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創意產品與民宿結合研究
時間:2022-07-04 03:10:44
導語:旅游文化創意產品與民宿結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民宿作為現代旅游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展示冰城獨特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探討如何將具有哈爾濱特色的旅游創意產品結合特色民宿設計,對促進哈爾濱的旅游業發展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
關鍵詞:地域文化;產學研;文化旅游
自2015年起,哈爾濱文化產業逆勢上揚,有力地推動了黑龍江省旅游事業的繁榮發展,鼓勵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進入旅游業,提升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和服務設計水平,促進發展特色文化旅游,促進發展參與式、體驗式等新型業態,鼓勵文化創意、演繹、工藝美術與旅游資源整合,開發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旅游演藝精品和旅游商品。借此,哈爾濱文化產業逆勢而上,結合著哈爾濱獨特的冰雪文化,有力地推進著哈爾濱的旅游事業的發展。將哈爾濱特有的冰雪文化和俄羅斯建筑的異國風情與民宿相結合,使人們更深的感受哈爾濱的人文文化與自然景觀。
一、民宿的起源與發展
關于民宿的起源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有研究學者認為起源于日本,也有認為是來自法國,經過探究更多的認為來自英國。公元1960年初期,在英國的中部和西南部人口的稀疏的地帶,英國人為了增加收入,采用B&B的經營模式,這就是早期的民宿。而我國最早的民宿源于臺灣,大約在1981年左右我國原臺灣省政府為增加原住民的收入,輔導原住民利用其空屋和當地特有的環境經營民宿,除在原住民居住區外,原住民還在風景特定區,國家公園以及一些觀光景點改建或新建樓房出租游客住宿,推動了我國臺灣當地的觀光旅游產業。自2012以后,我國旅游需求不斷提高,旅游出行也以商務出行為主體轉向為個人旅游為主體,人們對民宿等個性化主題酒店的需求不斷增加,國內民宿市場便處于爆發式增長期。
二、哈爾濱民宿設計現存的問題
國內民宿設計大多數來自日本和中國臺灣,民宿主要集中在南方,北方占有很少的分量。然而北方民宿主要分布在北京、秦皇島等地,哈爾濱的民宿設計還處于相對落后。隨著近幾年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哈爾濱市作為全國知名的旅游城市,旅游產業呈現階梯式增長,全年以冬季和夏季為旅游旺季,有“冰城”和“夏都”的美譽,國內外旅游游客眾多,據數據顯示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2017年完成1881萬人次吞吐量,從而帶來的旅游市場容量龐大,常規的酒店旅店已不能滿足人數眾多、需求多樣的消費者。經市場調研發現目前哈爾濱市區內定價合理的民宿較少,且尚存房間數量較少、管理機制不完善、與龍江特色文化接軌較少、缺乏創新等問題。從表面來看北方的自然環境、人才積累、經濟條件等方面不如南方城市以及國外,但這只是表面,從民宿的本質來看北方才是民宿的靈魂所在,因為民宿之所以深受游客的喜愛是因為它與當地文化的完美結合。中國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一直是華夏文明的聚集地,也是國人認同的和感受最深的文化富集區,只有不斷的挖掘北方文化,以文化為靈魂來打造民宿,才能打造出優質精品的民宿。民宿設計的一大要點是集約使用土地,用來提高民宿的附加價值,而集約使用土地就需要精細化和較高的設計,因此,南方江浙滬這一帶土地稀缺的地方,有這種需求和動機。然而北方風景資源一般,單位土地相對較低,沒有需求和動機做單位土地精細化。北方地區雖然也有精品民宿,但主要客群是對其報以獵奇與體驗之心,很難持續發展。北方地區的優勢在于土地遼闊可以形成規模化種植和規?;斡[,根據當地的土地優勢和面對的客群心理,不能依賴單一的精細化,應該結合美國鄉村酒店的模式,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化的精細化民宿設計。哈爾濱民宿設計,甚至于北方民宿設計都有著共同的問題,那就是缺乏地域文化。北方獨特的地理位置受到自然氣候,地域因素,居民生活習慣等因素,形成了獨特的建筑文化,人文文化、地域文化。只有這些文化才能代表獨特的北方文化。然而北方的民宿卻缺少這些,以哈爾濱民宿為例,哈爾濱現存的民宿多為INS風格或者為簡約風格,在其中很少可以感受的到哈爾濱獨特的冰雪文化元素以及中華巴洛克建筑元素。整體的民宿風格與周圍質樸憨厚的北方建筑使人感到格格不入。所以在哈爾濱的民宿設計中應該多運用冰雪文化等具有哈爾濱特色的元素,使游客在體驗舒適的居住感的同時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哈爾濱本地的文化氛圍。
三、以哈爾濱為特色的文化創意
文化創意是以文化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整理相關學科、利用不同載體而構建的再造與創新的文化現象。文化創意產業是指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借助于高科技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產生出高附加值產品,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產業。其主要核心為創造力,也就是說文化創意主要在于人的創造性以及將人類的創造性最大程度上發揮出來。”創意”是指人產生出新的事物的能力,但是這些新的事物必須是獨特的、原創的并且是有意義的。文化創意是可以分為二個部分的,第一部分是指“原創”也就是說這個東西是一個全新的,以前沒有出現過的,完全是自己首創的。