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建筑文化特色研究及保護

時間:2022-11-14 09:43:12

導語:滿族建筑文化特色研究及保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滿族建筑文化特色研究及保護

【摘要】滿族建筑是中國建筑歷史中獨成體系的民族建筑系統,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色彩。尤其是在滿族統治時期,隨著統治勢力的不斷強大,滿族人在建筑方面有很大的成就,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因此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本文對滿族建筑進行研究分析,以吉林省四平市葉赫古城為例進行深入考察、分析,并提出保護建議。

【關鍵詞】滿族建筑;葉赫古城;分析研究;保護

中國是一個由多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滿族作為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歷史悠久。從文學的角度看,滿族居民的生活流動性大、開放性強,廣泛吸收外來文明,所以,滿族文化體系在自身特點不斷強化的基礎上得到了豐富和發展。從建筑學的角度看,建筑形式及其空間形態是一種載體,推動著滿族的發展。

一、滿族傳統建筑文化特色

(一)居室形態。白山黑水是滿族人的故鄉,無論是從居住的風俗習慣還是從街坊的布局形式上,都可以彰顯出滿族人固有的民族特征。在北方,房屋南北朝向有著“天定地位”“順應天道”“大吉大利”之說。實際與南方相比較,東北冬天冰天雪地而且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非常久,因此,為了達到居住的舒適度,必須做好防潮,更多的是要注意保暖,建筑房屋不得不考慮陽光照射的問題。(二)空間設計。滿族居室空間在平面上的設計大多是兩端窄前后長。厚重而高大的城墻將各家各戶住宅分開,院子內,每面墻壁與居住房屋都必須留有非常寬的距離用來保證光線能直接照射進房屋,減少陰影覆蓋率。滿族居民住宅布局不僅講究空間尺度,而且建筑于中軸線對稱,房舍、院落整齊而富有變化,盡顯樸素與幽雅。(三)三合房與四合院。以正房為中心建造的三合房分為兩組廂房,兩組廂房之間的距離與正房的長度相關,比例要適中,這樣才可以從三面合圍。在三合房式住宅的布置上,因為它位于整個院子的最前端,所以大門普遍采用三檀柱式或單間屋宇型,回腳落地大門面對正房。除此之外,紅柱四角落地大門是滿族人特有的建筑特色,但在布局和藝術設計方面吸收了漢族的裝飾特點。與三合房相比,四合院在空間分布上要更加完整與周密。有更多的房間,無論是在構造上還是布局上都能夠看出細節處理的精美與用心,充分展現出大家族的雍容典雅氣派。四合院正房內寬大明亮,前廊、回廊互相聯通,布局巧妙,變化多端。從整體布局上看,四合院與三合房基本布局一致,都用以正房為主的中軸對稱為主要布局形式,優雅莊重。但是,他們與我們經常見到的北四合院又不盡相同。北京四合院更加的完整嚴密,更能見京中城府。無論是哪種四合院都能彰顯出中國人民的智慧。(四)滿族室內裝飾特點。從滿族室內裝飾風格來看,它具有莊嚴、典雅、質樸的藝術風格。室內客廳又稱為廳堂,是會見賓友、長幼教諭、喜慶活動的場所。中國大戶人家的廳堂,講究嚴格有序,中規中矩,家具、楹聯、匾額、書畫屏風等一般都以正廳中軸線為基準,成組成套,形成兩邊對稱布置,莊重、高貴,非常有氣派。八仙桌、官帽椅等對稱擺放,盡顯名門富室的氣質,也體現出家族精神境界和生活品味。

