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分析
時間:2022-01-15 11:11:33
導語:中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核心素養在課程教學中被置于重要的地位。中學體育教學也應把握好核心素養這個重要抓手,針對體育課程教學存在的欠缺和不足進行改革和創新,充分發揮核心素養在課程改革中的引導作用,對教學提質和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改革,核心素養被置于了各學科課程改革以及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地位,而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構建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運動技能和自主鍛煉能力,也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1核心素養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在不同的學科中,核心素養既有共同的核心素養,又有著不同的核心素養。正如教育部《意見》提出的“各級各類學校要從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出發,把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要求落實到各學科教學中”,而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就是在體育教學中落實主體核心素養的展現和客體核心素養的培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強調的是學生的運動技巧和體育意識、運動習慣和體育情感、健康行為與德育表現。又或者說,核心素養是學生體育品德的個人與社會價值的展現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1.1核心素養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在中學階段,學生由于課程設置緊湊和學習任務繁重往往有著較大的學習壓力,對學生身體素質帶來一定的影響,其中最為顯著的是學生近視的群體的增多,據我國近日的《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我國中學生的近視率已經超過七成,其中四年級、八年級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分別為36.5%和65.3%。因此,必要的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有著較大的幫助。在體育教學中,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增強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形成健康的行為習慣,陶冶學生的情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尤其在體育課堂上,學生通過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有利于緩解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疲勞感,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可以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以此來保持健康的狀態。1.2核心素養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中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形成階段,如果不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則會對學生未來發展產生消極的影響。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形成良好的互動,比如進行一些體育比賽,對于不遵守規則和制度的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能夠及時的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對錯,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規矩意識。而學生的體育互動的行為,提升了學生的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培養了學生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所以,在體育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助于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中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2.1重視教師專業素養,提升體育教學質量。隨著教育的發展和改革,對教師的個人素質和專業素養有著越來越嚴格的要求。在中學教學中,體育教師的教學特點和授課模式雖然與其它學科教學存在著差異,但是對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基本是一致的。而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大多中學體育教師接受的培訓和再教育以技能培訓為主,導致教師在理論素養和教學認識上存在不足,這種單一的知識結構是不利于核心素養的教育。同時,體育教師的個人素質的高低和學生的體育素質的養成有著直接的關系,甚至影響到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水平。所謂德高為師,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自身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因此,教師應不斷的提升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形成自我的知識體系框架,不斷豐富知識儲備。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任務是為學生得到全方面的發展,而全面的發展離不開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對于教師而言,在課程教學中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嫻熟的體育技巧,對于學生來講更有著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在潛移默化中可以對學生進行體育核心素養的教育。所以,基于核心素養為導向的體育教學,要求體育教師必須抓住關鍵的核心素養教育,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避免“放羊式”教學,讓學生在體育中,有著“動”的力量和“靜”的智慧,在增長體育技能的同時,也能夠形成思維的積累和實踐的經驗。2.2優化體育教學設計,改進體育教學方法。傳統的體育教學的方法相對比較單一,尤其是農村中小學的體育教學主要是以室外活動的方式進行,由于教學硬件設施的不足限制了教學的開展和內容的豐富。所以,體育教學要注重優化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方法,破解傳統教學中的屏障,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和運用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熟悉并掌握體育學習的方法。中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在對中學生進行體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體育實踐教學活動中,一方面,要打破傳統的授課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育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依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開展體育教學項目,并在教學過程中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對話,進行教學情景設置,使學生積極主動到融入到體育課堂中去,如“在進行籃球交叉步持球突破的學習中,以回顧有防守情況下原地或行進間投籃,引出交叉步持球突破技術,并明確學生交叉步持球突破后的上籃或投籃的動作組合?!盵1]另一方面,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同時要注重這種合作教學的時效性。所謂合作學習是指“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利用師生尤其是學生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習,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2]在體育實踐中,優化教學設計主要體現在以小組合作、小組競賽的方式開展,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體育運動角色地位,學生之間要有著明確的責任分工,如開展小型比賽、游戲互動等形式,這種集體實踐的教育形式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體育品德,對于學生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也是有著較大的幫助。2.3優化體育課堂結構,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優化。體育課堂結構是提高體育課程教學的關鍵環節,體育課堂結構的展開應該是以體育教育內容、教學任務、教學目的以及教學環境為基礎的,當然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和生理規律,結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而優化課堂結構離不開教學硬件設施的完善,所以要適當的增加體育設施和體育器材設備的經費投入,尤其是在鄉村中學的體育課程教學中,要加大力度彌補體育場地和體育設施的不足。同時,也可以借助新媒體的平臺,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比如,針對體育教學中有些比較復雜的或者連貫性較強的動作,可以錄制成微視頻,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夠及時吸收和消化的,在現有體育設施不能夠滿足體育教學的情況下,可以在課下借助微視頻的形式進行鞏固練習,同時也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隨時進行線上的交流和互動。另外,在優化課堂結構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甄選一些有利于提高學生體育素質和體育品德的教學內容,選擇對象有著不同的類別,有著不同的項目選擇,比如無器材體能鍛煉、體能鍛煉的計劃制定、效果評價分析和簡易器材體能鍛煉等。在教學中要兼顧到技能和素養的同時培養,注重學生的德育引導教育。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講:“所謂健全的人格,內分四育,即體育、智育、德育、美育。這四育是一樣重要,不可放松任何一項的”。[3]唯有動中有思,思有所想,才能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全面的健康的發展。2.4創新課程評價機制,貫徹立德樹人教育。傳統的體育課程評價主要是以教師為主,評價的標準也是相對單一,對學生的關注則只是側重于對學生體育運動的技能考核,卻忽略了中學生課程教學中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對中學生來說是不利于其體育學習積極性的培養。[4]在這個過程中,要豐富評價形式,豐富評價的內容和方法,對于不同的評價對象,在不同的階段應該有著差異的區分,比如在運動技能的評價中,對于初中生來講設置情景教學的模式,強調對技能學習興趣的培養;3結語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和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核心素養作為重要的元素,融入到體育課程教學改革中,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中學體育教學要創新教育理念,注重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優化課堂設計和改善教學方法,同時注重學科之間的共性因素的培養,這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著較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劉亞茹.高中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研究[D].山東大學,2017.
[2]李京誠,孫偉.體育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03).
[3]高平叔,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論著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張婕,張維壽,趙海軍.從我國學校體育課程的歷史發展看其未來走向[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0(04).
作者:韓芳 單位:寧夏師范學
- 上一篇:體育教學興趣培養及疏導
- 下一篇:高校體育場館社會開放因素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