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業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經營探析

時間:2022-08-05 11:33:15

導語:旅游業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經營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業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經營探析

1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現狀

淮安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其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當豐富。至2011年上半年,已建立健全的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包含了民間文學、民間手工技藝、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曲、曲藝、傳統民俗等各大類目錄。其中淮海戲、楚州十番鑼鼓、京劇和淮劇4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韓信傳說、金湖秧歌和工鼓鑼等22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禹鎖鎮巫支祁的傳說、馬燈舞、洪澤湖漁鼓、淮海琴書、淮揚菜烹飪技藝、高溝酒釀造工藝、洪澤湖漁民婚嫁禮儀、安淮寺廟會、吳鞠通與山陽醫派等133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縣(區)級名錄近300項。

2非物質文化遺產經營方面存在的不足

2.1缺乏政府部門的產業化引導

(1)保護經費略有不足?;窗矊儆诮洕钒l達地區,市財政在財力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投入的經費雖然仍在逐年遞增,但是與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形勢和任務的需求相比還是稍嫌不足。保護經費的投入,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的重要條件。如果缺少了足夠經費的支持,就會造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不到很好的保護,有的甚至會由于資金短缺造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消亡,也就談不上進行旅游開發了。所以,淮安在對經濟發展投入巨大財力物力的同時,不能忽視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保護傳承機制尚待完善。在注重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不斷消亡,保護及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變得愈發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旦失去傳承人就會遭到毀滅,所以,要突出對重量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保護,使之不至于因為失傳而消亡。因此,建立健全和完善保護傳承機制也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傳承的一種方法,也是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旅游開發提供保障。

2.2文化旅游推廣和非遺宣傳融合度不夠

對于淮安市旅游宣傳,當地媒體比較重視對旅游景區的宣傳,例如:對于“故居”、“桃花塢景區”等旅游景區的宣傳就做的比較好,已經成為淮安著名的旅游景點。但是,真正介紹淮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就比較少,當地媒體在宣傳淮安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方面做的還不夠。但也有做的好的,比如:對于淮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傳說中的“吳承恩與西游記傳說”這一項,打造成《西游記》文化旅游,通過這一文化品牌的宣傳,提高了淮安的知名度的同時,又帶動淮安經濟的發展。要知道,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今天,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歷史的“活的記憶”正面臨著瀕臨失傳的危機。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性旅游開發,挖掘其旅游資源潛力,并且在文化旅游傳播過程中,大眾媒體的宣傳能起到重要作用。

2.3文化旅游發展緩慢,地方特色不明顯

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地域性與群體性,每個地區都有其各自的特色的文化遺產,我們要深刻地挖掘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揮其優勢,發展旅游業,增強文化吸引力,變文化遺產為文化產業,變文化優勢為文化資源。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重要的旅游資源。而且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游客注重文化旅游。就淮安地區而言,除了開發了“淮揚菜美食節”等一些比較能彰顯當地特色的旅游活動外,在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經營過程中,沒有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潛在旅游資源,沒有進一步突出當地特色文化,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夠。

2.4產業基礎薄弱,規模經濟效益低

非物質文化遺產尚未形成規模經濟效益,產業化發展規模不大。從全國的發展情況來看,由于我國的文化產業興起與發展的比較晚,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產業還未形成成熟的、規?;陌l展態勢。還有,很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從其產品的規模還是從產品的品質上都沒能形成足夠的影響力?;窗彩蟹俏镔|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程度不大,沒有做出合理規劃,也沒能全面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經營所帶來的重大的經濟、社會、文化價值。因此,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規模對帶動地方經濟有著很大的影響。目前,淮安市旅游業的發展沒能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密切相連,忽視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巨大經濟效益。

2.5旅游資源開發中忽視了滿足游客滿意度

旅游業的發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起著推動作用。旅游者在參觀、游覽或者參與當地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開展的相關活動時,必然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也會對當地的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資源的開發狀況也影響著游客旅游滿意度的高低。游客滿意度的高低影響著游客再消費,進而也影響淮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帶來的當地經濟、社會、文化發展。

3非物質文化遺產實施產業化經營的建議

3.1建立政府專門機構,引導文化企業經營

(1)廣開財源,加大投入力度,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保障。長期以來,由于缺少足夠的資金支持,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不到及時的搶救而瀕臨消亡。而淮安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為發展先進文化、彰顯特色文化、建設文化強市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將國家、省、市等各級非遺名錄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的保護工作納入“十二五”文化發展規劃。并且,市政府也應當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專項資金,要做到高度重視。(2)完善保護傳承機制,規范保護工作,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環節。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機制,突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保護,并加強對項目保護及傳承單位的監督、考核、評定工作。

3.2增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

文化旅游逐漸形成主流,獨特的文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的前往。當地政府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旅游開發后,大眾媒體要加大宣傳,讓游客能夠認識到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大眾媒體可以在宣傳地方旅游景點的時候帶入當地的一些傳說,這樣可以賦予一些神話色彩,就像可以在淮安白馬湖景區講述白馬湖傳說等。這樣就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作用猶如畫龍點睛之筆,更彰顯文化旅游的魅力,也可以使游客在游玩的同時,更加了解淮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3.3加大文化旅游資源開發,融入地方特色