二、葉赫古城建筑特色

(一)歷史背景。由于時代的變遷,現代建筑技術的突飛猛進,葉赫古城遺址已并不完整。我們現在所參觀到的葉赫古城是之后后人們為了發揚滿族建筑而效仿古城遺址所建造的。不難看出,葉赫古城的建筑與傳統的滿族建筑如出一轍。但是,在這座古城下最有意義最值得研究與敬仰是它所建造的歷史背景。葉赫古城最初分為東城和西城,位于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葉赫鎮,也就是原屬梨樹縣。葉赫鎮東城地處葉赫河南岸,西城位于葉赫河北岸一陡峭山頭之上。由于歷史戰爭與時代的變遷,現在的葉赫古城只存有東城的部分遺址。(二)葉赫古城遺址。葉赫古城遺址有三,即東城、西城、商監府城。古城內部建筑依山勢起伏,呈階梯分布,但現僅有東西二城遺址。城內建筑極有特點,每城有木、土、石三道城墻,城外有護城河環繞,城內建筑是我國北方少見的古建筑群體,堡體及內部樓臺保存完整,點將臺、烽火臺尤為引人注目,四處散落著多處清朝歷史中著名遺跡。古城具有極高的考古和觀賞價值,其有外城和內城之分,外城三面依山,一面臨水,平面呈橢圓形。葉赫城內遼闊,地面仍散有大量泥質灰陶殘片。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金貴物品殘留物。內城與外城之間有一段距離,它建在外城一座山上,從外面看大抵呈梯形,南寬北窄,筑城方向與山勢走向一致。城垣堆筑材料為土石,周長大約702米,面積約2.5萬平方米。根據記載,西城原名夜黑寨,因為與東城相比,它修建較早,而且地處于葉赫河西方,因此被叫作西城。是葉赫部酋長??赘锛捌鋵O子清佳砮布寨、布揚古等人的居住場所。葉赫東城,元辰臺柱寨,又稱大城或東城,葉赫部酋長鍺孔格長子臺柱及其弟兄家人居住于此?!鞍私敲麡?,議事堂,瓦子堂”是西城中的主體建筑,依山勢而建,堅固險要。八角明樓又稱迎神殿,古樸肅穆,巍峨雄峻,八角明樓旁有小花園,花園內設一口井,當時為女眷和孩子居住的地方。瓦子堂又稱祭神殿,是祭奉先祖,祈求神靈庇佑的地方。周圍散布著四合院,體現著滿族特色。葉赫雖然強大,終究無法與努爾哈赤相抗衡。1619年努爾哈赤親征葉赫,由于人口數量處于劣勢,葉赫東、西兩座城池在戰火之中被毀滅,居民被遠遷他鄉全部編入滿族八旗。葉赫兩座古城從建到毀,僅存46年,為我們后人對其建筑的研究留下了遺憾。葉赫古城已毀將近四百年之久,想要看到完整的古城風貌,還需進一步考古發掘。

三、葉赫古城現存遺址的保護方案

城市是人類聚居生活的較高形式,是以非農業產業人口聚集而成的較大居民點。而身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古城,就是存有豐富文物的城池,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與革命意義,充滿著人文氣息與人類智慧的結晶,彰顯著藝術與個性。如果說,現代城市建設彰顯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那么,古城則承擔了記錄人類文明發展歷程的重要使命。古城是記錄人類文明演進的活化石,保護古城具有重大的歷史文化意義。然而,在現代城市發展需求和新的城市空間形態的影響下,古城逐漸成為城市發展的瓶頸環節,古城的傳統空間形態和格局風貌難以承載新的功能,古城必須在新職能的前提下才能兼顧保護與發展。對于以上問題,提出以下幾條保護方案。(一)尋求保護與更新的平衡點。在全世界旅游文化不斷發展的推動下,使各個城市都有了更多的發展,也使擁有獨特歷史文化資源的古城成為了消費者以及各界學者的焦點。在文化旅游地域,通過文化的不同推廣的旅游形式成為了振興古城的最好方法,重新開發和整治改善的城市功能與人們的需求相適應,大量發展旅游產業進而促進經濟發展。葉赫地處吉林省四平市,位置相對來說比較偏僻,缺乏優勢。但是,周邊地區缺少類似文化的旅游景點,這也成為它的有利條件。(二)需要社會關注。文化遺產中凝聚著五千年的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文化遺產保護對于特殊地區文化的承接發揚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區域的文化與習俗大都趨于統一的今天。歷史文物于我們而言是無價的,為了目前的經濟利益而對歷史產物無情的踐踏是一種極其惡劣的行為。當地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應該制定有關遺產保護的法律法規,尤其是葉赫目前還沒有很大的知名度,更需要在政府等相關部門的幫助下進行大力度的宣傳。(三)劃分新舊城區。根據此次實地考察我們發現,葉赫古城附近仍然有許多居民。要想完整地保護原古城遺址,就必須將其與居民生活區進行有效隔離,妥善安排居民居住地,居民居住場所應該與古城遺址之間有一定的距離,這樣才會做到百分之百的保護。(四)提高周圍交通便利度。根據考察我們發現,從四平市通往葉赫古城的公共交通設施非常少,而且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時間的限制,并且出現了私家車壟斷要高價的情況。這對旅游者來說是很頭疼的事,更對葉赫古城整體宣傳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因此,為了更好地宣傳發展葉赫古城旅游業,必須予以調整并進一步改善。

四、結語

滿族文化是葉赫乃至四平地區蓬勃跳躍的文脈,更是我國少數民族文化中的瑰寶。滿族的建筑文化不僅影響著幾百年前的中國,對當今中國建筑也有著一定的影響。讓滿族歷史文化活靈活現地進入人們的視野,活躍于旅游線路和山水之間;使滿族建筑文化在現代社會繼續發揚光大,讓滿族建筑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在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延續,并為之提供便利條件。

作者:鄭路 程新雅 李想  張博研 單位:大連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