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班級文化建設策略
時間:2022-10-15 09:26:36
導語: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班級文化建設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針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班級文化建設受重視程度不高、學生主體性缺失、價值導向性不強、與學生成長發展需求相脫節等問題,提出班級文化建設策略:注重精神文化內涵、加強班級學風建設、精心布置教室環境、創建和諧文明的宿舍文化、完善班級機構組織建設、建立班級企業化管理制度、開展系列主題班會活動、開展系列主題班會活動、完善班級文化建設考核評價機制。
【關鍵詞】職業素養;專業特色;班級文化建設;專業發展
《國務院關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班級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良好的班級文化對學生成長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需求逐年遞增,但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然而,長期以來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班級文化建設比較薄弱,中職生整體綜合素質偏低,致使畢業生市場競爭力偏弱,就業質量偏低,后續發展乏力。緊密結合職業人才市場的需求,以培養職業素養為目標構建班級文化,是新形勢下綜合型人才培養的必然趨勢。
一、中職班級文化建設存在問題
(一)班級文化建設受重視程度不高
部分中職班主任對班級文化建設的內涵和價值缺乏充分的理解,對人才培養中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使班級文化建設流于形式,忽視班級文化對學生價值觀、行為方式、精神風貌等方面潛移默化的影響,導致班級文化建設的相關內容開發不足,班級文化發展不平衡。
(二)班級文化建設中學生主體性缺失
當前部分班級文化建設仍以教師的主觀意識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參與度不高,使班級文化建設的內容出現偏差,與班級文化建設初衷相悖,削弱了學生對班級文化的認同感,班級文化的形成缺乏賴以生存的基礎,從而造成班組文化建設效率低下的情況。
(三)班級文化建設價值導向性不強
班級文化建設往往忽視班級文化的價值引領和導向作用,未能體現班級自身的發展特點,針對性不夠,缺乏應有的專業教育特色,缺少對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情感的培養,班級文化底蘊和專業文化氛圍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班級文化建設的發展。
(四)班級文化建設與學生成長發展需求相脫節
現有的班級文化建設大多數是模仿和沿襲其他班級的創建模式,內容單調,活動內容形式陳舊,與學生專業發展關聯度不夠,缺乏開拓性和創造性,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班級文化建設對人才培養的教育功能,導致班級文化建設的動力不足,班級發展后續乏力。
二、基于職業素養培育的班級文化建設意義
(一)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突出職業特色,注重團隊合作,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營造團結自信、健康文明、守紀奮進、愛崗敬業的文化氛圍,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形成互助互愛、奮發進取的班集體。
(二)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深入挖掘專業教育資源,提煉出適合學生專業發展的文化元素,構建具有專業特色的班級文化,能夠為學生的成長成才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樹立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風貌
通過職業化的班級文化建設,引導學生樹立職業理想,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營造優良的班級精神風貌;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形成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展現學生的職業風采,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四)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借鑒企業文化理念打造班級文化,能夠激發學生的主人翁精神,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實現班級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體系化,提升班級管理水平和班級核心競爭力,提高班級文化建設品質。
三、基于職業素養培育的班級文化建設策略
(一)提升精神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核心價值觀
緊密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特點、崗位培養目標和未來可持續性發展的職業能力等因素,培育班級精神,營造文化育人氛圍。引導學生深化專業認知,確立共同的奮斗目標,凝練班級核心價值觀,以政治品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人文雅德的“五德并育”為核心內容,培育班級精神,營造文化育人氛圍,引領班級的成長和發展。結合專業特色開展一系列的班級文化標志設計評比活動,如班徽、班旗、班訓、班歌、班口號、班誓約、班愿景等,激發團結一致、奮發向上的動力,形成以職業文化為特征的班級名片,塑造良好的班級形象。
(二)形成職業生涯發展內驅力,加強班級學風建設
把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引入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之中,深入開展職業規劃和職業指導,引導學生正確進行職業定位,陶冶職業情感,培養職業抱負,讓班級文化成為真正的成才文化。根據不同的學齡段分層次開展職業相關輔導,中kb啊一年級著重專業認識與職業規劃指導,加強行為規范教育;中職二年級做好學業規劃與職前準備,側重發展職業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中職三年級加強升學擇業和人生規劃教育,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充分挖掘校內外教育資源,開展幼兒教師師德培訓、職業生涯規劃專題講座、優秀畢業生交流會、職業生涯規劃征文比賽、求職模擬面試等活動,使學生明確專業認知規劃,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促進優良的學風的形成。
(三)精心布置教室環境,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
