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風格與建筑文化探索
時間:2022-07-25 10:45:22
導語:建筑設計風格與建筑文化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建筑誕生最初是用于滿足人們社會生活的需要,創造人們期許的人為生活環境的。隨后伴隨人類文明的發展,建筑被賦予更多的意義,包含更的多人文信息,反映不同區域間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和生活文化,并由此發展出建筑本身的建筑風格和建筑文化。本文從建筑設計展開,討論建筑風格和建筑文化的關系。
[關鍵詞]建筑設計;建筑風格;建筑文化
建筑物的靈魂在于建筑設計,建筑設計的靈魂在于建筑風格和建筑文化。建筑風格和建筑文化是基于人們生活實際,在建筑設計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環境氛圍,體現出特定區域人們的生活思想和生活追求。因此建筑設計、建筑風格、建筑文化根本上是由人們思想追求的區域性造就,討論三者的關系始終離不開地域話題。建筑根據其實際應用分為居住建筑、園林建筑、宗教建筑、商業建筑、政治建筑。隨著經濟發展并逐漸實現經濟全球融合,世界范圍內人們的生活都有本質改變,越來越具有共通性,所以這里主要從傳統和歷史角度闡述特定區域的建筑風格和文化,研究人類文明價值動向。人類歷史淵源流長,世界范圍內的建筑奇跡和建筑佳作不勝枚舉,這些真實存在又美如夢幻的人類智慧結晶,將為居住者、觀賞者帶來無限遐想和身心陶醉。而在世界范圍內,東西方建筑風格具有顯著差異。
1海外建筑反映的建筑風格與文化
海外古典建筑的造型設計對稱、簡潔,并且色彩明艷、線條深重,整體風格體現出一種富麗堂皇、浪漫神秘氣息,多半反映的是西方歷史、學術文化。按建筑風格產生的地域差別可分為美國建筑、意大利建筑、法國建筑、德國建筑、北歐建筑等等。美國拉什莫爾山俗稱美國總統山,上世紀四十年代初建成,屬于政治建筑和園林建筑,位于美國南達科他州,高度接近兩千米,山上雕刻著四座巨型頭像,分別是美國華盛頓、杰斐遜、羅斯福、林肯四位美國總統。這座建筑設計理念是展現美國的政治歷史和旅游文化,用了四位美國歷史中最具展代表性的總統頭像,拉動當地的旅游業發展。其設計風格是典型的美國風格,簡約、現代,反映出的是自由、個性的美國民族文化。羅馬競技場又稱羅馬斗獸場,于公元七零年至公元八零年左右建成,屬于商業建筑和園林建筑,位于羅馬市中心,是一個巨大的圓形露天劇場,墻體高接近六十米,建筑面積約占兩萬平米,建設初衷是古羅馬皇帝用于展示古羅馬帝國巨大實力和野心,并取悅戰士兵將的。這座建筑的設計理念來源于古希臘劇場,是古羅馬的文化象征,用于古羅馬人們的娛樂活動,觀看決斗表演,表演人獸或人人決斗的地方。其建筑風格極具古典氣息,柱石裝飾采用古代雅典柱式,反映的是古羅馬的勇士文化和戰爭文化。法國埃菲爾鐵塔于1889年建成,屬于商業建筑和園林建筑,位于巴黎戰神廣場,塔高三百多米,全部由鋼鐵結構組建,塔分三樓,其中一樓二樓設有餐廳,三樓設觀景臺,從塔底至塔頂設有接近兩千級樓梯。齊斐然鐵塔的設計風格具有顯著的工業器械特征,建筑體構成部件全部是金屬材質,建筑建成后帶來巨大的旅游經濟效益,反映的是法國的工業和生活文化。德國弗賴堡大教堂于1340年建成,屬于典型宗教建筑,位于德國西南邊陲弗賴堡,建筑風格為哥特式。這座建筑的整體外觀呈正立的直長三角形,輪廓清晰,門窗都采用拱形結構,顯得異常厚重堅實,造型沉穩華麗,給人一種偉岸、磅礴的視覺效果,反應的是宗教文化和哥特人文化。西方傳統建筑中,宗教建筑的占重比較大,同時宗教建筑以城堡、莊園等居住型建筑為主,具有典型的西方宗教、政治特色,并融合貴族生活氣息。西方建筑文化多反映的是貴族統治階級的價值理念和所要傳達的社會風向。西方傳統建筑建材多用巨石、巨柱,建筑設計中很多都融合有繪畫、雕刻藝術,從而使其建筑文化深具藝術文化特色,建筑風格鮮明同時風格元素繁多,研究分析起來需要進一步深入,并一定摻帶歷史眼光。
2我國建筑反映的建筑風格與文化
