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體育輪滑教學研究

時間:2022-05-18 04:02:23

導語:中學體育輪滑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體育輪滑教學研究

摘要:現在學校體育教學的開展都以傳統項目為主,而學生又不是很喜歡或沒有學習興趣,因此,需要在傳統體育項目教學中適當加入新型體育項目從而打破常規課堂模式,進而激發學生在學習體育運動時的樂趣。輪滑的特殊性、挑戰性正好迎合了中學生好動、好奇、好勝、好學的特點,在傳統體育項目的教學過程中加入輪滑教學不但可以達到課堂實效,而且還能讓學生掌握新的一項運動,真正做到學習鍛煉兩不誤。

關鍵詞:中學體育;輪滑;意義;現狀;對策

輪滑是一種利用特別的溜冰鞋為比賽工具的競賽項目,也是一種日常消閑的活動?,F在多數的輪滑者主要都使用直排輪,輪滑是集技巧和協調性為一體、相互配合的一項新型運動,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適當穿插應用,對提高課堂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都有非常好的推動作用。而當前的學校體育學生沒有學習的動力,更談不上掌握有關體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創新和嘗試新的教學方式才能推動學校體育教學有序進展。而每當教師在教學中加入新的體育游戲或教學方法時,學生就會立刻精神抖擻,興趣濃厚。輪滑教學因為具有挑戰性,即便學生做得不好,但因為有新鮮感和刺激性,因此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繼而掌握技能技術,這樣體育鍛煉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一、中學體育開展輪滑教學的意義

1.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體育教學中的游戲形式活潑、有趣、種類繁多,能極大地滿足學生好動、好奇和追求新異刺激的特點,游戲的參與者完全在輕松、自如、平等的條件下參與活動,注意力集中于活動過程的樂趣上,建立起輕松、愉快的心境,獲得情緒上、情感上的滿足從而從心底調動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由“要我學”的被動式變為“我要學”的主動式學習,有利于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到有效的體現和發揮,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2.加強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和運動能力的培養。身體素質是掌握技術的基礎,從上第一次課開始就應加強學生身體各方面素質的練習,每次課都應安排適量的相關練習內容。教師要針對學生特點,提出一般要求和個別要求,布置課后練習內容,經常檢查。評定學生的素質發展水平,使學生增強學習新內容的信心。對任何一個有難度的動作,首先要抓好基本技能練習,防止學生脫離實際條件,在他們尚不具備相應的身體素質情況下,片面追求學習難度較大的動作。3.優化課堂教學氛圍。在學習中多創造一些良好的學習氣氛,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可減少學生在練習時出現緊張、害怕等不良心理。教師對具有緊張膽怯心理的學生應多加關心,少批評,更不能譏諷,并及時鼓勵,使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滿足,使他們經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滿足感”“成功感”的情緒體驗,逐步樹立學習的信心。在練習過程中,教師用適當的語言對學生的練習給予肯定和評價,提醒學生動作用力的時機、方向和動作幅度,幫助學生分析動作失敗的原因并指出糾正錯誤的方法,轉移和分散學生的心理障礙。

二、中學體育開展輪滑教學的現狀

1.學生缺乏自信心,具有恐懼感。輪滑運動是以人的心理素質和運動技能相結合的體育運動項目,它集健身、娛樂、趣味、競技、技巧、休閑和驚險為一體,能全面提高和綜合發展人體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協調和平衡能力。但是,由于輪滑運動動作難度較大又容易受傷等因素,使學生在輪滑的學習過程中極易產生不良的心理狀態,以至于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礙。2.缺少合適的場地和器材。輪滑教學需要專門的場地和器材,場地器材的不完善,嚴重影響了輪滑課程的教學質量。大部分中學都沒有合適的場地,一般都是籃球場或塑膠場地,這樣就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另外學生沒有相應的護具保護。3.缺乏相應的師資。作為一項新型的項目,師資匱乏是普遍存在的問題?,F在高校只是把輪滑當成一門選修課,因此,大部分體育院校的學生只有感興趣的學生才會去學,中學教學的大部分體育教師對輪滑教學多半都是不會或略懂一些,這也是現在中學輪滑教學所面臨的尷尬局面。

三、中學體育開展輪滑教學的對策

1.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教學指導思想。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加強職業道德修養與行為規范,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不斷更新知識,更新觀念,了解教育改革發展動態,了解和掌握本學科前沿信息,切實提高教學水平,從而保證教學的思想性與科學性相統一。教學中應注重開發輪滑課程的教育功能,貫徹素質教育思想和“健康第一,快樂體育”的教育理念,嚴格要求,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運動技能和社會綜合適應能力為教學發展方向。2.體現健身與育人功能。充分認識輪滑課程對實現培養目標的作用,充分挖掘輪滑課程的運動文化價值、課程知識價值、強身健體價值、調適健心價值。3.加強對學生實踐性教學能力培養。引導、幫助學生建立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學中要課內課外相結合,引導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實踐,重探究。注重提高學生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的實用性。4.克服心理障礙。心理障礙是輪滑課學習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效果。然而它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克服和解除的。在輪滑課教學中,每名學生心理障礙的程度和時間的長短都存在著差異,但其共同的特點是缺乏信心,興趣削弱。因此,教師應遵循有關原則,應用適當的方法,解除學生學習的厭倦情緒。由于輪滑課具有動作難度大、危險性高等特點,加上學生本身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意志品質等因素的影響,因此,中學體育開展輪滑教學更應該要“對癥下藥”,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輪滑的樂趣,逐步提高輪滑課的教學質量。

作者:徐海峰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第二中學

參考文獻:

[1]侯迎春.中小學體育實行輪滑教學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體衛藝教育,2010(10):6-7.

[2]張喜兵.河南省實驗中學輪滑教學的調查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5.

[3]沈勇.輪滑課教學中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及克服對策[J].冰雪運動,2007(6):38-40.

[4]藍國干.輪滑教學中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J].體育師友,20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