環境創設是學前教育專業必備的專業技能之一,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美化教室,創造蘊含專業文化的教室環境,強化學生專業認知,陶冶學生的情操,營造積極進取的文化氛圍。墻面上張貼凝聚班級精神文化的物化標識,以最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傳達專業思想和職業理念。在教室通知欄張貼班級規章制度、班委工作職責,公示德育量化考核結果。在榮譽欄展示個人和集體的榮耀,如評選出文明之星、勞動模范、明星團隊等,促進學生奮發向上。結合教育教學活動的實際,定期開展學生學習成果評選,在學習園地展示書法、繪畫、手工等方面的優秀作品,營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長氣息的班級文化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四)強化“7S”宿舍內務衛生管理,創建和諧文明的宿舍文化
根據宿舍學生的個性特點,結合職業發展要求,以優化宿舍環境為重點,創建干凈、整潔、舒適、規范、安全的學習場所和生活空間。推行“7S”管理制度,有序開展宿舍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督促學生嚴格按照“7S”標準認真做好班級宿舍的內務衛生,使師生樹立“7S”管理意識,保持宿舍的良好秩序與衛生環境,提升學生勞動意識和勞動責任,營造打造安全文明、溫馨和諧的宿舍文化氛圍。
(五)完善班級機構組織建設,打造職業化班級管理團隊
以班級為單位成立虛擬的幼兒教育公司,建立班級企業化管理架構,參照企業化的運作模式來運營,優化班級內部管理,創新班級管理方式。對班級成員實施與幼兒園組織架構相對應的角色定位:班級就是幼兒園,班主任擔任董事長,是法定代表人;班長聘為園長,全面管理和主持全園工作,指導各項目活動的具體實施;副班長擔任副園長,全面協助園長工作,分管行政、業務政治思想等各項工作。根據幼兒園經營管理的特點,設立保教部、行政部、后勤部、衛生保健室等機構,所有班干均需競聘上崗,進行崗位培訓。班級成立園務委員會,由班主任、班干、學生代表、科任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共同組成,共同為班級建設出謀劃策。強化學生的職業角色意識,實行班干部輪換制,提高學生參與班級事務的積極性,促進班級管理民主化。
(六)建立班級企業化管理制度,培育高效執行力
借鑒先進的企業管理文化,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結合班級實際制訂《班級企業化管理方案》和《班級員工手冊》,建立完善班規、考勤制度、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等規章制度。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推行“部門負責制”和“項目負責制”,實施PDCA動態優化循環機制,持續推進班級管理。引入虛擬貨幣的概念,參照企業績效考核制度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將平時班級的德育量化考核對應基本工資,作為班級的獎懲激勵機制,違紀扣除相應的虛擬幣值,表現好則給予相應的虛擬幣值獎勵,每個月公布工資收入情況,定期表彰先進團隊和優秀個人,不斷激勵學生進步。借助企業化的思維經營班級,強化學生的紀律觀念和競爭意識,促進學生職業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習慣的養成。
(七)開展系列主題班會活動,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根據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聚焦關鍵問題,結合學生專業發展需求確定教育主題,開展序列化主題班會活動,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根據學生不同發展階段,設置思想引領、規范守則、安全防護、陽光成長、立志成才等五大主題模塊。創新主題班會的形式設計和內容編排,突出學生、教師和家長三位一體的參與交流互動方式,以競賽游戲、演講比賽、辯論賽、講故事、演小品等多種形式,使他們樹立自信心,展示專業特長,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和職業發展服務,發揮主題班會育人作用,增強主題班會實效性。
(八)實施特色主題實踐活動,加強班級團隊凝聚力
圍繞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利用專業教育資源進行德育滲透,提供職業技能學習訓練平臺,開展以“展技能本色,亮幼師風采”為主題的系列技能競賽展示交流活動。例如,舉辦禮儀操比賽、書法比賽、繪畫比賽、講故事比賽、舞蹈比賽、歌唱比賽、美術手工作品比賽等,激發學習專業技能的興趣,提升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依托校企合作優勢,利用社會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鍛煉,通過組織公益勞動、社區服務、參觀學習、專業見習、畢業實習等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成長需求,豐富學生的閱歷和經驗,增強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九)完善班級文化建設考核評價機制,檢驗班級文化建設成效
引導師生根據專業特點和班級實際情況開展班級文化建設,建立落實班級文化建設考評激勵督導機制,加強對班級文化建設工作的督促和指導,細化評價指標,把班級文化建設成效納入日常工作檢查,及時反饋班級文化建設中的成效和問題。積極開展特色班級文化建設評比活動,激發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創造力,促進班風、學風的良性發展。通過特色班級的認定和表彰,宣傳和總結優秀班級經驗,達到帶動整體班級文化建設品質提升與結構優化的目的。綜上所述,專業特色班級文化培育的探索,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成才環境,形成良好班風學風,創設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構建和諧愉悅的育人氛圍,提高班級管理水平,提升班主任專業素養,促進學生的專業發展和健康成長。班級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程,需要班主任根據中職學校和班級實際情況,不斷探索適應職業素養培育的班級文化建設新路徑,豐富班級文化的內涵,提升班級文化的品質,使其朝著健康、和諧、有序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楚.淺析基于職業素養提升的中職班級文化建設策略:以韓語專業班級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0(6).
[2]劉文星.基于專業發展的班級文化建設實踐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中職中專),2018(10).
[3]周巖.職業學校班級文化建設之我見[J].管理實踐,2015(7).
作者:陳璐璐 單位:柳州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班級文化建設在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 下一篇:初中班級文化建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