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

時間:2022-07-08 10:39:14

導語:小學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

[摘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實現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卻困難重重。為此,本文從當前我國小學體育教學現狀出發,深入分析了目前小學體育教學滲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合理性建議。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學體育教學滲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分析

(一)師資水平不齊,缺乏優秀教師力量。我認為小學體育教師應具備兩方面的基本能力,才能確保在日常教學中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滲透。一是小學體育教師自身要有較為扎實的體育基礎知識與能力,具備較高的教學水平、課余運動隊的訓練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并能夠高效運用規范的教學方式和手段進行正確示范、隨機靈活運用,同時,了解一些相關的體育文化背景等;二是能夠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以及教育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教育計劃、選擇教育內容、用生動活潑的教育方式實施課堂教學,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二)體育教育主體化傾向嚴重,缺乏科學的教學方法。我國小學體育教學發展迅速,很多教育機構在了解了當今社會學生家長的需求后,為了吸引更多家長的注意,標榜“全面健康教學”,而在實施過程中卻并沒有很好地把握其他學科與體育教學之間的平衡,出現了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撿芝麻,丟西瓜”的問題。過度實施體育教育,而忽視對心理健康知識的講授,這與體育教學宗旨背道而馳,對小學生全面發展非常不利。(三)家長教育觀念不正確,缺乏良好的家園共育觀念。小學體育教學滲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做到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足夠重視,實現體育教學與心理教學的同步發展。但在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學效果往往不能直觀反映到家長面前,學生家長只能通過自身的主觀感受評判小學體育教學滲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學生家長錯誤地將小學體育教學簡單理解為學習體育知識、鍛煉身體素質,讓學生能完成幾個簡單的基本體育動作。

二、小學體育教學滲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水平。眾所周知,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教育能力,直接影響到小學生體育學習水平和綜合素質發展水平。因此,學校在選拔小學體育教師時,一方面,要通過專業基礎、教學態度、職業素養等多個方面全面考慮,而且選拔程序和標準必須嚴格,才能選拔出真正高水平、高素質的小學體育教師;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對小學體育教師的專業培訓,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心理健康專業知識及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培訓,提升小學教師在體育知識、兒童生理心理知識、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水平,實現體育教師全科化,進而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成效。(二)突出學生特點,靈活應用科學教學方法。一是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相比而言,小學生喜歡體育課程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能夠盡情地玩耍,因此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后,仍有必要繼續保持這一課程特征,保持小學生的學習熱情。體育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營造出良好的體育教學情境,以小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求為前提條件,以體育教學活動為載體,促進小學生主動學習,實現體育教學的教學目標。二是創設社會情境,培養小學生的積極健康情感。小學生也需要一定的社會生活,在教學中創設體育社會環境,利用良好的情感教育感染他們,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例如:對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開展“小升旗手”活動,利用小學每周都舉行的升旗活動,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國旗的教育,在其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營造良好的家園共育環境。對小學體育教學滲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離不開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很多小學體育教學的研究人員也注意到家長在體育教學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學校應將家庭教育引入學生體育教學質量管理體系之中,創設體育生活情境,使更多家庭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并且嘗試參與對孩子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陳旭東.小學體育與德育的滲透教育探討[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5,(12):79—80+91.

[2]曹占軍.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0):74—75.

[3]魏創金.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運動,2015,(23):109—110.

[4]黃曉鶯.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研究[J].亞太教育,2016,(08):104.

[5]周亞陽.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6,(22):161.

[6]曾建興.中小學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32(09):86—90.

[7]劉計敏,陳冬寒,李金應,李德乾,穆俊風,邵春欣,李蔚,徐建民,王恕民,邊廷濤,李振義,安偉,曹麗屏,周秉偉,唐維彥,王瑞,毛鶴靈,王秀莉,孟欣巖.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反思[J].中國特殊教育,2010,(11):86—96.

[8]李啟迪,邵偉德.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體育課程理念的意義與實施策略[J].體育科學,2014,34(03):15—23.

[9]李曉紅.提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之我見[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7):70—71.

作者:莊國榮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桃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