第二部分是指“創新”,創新的意義在于將已有的事物進行改造,從而形成一個新的事物,與改造前的感覺并不一樣,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但這只屬于創新的過程,并不能屬于原創的范圍。哈爾濱素來有著“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等的美稱,粗狂的北方民族風情,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獨特的冰雪文化。一道道美麗的風景,一年一度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冰雪大世界、雪雕博覽會。無一不向世界展現著這座歷史悠久,格調鮮明,薈萃著北方民族特色的歷史名城。將這些哈爾濱特有的文化作為創意的主要元素,進行文化創意,以一種全新的事物或者形態展現出來,是來哈爾濱旅游的旅客乃至整個世界重新的認識這座歷史名城哈爾濱。哈爾濱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及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文化創意產品的創新提供了很大的創作空間。在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文化創意的元素,不應該只注重裝飾性,更重要的是其實用性。在滿足實用的功能同時還要注重其時尚性,使其與市場接軌。以哈爾濱非物質文化遺產來進行文化創意產品的創新,不僅提升了文創產品的附加價值,還對哈爾濱的文化傳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入研究的同時,還可以將冰雪、建筑、音樂等元素進行升華,提高地域文化的內涵和影響力。在文創產品的開發上要注意對消費者消費層次的劃分,可以針對一些高消費人群,開發設計一些高端文創產品,形成低中高不同檔次的文創產品,滿足市場需求。
四、文化創意產品與民宿設計結合發展
在當前互聯網背景下采用新的模式將文創產業與民宿設計相融合,兩者共同發展創新。首先根據哈爾濱民宿設計現存的問題,給予解決。民宿產業的發展不單單是為游客提供食宿服務,而是應該承擔著向人們傳遞當地文化、地域風情的功能。在對民宿設計之中要合理的運用當地的民俗文化、人文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等,使這些文化合理的出現在民宿設計中。就哈爾濱來說,哈爾濱地處東北亞中心地帶,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熱點旅游城市和國際冰雪文化名城。冰雪文化與俄羅斯建筑的異國風情更是這座城市的主要名片,將這些元素通過一些設計手段,完美的與空間相結合打造出一系列的具有哈爾濱特色的民宿文化。在促進哈爾濱旅游業發展的同時還向人們展現了哈爾濱特有的人文文化,為文化的發展與傳承提供了一個新的載體。從民宿產品的視覺來看,在民宿產品的創新設計上對哈爾濱文化特色加以宣傳。將科技、人文、時尚等元素融入傳統工藝中,生產出具有一定價值的民宿產品。結合哈爾濱商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形成學———產———研為一體化的民宿產品研究,形成一種獨特的民宿產品思維。在民宿產品元素的選擇上可以運用海倫剪紙、哈爾濱麥秸畫、赫哲族傳統服飾等黑龍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美術元素,在推廣上根據不同的消費群體來劃分市場,增強民宿產品的文化影響力,將民宿產業進一步完善。民宿除了滿足旅客飲食與住宿的需求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文化體驗。其中包含著戶外參與、居住與飲食環境等多方面的感受,利用哈爾濱當地的旅游資源和當地的風俗文化體驗,挑選不同的主題將其開發出來。例如在民宿舉辦堆雪人大賽、冰雕雪雕創造、學習海倫剪紙等利用這些創意比賽、文化沙龍等形式來吸引游客的眼球,這些體驗內容還可以根據時間、季節來做調整,給游客不一樣的體驗感。只有這樣將民宿作為傳承當地地域文化、傳統文化的載體,才能使民宿產業的發展更加平穩迅速。
五、結語
哈爾濱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將文化創意產品與民宿相結合,把哈爾濱打造成一座文化創意旅游城市,可以有效地推動哈爾濱旅游產業的發展和經濟快速發展。以文化創意為切入點,結合民宿產業,將根據哈爾濱文化創新的文創產品與民宿產業融合起來。在激發、引領當前旅游休閑度假新需求的同時,營建出一批宜居、宜游、宜業的鄉村社區,活化了鄉村,延續了當地文化與生活,轉變了人們對鄉村生活的價值觀念,從而帶動更多農村社區的發展,讓城市與鄉村良性互動、可持續發展結合哈爾濱商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的產———學———研為一體化的旅游紀念品在民宿中的展示于銷售,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創意思想,助推哈爾濱文化旅游的良性發展,因此,特色民宿發展的社會意義遠遠高于它的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婕,黃仕坤.基于茶文化的貴州少數民族特色民宿設計研究[J].福建茶葉,2018,(12).
[2]李富強.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民宿建筑空間探析[J].美與時代,2018,(12).
[3]董琨.特色小鎮建設背景下的民宿設計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8,(51).
[4]邵常琳.山東民間剪紙藝術在當地民宿設計中的應用[J].旅游度假,2018,(11).
[5]李備.全域旅游下的云南民宿品牌文化建設———云南民宿品牌文化中的民族特色道路探究[J].設計,2017,(24).
作者:任強強 姜雪 范添怡 劉琿斌 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
- 上一篇:情景化核安全文化視頻培訓分析
- 下一篇:旅游文化對外傳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