健康上升到自身的全面發展,達到提高學生自我鍛煉能力,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與習慣等目的。
1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體育教育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是一門特殊的學科,教師要堅持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把教育和學生的身心健康有機結合起來,在注重育體的同時不能忽視育心的教育,盡可能地為學生主動學習和鍛煉創設條件,促進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由于體育上課時間幾乎在室外進行,學生要學會一項運動技能或掌握一項運動技術,都必須經過磨煉并付出辛勤的汗水和體力才能實現,可以說,體育教育對加強學生的品德教育具有獨特而有效的促進作用,如:在操練中會產生疲勞感、疼痛感、酸脹感等許多的生理性反應,進而引起的一系列心理情感——怕苦、怕累、怕疼、怕傷等,如何克服這一系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障礙,是掌握運動技術成功與否的關鍵,同時也是培養優良道德意志品質的過程。在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和競賽中,必須有一定的常規與規則,方能確?;顒雍透傎惖捻樌M行。因而,要讓學生經常參加有組織的體育活動,使學生養成服從命令聽從指揮、遵規守紀的優良作風;在武術及操練練習中,學生按照教師的動作指令及口令進行統一動作的集體練習,強調了學生應具備組織紀律性及集體主義觀念的重要性。比如,正步走要求學生精神煥發,動作積極有力,在整齊的步伐中體現集體的精神和力量;要充分利用集體項目的優勢,如籃球、排球、足球、小組游戲、接力比賽等活動中,不斷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樹立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在體育教學中,尤其是諸如體操、雙杠、跳箱等項目,教師要教育、引導、指導學生相互學習、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不斷培養廣大學生的責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的精神;教師要針對學生在練習和訓練活動中出現的偶發事件,特別是學生出現的安全問題及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積極加以應對、處置。另外,要通過開展各種體育競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通過組織學生觀看比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提高學生良好的智力水平
通過體育教育,使學生學習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掌握“三基”,學會鍛煉身體的一些方法,這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學生開發智力的過程?,F代科學研究證明,體育運動為人們從事智力活動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通過教師傳授學生體育動作技能、組織體育競賽活動、開展集體游戲練習、體育教學學習及課外體育訓練等形式,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觀察力及良好的記憶力等。因此,教師要充分領會體育與健康的“課改”精神實質,發揮體育教育具有的教育功能,加強對學生的創新教育,不斷優化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思考等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如:可借助講解法、示范法、觀察法等教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進行足球腳內側踢球教學時,教師通過完整的示范并結合講解,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支撐腳的位置”“腳觸球的部位”及“踢球腿的擺動”等技術要點;通過學生掌握運動技術動作,發展學生的記憶力,如:為了提高學生籃球控球能力,讓學生進行熟悉球性、胯下運球、慢速運球、二人傳三球等練習,使學生有效地達到復習舊知識、掌握新知識等目的;在耐久跑教學中,學生普遍感到單調和害怕,我們也可以把隊列隊形和耐久跑結合起來進行練習,如讓距跑、繞自然地形跑、穿梭跑、變換隊形跑等多種形式,這樣的練習既新穎、有趣,又多樣、實效,不僅提高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而且營造了一種“你追我趕”積極向上的良好學習氛圍,達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在各種體育競賽、體育表演和技術評定中,學生在激烈的學習氛圍中,就能不斷發揮自己的潛能和智慧,并運用新型的運動方式進行創造性學習,就會萌發一種“求勝心切”“為小組榮譽爭光”“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精神狀態,從而影響學生思維的靈敏性與運動能力,更好地適應激烈多變的社會大環境。
3樹立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
