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環境中學體育論文
時間:2022-02-27 03:20:12
導語:信息化環境中學體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教學模式的構建
分析出現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源于體育教師容易怱視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體育課堂要么機械、沉悶,學生缺乏活力和運動的樂趣,要么課堂一片混亂,學生散漫、隨意,完不成相應的教學目標。且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特別強調體育課堂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強調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因此,我們需要正確審視教與學的關系,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注重學生對學習過程的探索?;诖耍覀儤嫿梭w育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師講授示范-學生實踐練習-教師設疑引思-學生帶疑探究-學生鞏固強化-教師指導評價。
2實驗研究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2.1實驗方法
以初中二年級課程《立定跳遠》為例,在我校初中二年級體育課教學中,對八個班級的學生進行立定跳遠測試,最后本研究選取班級人數相當、男女比例均接近1:1、立定跳遠測試成績沒有顯著差異的2個班級作為本研究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如表1所示)。實驗組采用“教師講授示范-學生實踐練習-教師設疑引思-學生帶疑探究-學生鞏固強化-教師指導評價”的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為了避免干擾變量的影響,兩個班級安排同一授課教師,教學進度、學習目標均保持一致,教學時長為一個學期,力爭使研究得出科學、客觀的結論。
2.2實驗步驟
實驗組采取信息化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具體實施過程如下:教師講授示范階段:本階段的教學在室外操場進行。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任務驅動等方法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對學生進行講解和示范。學生實踐練習階段:學生根據教師的示范和講解,自主練習立定跳遠動作要領,教師在此過程中及時用攝像機記錄學生的立定跳遠動作(包括正面動作和側面動作)并記錄學生的立定跳遠成績。教師設疑引思階段:同一位教師講授,學生年齡又相當,但立定跳遠成績存在較大差異,有些學生成績接近滿分,有些學生卻難以達到及格水平。教師針對這一問題對學生設疑:完整的立定跳遠動作由預擺、起跳、騰空、落地四個部分組成,自己是否掌握了動作要領,針對目前的立定跳遠水平,是不是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間,怎樣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提高立定跳遠成績?學生帶疑探究階段:本階段在多媒體網絡教室進行。學生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根據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立定跳遠動作要領圖文詳解、立定跳遠動作示范視頻、學生本人的立定跳遠錄像等)進行自主探究,通過以上資源的學習將規范動作與自身動作做對比,找到自身立定跳遠動作存在的不足。學生鞏固調整階段:學生通過帶疑探究發現自身立定跳遠存在的問題,在室外操場繼續練習,調整動作,鞏固練習規范的動作要領。教師指導評價階段:教師對學生的立定跳遠動作進行指導,針對學生動作上的不足進行專項訓練,并再次測試、記錄學生的立定跳遠成績,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對照組采取如下的教學方式:對照組采取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首先,教師講授并示范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之后,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和示范進行自主練習,教師根據學生動作要領的掌握程度和不同學生的具體掌握情況進行專項訓練,以實現學生立定跳遠水平的提升。
2.3實驗數據統計與分析
2.3.1本研究統計產生了實驗組和對
照組學生在學期結束時的立定跳遠成績。我們把男生成績分成了1.70-1.90、1.90-2.10和2.10-2.30三個水平段,從表2中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在1.90-2.10、2.10-2.30水平段上所占比例高于對照組;在1.70-1.90水平段上低于對照組。我們把女生成績分成了1.55-1.65、1.65-1.75和1.75以上三個水平段,從表3中可以看出,在1.65-1.75和1.75以上兩個水平段上,實驗組學生所占比例高于對照組,在1.55-1.65水平段上,實驗組學生所占比例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實驗組男、女生立定跳遠成績都比對照組有明顯提高。
2.3.2為了更準確了解信息化環境下
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本研究編制了學生課堂學習效果調查問卷,并對實驗組學生進行了調查,共發放問卷35份,回收有效問卷35份。如表4所示,上課期間,有86%的同學比以前能夠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對于這種上課方式,34%的同學表示很喜歡,46%的同學表示比較喜歡,另外還有3%的同學(一名同學)表示很不喜歡,說明我們采用的這一信息化教學模式被大部分學生所認可。針對選擇“很不喜歡”這一選項的那位同學,我們專門進行了個別訪談,嘗試了解其不喜歡這種上課方式的原因。這位同學表示,他認為體育就應該是戶外活動,不喜歡體育課安排室內學習,自身也不擅長借助老師提供的資源自主學習,覺得這種學習方式對自身幫助不大。對于問題“在多媒體教室學習時,老師提供的資源對你幫助大嗎”,絕大多數同學表示幫助大,只有9%的同學認為幫助較小,說明我們提供的資源起到了應有的作用。對于問題“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對學習成績的提高是否有幫助”,高達51%的學生選擇了很有幫助,也有46%的學生認為比較有幫助,認為幫助不大的只有3%,由此看來,這一學習模式促進了絕大多數同學學習成績的提升。
3結論與建議
信息技術與體育課程的整合,改變了傳統的體育課堂授課模式,實驗研究證實,以教師講授示范-學生實踐練習-教師設疑引思-學生帶疑探究-學生鞏固調整-教師指導評價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運動技能水平。基于該模式設計的教學程序在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教師針對不同運動能力的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為他們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以便學生可以自主探究,找到阻礙自己運動能力提升的原因,之后,對他們進行有區別的教學、指導,從而使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應用更加科學、合理、有針對性,進而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需要,提高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和運動能力,使他們更加科學合理的進行身體鍛煉,全面提高了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我們在運用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為學生提供優質豐富的學習資源,這是信息技術在課程教學中發揮良好作用的保障。另外,我們要注意學生多媒體網絡教室環境下的學習與室外技能訓練的比例分配,體育學科不同于語數外等科目,信息化環境下的理論學習只能與室外技能訓練相結合,而不能替代室外教學。再次,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學習容易出現信息迷航,因此教師要注意發揮主導作用,注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和監督。
作者:劉亞波單位:包頭市北重二中
- 上一篇:體育游戲小學體育論文3篇
- 下一篇:傳統體育與中學體育論文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