(1)依托景區表演開拓“體驗式”旅游??梢劳杏诰皡^,在景區集中表演展示。即主要是將淮安民間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雜技這5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特定的景區采用舞臺表演的方式加以展示,如金湖秧歌、竹馬、淮海戲、工鼓鑼,淮海琴書等。在給游客帶來視聽享受的同時,又推動了淮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推廣,使人們更了解淮安的文化。開拓“體驗式旅游”,增加游客的體驗。隨著旅游的不斷開拓創新,游客的要求也不斷增加,人們越來越注重實際參與體驗,從而得到精神和心理的滿足。因此,在景區表演戲劇、舞蹈、曲藝、雜技等的時候可以讓游客參與,增加互動。(2)開發特色商品吸引游客。結合旅游開發,以靜態的方式展示出來。比如在一些景區設置展館來展示淮安傳統的一些工藝美術作品,讓游客來欣賞和體驗工藝美術的美感,從而也得到了宣傳推廣的作用。如高洪流烙鐵畫、淮安蛋雕、郭氏磚雕等。調動游客的興趣,讓游客參與體驗。在景區設一些親自體驗項目,譬如對于淮安的一些傳統手工技藝,很多游客可能都沒機會嘗試的,能在這里得到體驗,增強游客的游興。比如金湖柳編技藝、傳統的瓷刻技藝等。商品開發,體現特色。目前旅游景區的旅游商品琳瑯滿目,但真正稱得上紀念品的卻很少,即使是紀念品也是大同小異,缺乏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因此淮安市旅游景點應當在工藝美術類旅游商品的開發上一定要突出創新,在彰顯淮安市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及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的同時,還能體現當地的文化特色,豐富和深化其產品的文化內涵。(3)解讀當地民俗風情。中國傳統禮俗擁有很長的歷史、源遠流長,禮俗即禮儀和民俗。而且作為文化旅游產品主要的內容之一,禮俗越來越得到關注,游客也對各地民間傳統禮俗產生濃厚興趣。比如說洪澤湖漁家婚嫁習俗,作為淮安入選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之一,在淮安當地的禮俗中也極具代表性。洪澤湖漁民婚嫁習俗對研究淮河流域和洪澤湖地區民俗文化和近現代歷史有特殊的文化價值。民間信仰,精神追求?;窗伯數氐陌不此聫R會,可以在一些重大節日舉辦一些大型的廟會活動來吸引游客。向游客展示當地的一些傳統信仰,了解從古至今當地人們的精神追求。服飾文化,充分展示。主要代表是淮河服飾,可以在博物館或者景區展館展示,讓游客了解淮安當地的服飾文化,而且淮河服飾也對研究淮河地區服飾的演變具有較高參考價值。(4)推廣傳統醫藥的認知度。傳統醫藥屬于傳統民間知識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傳統的醫藥學,具有很高的科學認識價值和實踐價值。例如:吳鞠通溫病療法在整個中醫學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并且由于其博采百家之精華,又富于科學獨創,《溫病條辨》經受了時間與實踐的檢驗,使之成為溫病學史上一部最系統、最完整的里程碑式的不朽著作。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能夠作為旅游商品開發。譬如利用淮安狗皮膏藥制作技藝,通過正規途徑由當地醫藥企業進行生產,依靠當地政府和一些民間團體在群眾中宣傳推廣,讓人們了解并認同其醫用價值,作為旅游商品進行推廣,使傳統醫藥得到傳承發展。(5)傳承經典民間文學。民間文學又稱口頭文學,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重要類別。主要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產生并流傳于民間的口頭文學創作。民間文學的形式豐富多樣,包括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歌謠等。而淮安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大禹鎖鎮巫支祈》、《韓信傳說》等都深受大眾喜愛,為后人提供了豐富而寶貴的題材及藝術上的養分,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雖然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很大部分不能進行旅游開發,只有一小部分能夠依托一些景區讓游客了解。比如在韓信故里展示韓信的傳說,在白馬湖景區講述白馬湖傳說等。

3.4合理規劃布局,產業鏈延伸,通過非遺產業園形成規模效益

加大產業規模,合理開發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規模經濟效益。制定產業化經營的發展規劃,進行合理布局,延長文化產品的產業鏈。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經營,要進行合理規劃布局,以產業聚集化發展,謀求規模經濟效應的產生,避免分散式布局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不合理配置而帶來的規模不經濟。政府部門還要作出一些決策調整,更好地做到在合理開發及保護淮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前提下,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和產業化經營,有利于形成新的行業及衍生產品,延長產業鏈,使第三產業比重得到提高,進一步實現淮安本地產業化經營的利益最大化。只有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產業化經營轉化為文化生產力,形成規模經濟效益,才能有更多的資金再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

3.5提升游客滿意度,實現旅游和“非遺”的可持續發展

游客滿意度的提高能促使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當今社會,文化旅游逐漸形成主流。還有,要提升旅行社產品文化內涵,以及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可以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旅行社的常規旅游線路中。相關部門可以加強與旅行社的合作,努力開發一些比較具有深層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行線路,并且可以增強游客的參與及體驗。未來,伴隨著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力度的進一步加強,以及大眾文化需求的逐步提高,最終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利用及需求程度將會朝更高層次發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開發和利用的產業化經營,還符合節能降耗少污染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要注重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避免其受到損害。淮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要注重可持續發展,不但要形成因地制宜的開發模式,并且要得到淮安市政府在政策上、資源上、財力上給予的支持,從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大力扶持。同時還要社會和傳承人承擔起傳承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使命,任重而道遠。

本文作者:孟桃陸莉婷張言彩何逢標常軍工作單位:淮陰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