合作學習作為學習重要方式之一,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它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讓學生根據興趣、愛好等自由組成小組進行學習的方法。當今的體育課堂教學離不了合作學習。目前,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他們的合作意識都較為薄弱,常有“自以為是”“唯我獨尊”等思想,從而壓抑了學生良好個性不能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尊重學生的個性及其發展要求,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集體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如:在進行排球、籃球、足球等集體項目的比賽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每個位置的重要性,哪位運動員所站的位置、哪位運動員先上場、哪位運動員需替換等,都是根據賽場上的需要及個人的技術、心理等特點而定的,這種決定是建立在集體利益最高目標之上的。要取得每一場比賽的勝利,單靠個人精湛的技術、充沛的體力是遠遠不夠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依靠同伴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尤其要教育技術較好的學生,在訓練、比賽中要善于與同伴配合,不要搞“單打”“獨斗”,更不能有個人英雄主義之念。如果隊友發生失誤導致比賽失利,也不能一味指責、埋怨,而應相互諒解、鼓勵,要讓學生樹立“集體的勝利是與個人的努力分不開的”“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合作意識,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中就會更加融洽、更加親和、更加和諧,取得成功的機會也就會更大。當然,在比賽中,教師還要引導樹立正確的“勝負觀”“競爭觀”,要正確對待比賽、正確對待輸贏,做到勝不驕、敗不餒,還要教育學生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風尚,遵守比賽規則,不弄虛作假,尊重對手、尊重比賽結果,教育學生積極進取、敢于競爭、樂于合作,使學生的個性得到豐富和健康的發展,為學生未來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4發展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
首先,體育教育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與其他學科的教育活動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如:室外環境、活動氛圍、教育內容等,學生在空曠的運動場地自由馳騁:奔跑、跳躍、追逐、投擲、游戲、比賽,既彰顯了良好的個性,又提高了運動能力;其次,在豐富多彩的體育教育活動中,學生能夠有較頻繁的社會互動與交往,進而促進較廣泛的人際交流,社會學調查證明,經常從事活動的學生的個性比一般的學生更能得到充分發展與完善;體育活動項目豐富多樣、種類繁多,可供青少年選擇,每個人都可從中選擇一個或幾個適合自己的項目,并積極參與,從而促進加深個性差別,如:在同一球隊,中鋒和后衛、主攻手和二傳手、攻擊和防守型的隊員都可以形成不同的個性。另外,體育運動對學生帶來的影響、熏陶、榜樣等特有的教育功能是其他活動所無法比擬的,它大大塑造了學生持久而穩定的良好個性品質。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還要根據學生的素質、年齡、性別等實際,科學地組織教學,創設一種和諧的、健康的競爭氛圍,培養學生學習體育的堅韌性和持久性,如:進行力量素質練習時,可采用蛙跳比賽、“看誰跳得高(遠)”、單腳跳接力比賽、夾球跳等形式進行比賽,學生學習熱情瞬間就會被點燃,學生那種敢于拼搏、積極進取的精神及挑戰自我、戰勝困難等意志品質得到全面培養,學習效果不言而喻。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構建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及教學過程的協調統一,為學生設置適當的挫折情景進行練習,調控學生的情緒,提高學生的耐挫能力,磨煉學生的意志,如:設置一定的高度觸球練習;讓學生負重進行慢跑;提杠鈴擺臂練習;負重深蹲;跨過適宜寬度的“小溝”;雙手抱沙袋練習;跳臺階等,讓學生在練習中體驗“汗流俠背”“苦不堪言”“饑餓難忍”之“苦”、之“累”,從而樹立憑著頑強的意志力,戰勝困難與挫折的信心、決心與勇氣,最終使學生在社會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基層體育教師,要樹立“健康第一”及“一切為了學生”的思想,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立足課堂教學及課外運動訓練,充分利用體育教育的特點,發揮學校體育教育的功能,創設德智體美和諧的教育情景,重視和發展學生良好的個性,使學生擁有良好的心態,面對一切困難、挫折乃至失敗或是成功的考驗,讓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從而滿足學生對自身全面發展的需要,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作者:劉群英 單位:廈門市松柏中學
參考文獻
[1]李祥.學校健康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7.
[2]劉清黎.體育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
[3]祝芳.如何培養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J].中國學校體育,2001(1):14.
[4]黃小平.淺析創造性體育課堂教學的十大特征[J].體育教學,2002(6):10-11.
- 上一篇:淺談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
- 下一篇:淺談終身體育在學校體育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