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體育滲透德育策略新視角
時間:2022-12-19 11:31:19
導語:中學體育滲透德育策略新視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中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出發,從加強師德修養,體育教學目標制訂,教學組織方法,學習評價方法等四方面闡述體育教學德育滲透策略。
【關鍵詞】立德樹人體育教學德育滲透
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即教育事業不僅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還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德育貫穿于學校教育的每一學科,教師如何把德育落到實處,是所有學科都必須面臨的課題。
一、中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我國正處于多元文化背景中,中學生又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更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體育教育內容豐富、組織形式靈活多樣,環境特殊、可變因素較多,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為德育滲透提供了良好的載體。
二、中學體育教學德育滲透策略新視角
1.加強師德修養,發揮教師示范引領作用。體育教師作為體育教學的組織者,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學過程教師要提高自身師德修養,做到言行一致,對學生提出的德育要求能夠準確的體現在自身行為上,才能發揮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就會事半功倍。2.體育教學目標制訂上注重德育滲透?!渡虾J兄行W體育與健身課程標準(試行稿)》指出,課程目標從立足學科本位目標走向立足學生發展的課程目標,即以學科目標為基點,融入身體發展、知識技能,尤其是心理發展和社會適應等組成的課程目標,并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現在課程目標中。因此教師在熟悉課程目標的同時,靈活制訂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實際與教學實踐,結合學校德育目標,通過學習與實踐,完善學生人格與養成道德習性。3.在教學組織上進行德育滲透。體育教育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運動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質。隨著時代不斷發展,需要與時俱進,找到一些更符合當代學生的、更有利于教學與現實接軌的、更有效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教學組織方法。如筆者在進行球類教學時采用運動教育課程模式,此模式是一種教師為學生組織特定的學習經驗和學習結果中發揮著基礎作用的課程模式,學生將會自由組合成若干個小團隊進行學習并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隊長、體能教練、裁判員等。教學組織方法的改變,使學生主動和隊友交流合作,在獲得友誼的同時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小團隊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更多的成功機會,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角色的扮演增強學生責任感,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教學比賽中更真實的運動體驗培養學生“公平競爭”精神;各種形式的教學比賽也為培養學生意志品質提供了很好的契機。通過運動教育課程模式,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同時,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共同的學習目標、良好的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感。4.學習評價注重學生的德育表現?!渡虾J兄行W體育與健身課程標準(試行稿)》指出,學習評價要以課程目標為依據,從身體發展、知識技能、心理發展和社會適應等方面,全面反映“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求,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表現、參與程度及學習成績,按照一定的標準和方法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因此體育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建立學生學習成長檔案,對學生每一節體育課進行記錄并評分(內容主要包括學生自評、隊長給予每位隊員的評價、教學內容完成情況),其中學生自評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德育目標進行設定,如是否遵守比賽規則、是否尊重隊友或對手、是否有不道德的行為等等,以此來進行德育教育;而隊長給予每位隊員的評價則是反映學生對團隊的貢獻情況和責任感;教學內容完成情況則是記錄學生體能或技能的橫向變化,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比較,自我突破,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不斷進取的意志品質。通過長期的記錄,側重團隊合作、德育教育、意志品質的評價方法必然會引導學生成為身體強健、會團結協作、道德水平高的人。
總之,我們要把德育教育與體育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思想上重視,理論上學習,教學中踐行,將德育滲透于體育教學之中,讓學生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將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周等嵩.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2]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中小學體育與健身課程標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張彩鳳 單位:上海市民辦遠東學校
- 上一篇:中學體育短跑訓練研究
- 下一篇:農村中學課余體育訓練現狀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