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傳統文化教育策略
時間:2022-07-21 04:14:23
導語:本科院校傳統文化教育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我國民族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重要的文化積淀。當前,高校教育越來越注重緊跟時代和教學創新發展,教學的理念以及手段都體現著現代化的先進技術文明理念。但是,本科院校對于傳統文化教育卻缺乏必要的重視程度以及實施環境,導致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發展缺乏一定的推動力。本文通過探析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以及當前高校的傳統文化教育現狀,尋求創新傳統文化教育教學有效策略。
傳統文化教育在高校的實施意義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明確地提出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為其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起源以及在歷史積淀下形成的文化智慧結晶。黨在中國人民革命以及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征以及意義的優秀中華文化以及精神價值,這些價值歷久彌新,在時代前進發展的進程中具有重要的精神建設作用。高校作為基本的人才建設基地,應該加強貫徹傳統文化教育,結合本科院校的傳統文化建設以及精神文明建設,培養一批具有專業知識技能以及綜合文化素質的高質量本科人才。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從宏觀層面來說,可以有效地借助高校的人才培養基地大力開展我國的文化建設,將中華民族遺留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中繼續傳承和弘揚起來。結合現代化的教育建設可以有效地拓展傳統文化的深度以及創新傳統文化的內涵價值,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必要的實施環境。以本科人才培育的角度來看,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充分地為學生塑造良好的精神境界,以精神文化滋養高校學生的心靈。傳統文化中包含的一些德育價值,比如仁義、孝順、尊老愛親等優秀的品質,與當下高校培育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總體目標不謀而合。
本科院校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施現狀分析
(一)高校缺乏傳統文化課程體系建設
當前,開展傳統文化的途徑之一就是構建完善的高校傳統文化課程體系,從專門的傳統文化課程體系拓展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的深度,其次,在各個學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發揮其重要價值。目前,高校在傳統文化方面沒有建設具有專業學科特色的課程體系,比如傳統哲學、傳統藝術、傳統自然科學等等,課程的設置沒有展現傳統文化的多樣性以及學科性。只是開展了一些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比如《中國近代史綱要》,這些課程在傳統文化的價值挖掘方面沒有一定的深度,導致學生的傳統文化學習不夠深入。因此學生只能淺顯地學習一些傳統語文學科知識,無法全面地認知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精神內涵。
(二)傳統文化教育受到網絡環境的沖擊
如今網絡發達,高校學生很容易接觸到豐富的網絡信息,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引導,思想觀念受到一定的沖擊,進而造成不良的影響。西方的一些文化思想對于大學生存在著極大的沖擊力,在網絡環境滲透下,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存在不足,認為傳統文化都是一些封建、陳舊的思想,沒有樹立對于傳統文化的正確意識。在西方價值的滲透下,傳統文化在本科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極大的影響。
(三)傳統文化發展缺乏創新意識
在高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教學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認知能力以及心理特征。大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比較強烈,對于事物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意見,所以開展傳統文化需要結合他們的喜好、興趣,組織相應的活動。目前傳統文化的滲透主要集中在一些人文學科的課程中,在理工科方面缺乏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意識,導致傳統文化在高校課程中發展失衡。
在本科院校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構建本科院校傳統文化課程體系
在本科院校的校園傳統文化建設中,課程建設是最為重要也最為基礎的內容,缺乏課程作為載體實施傳統文化文化產業文化產業教育活動,傳統文化的實施就難以有效地在高校中開展。首先,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應該加強傳統文化與專業學科之間的融合構建,在學科教育中不斷地注入傳統文化的內容以及價值,優化高校傳統文化的課程體系,使其變得更加多元化和精細化,結合人本教育的理念為學生構建多渠道的傳統文化學習環境。教師可以在課程設計方面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可以將傳統文化與學科結合的課程作為公共選修課程,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類型進行學習,體現對高校學生的尊重和理解,減少對傳統文化教學體制的強制性約束,讓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能夠被充分地調動,避免學生因為學校課程設置的強制性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失去動機。促進學科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的融入,需要教師在課程結構與優秀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相結合的基礎上,開設傳統文化課程。比如在藝術專業課程中增設傳統藝術學習課程,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古代藝術審美保留下來的價值。