我國古典建筑設計大多采用木質梁柱結構,具有很多鏤空雕刻工藝,整體框架講求規整協調、清新明朗。我國古典建筑文化不像西方偏重于社會、政治、宗教文化,相反來說體現的更多是一種文學生活文化,其建筑風格上很大程度上融入了民間生活情趣和追求,就算是王公貴族的官府宅邸,建筑風格上多半也是帶有濃濃的生活氣息,沉穩平和。中國居住建筑。居住建筑,是我國出現最早,分布最廣的建筑群落。中國北方民居構造規整,最具典型的為四合院,正房廂房對稱布局,由院墻環繞,使之成為一體,庭院植株培花,構成一個理想的露天活動平臺。我國南方民居分布緊湊,典型的單獨住宅,分堂屋和閣樓,外觀方正簡潔,內部構造深邃,同時設有天井院落,有江南水鄉特有的溫婉柔和之美。中國園林建筑。我國園林建筑最早從周朝開始誕生,用做宮廷園林,在世界范圍內都有美譽。我國園林建筑多以山水花鳥為元素,融合人工布局美學,形成自然天成的奇異美感,代表有圓明園、蘇州園林等。園林建筑中多保留自然地形,搭配建造庭院、門軒、長廊、樓臺等,滲入濃厚的人文生活氣息,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處處意境微妙、柳暗花明的環境美感。我國園林區別于西方園林之處在于其不注重構造的規整固定,而是完全注重于園林觀賞游玩價值,融合大量的自然山水、草木花鳥,搭配適當的人工樓臺和橋索,給人以充分的自然體驗,同時讓人感受到濃濃的人文氣息,極具我國古典文學藝術文化,仿佛建筑是自然給的關懷。我國大量的宮廷建筑屬于政治建筑,另外城墻、邊境防線、陵墓建筑也在政治建筑范疇內。宮廷建筑主要是封建皇帝用于弘揚皇權、鞏固統治地位,進行政治活動的。其建筑構造大多宏偉威嚴、規模龐大、精湛細致,典型宮廷建筑就是故宮,此外邊防建筑最著名的當屬長城。宮廷建筑是我國古代政治、學術、宗教文化的綜合體現,邊防建筑則體現了我國古代對疆土邊界重視,蘊含名族戰爭文化。我國封建社會還造就了大量的陵墓建筑,建設初衷是滿足皇室、貴族等有極高社會地位的人的私欲,追求死后依舊享受人間禮遇。建筑多用石材,配以精細的雕刻技藝,設計構造規整肅穆,比如著名的十三陵。陵墓建筑多反映的是我國宗教文化和政治文化。中國宗教建筑。我國宗教建筑主體部分莫過于寺廟和道觀了,另外還有少數的祠、庵等,其建筑風格沿襲了園林建筑、宮廷建筑和民居建筑的總體風格,設計上融合了生活、學術、體制理念,重在宗教修養和宗教思想研究,比如白馬寺、布達拉宮等。寺誕生初用作宮廷侍衛官署,隋唐后逐步轉變為佛教專用建筑,廟最初用作古人祭祀祖宗的地方。漢代后逐步融合了陰間鬼神和文人武士的祭祀追謚,如文武廟等。祠專用于紀念偉人豪杰,與廟有類似之處。觀是我國道士修道傳道的地方,為道教轉也更能建筑。庵最初是古文人的書齋的稱謂,漢代后逐步發展為專供佛教女子出家的專用建筑。
3建筑風格與建筑文化
建筑文化由地域總體建筑風格綜合造就,建筑風格又來源于社會文化,因此建筑文化確切來說就是社會文化的一個具體體現。探究建筑風格應該從社會文化著手,探究建筑文化應該從建筑風格著手??v觀人類歷史和歷史累積下形成的社會文化,可以得知不論中西方的建筑風格、文化都與人類生存發展和文明建設歷程相契合,因此建筑文化的形成必然受到戰爭因素、民族因素、宗教因素、學術因素、解放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也共同構成了人類文化的建設和發展。社會文化反映的是人們生存活動中所遭遇的各種問題,人們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所用的思想理念和人們預期希望的解決成果共同構成社會文化,極其價值觀。因此反映到日?;顒又斜貍涞慕ㄖ希谠O計時自然體現當下的社會狀態、社會問題、社會追求,設計風格自然具有鮮明的時代和地域特征從。西方名族問題突出,歐洲中世紀的宗教黑暗到后來的文藝復興,這個時期的建筑風格具有嚴密的禁欲和反封建體系,形成的建筑文化一方面有濃重的宗教意味,另一方面有著強烈的人文學術意味,兩者先后形成前后沖突,造就了復雜神秘且富有潛在爆發力的建筑文化。我國民族統一,少數民族基本是游牧民族且人數稀少,即使元清朝代由少數民族掌權,但是建筑風格一直由漢人主導,因此建筑風格不似西方建筑風格復雜多變。我國古代建筑風格是穩步發展直至成熟的,直至現代被西方工業文化滲透,建筑風格才有了本質轉變。因此我國建筑文化穩定而久遠,更為成熟,反映的宗教問題、社會問題因素相對較為平和,建筑風格更多的是體現人文價值和生活價值,傳達出境界更高的生命追求和理想追求。中西方建筑風格差異明顯,主要是由于其文化追求截然不同。西方建筑文化雖復雜多變,但是有著嚴密的科學價值和人性價值思考理念,我國建筑文化雖成熟穩固,但追求的生命理想偏向于單一的形而上學的哲學理念,顯得局限而單調。因此分析研究兩種不同建筑風格和建筑文化需要用辯證眼光,結合歷史和社會發展狀況,局部分析,綜合概括。
4結束語
建筑設計風格與人們的社會生活文化密不可分,建筑文化的質量直接反映了人們的文明建設水平。在研究分析其中的相互關系時要用科學辯證的眼光,關注其本質根源,再結合思考我們自身的生命追求,提高思想境界。
參考文獻
[1]李琮.城市建筑設計中體現生態理念的方法分析[J].江西建材,2016(22).
[2]劉茜,黃虹,王軍.幼兒園建筑消防設計思考[J].現代裝飾(理論),2016(08).
作者:劉小芬 單位:英德市規劃勘測設計院
- 上一篇:淺析室內設計對建筑文化的傳承
- 下一篇:公益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