(二)結合網絡技術,豐富教學資源
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對于加強高校傳統文化建設具有關鍵的作用和意義,網絡環境的影響力和滲透力非常強大,運用必要的網絡技術和信息資源,能夠為高校的傳統文化教育和建設提供良好的文化載體,結合學生對于環境的敏感度進行必要的傳統文化建設和宣傳,有效地培育高校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網絡環境能夠為高校開設傳統文化課程個提供充足的資源參考價值。教師可以上網搜索很多傳統文化的資料,包括文字材料、視頻材料等等,運用這些材料在課堂上將傳統文化更好地呈現在學生眼前,有助于學生在直觀生動的情境下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還可以利用網絡環境的開放性,不斷地拓展傳統文化的教育內涵。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運用“互聯網+”的背景,構建創新的教學方式,比如設置一些傳統文化的網絡教學課程以及網絡互動平臺。一方面,教師可以設置傳統文化慕課,讓學生能夠在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下,學習多元化的知識內容。網絡課程可以容納的學習群體多樣,便于學生選課,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更加靈活和便捷,對于創新傳統文化的宣傳方式也具有重大的意義。另一方面,構建網絡互動交流平臺,能夠有效地將傳統文化內化到學生的精神世界,讓他們能夠在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自覺樹立文化自信心。
(三)創建濃厚的校園氛圍,加強傳統文化宣傳力度
良好的教育教學活動,離不開高校校園文化的濃厚氛圍的創造,使得傳統文化能夠真正地走入高校學生的視野,而不是束之高閣的課程知識。只有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夠得以弘揚。高校要在校園內的環境中創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包括物質環境以及精神環境。在校園內定期組織學生繪制傳統文化的宣傳背景和海報,在校園內張貼和布置一些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的物品,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良好情緒體驗,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及環境。高校還可以開發一些校園內的紅色資源文化,構建高校的紅色資源文化實踐基地,運用紅色文化資源增強高校學生對于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精神的認可程度和歸屬感。高校要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還需要借助學生組織,將傳統文化建設的任務分配到各個組織單位中。比如,讓各大社團和學校組織加強傳統文化在校內的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各大組織的影響力,使得傳統文化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加接近。除此之外,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運用新媒體技術的力量大力宣傳以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微博、微信、百度貼吧多種交流平臺傳統文化知識的內容??梢砸恍┵N近生活的小故事和視頻,使傳統文化能夠充分地融入到現代文化建設的進程當中,鼓勵學生多參與評論,提高社群平臺學生之間的互動頻繁度。
(四)組織課外實踐活動,提升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傳統文化實踐的訓練強度,配合必要的教學實踐活動才能有效地將傳統文化的價值注入到學生的腦海中,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價值貫穿到學校的各個教育教學環節中。比如,在設計學校校訓、?;找约靶8璧臅r候,引入傳統文化的德育元素,潛移默化地將其注入到校園的文化建設當中。舉例來說,一些高校在制定校規校紀時,采用了“以人為本”“仁、義、禮、智、信”等傳統文化的理念,體現了學校制度和文化當中的傳統德育價值,為學生構建了隱性的傳統文化影響力。除此之外,高校開展的傳統文化活動最好從長期的目標以及發展來規劃,定期舉辦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將傳統文化的學習實踐活動變得更加常規化。比如,每個學期舉辦3—5次的傳統音樂、傳統藝術展覽會,結合不同學科的特色開展傳統文化與學科相結合的實踐活動;組織探究活動,比如歷史學專業的學生可以結合一些文化考古、史料挖掘活動去學習歷史學科當中的傳統文化??偠灾?,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于高校人才培育具有重要價值,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要從課程內容、課程資源、校園氛圍以及實踐活動方面不斷地加強創新的力度,推動傳統文化在高校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麗.傳統文化與網絡文化助推高校文化建設研究[J].文學教育(下),2020(12):44-45.
[2]經寬蓉.地方高校傳承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路徑研究[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01):33-36.
[3]陸風.高校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訴求與路徑建構[J].江蘇高教,2015(01):121-123.
作者:王虹 單位: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
- 上一篇:工程項目企業人才配置與團隊建設研究
- 下一篇:語言文化教育構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