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產業結構與生態化建設分析

時間:2022-03-10 05:02:49

導語:旅游文化產業結構與生態化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文化產業結構與生態化建設分析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增長,文化產業也逐漸與旅游產業融合。旅游文化產業結構升級與生態建設密不可分,生態化建設促使旅游文化產業可持續化發展。現對生態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為旅游產業的結構轉變提供借鑒,以促進我國旅游經濟向好向快發展。

【關鍵詞】旅游文化;產業結構;生態化建設

旅游產業生態化是當下旅游業發展建設的目標之一,黨的“”報告中明確了“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指出了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目標。旅游文化產業發展首先需用到經濟循環的理論。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波爾丁就提到了循環經濟理論,只有對自然資源進行循環利用,人類才能長久生存下去。在整個循環經濟中要做到低開發、高效益、低污染,在保證發展產業利用資源過程中對環境影響最小化的同時,要讓資源在經濟發展中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做到低碳環保。經濟發展的新模式要求低碳環保,對生態經濟起到促進作用,以實現低碳生態化旅游的發展目標。另外需秉承生態化建設理論,其核心是生態與經濟的有機結合,達到生態與經濟的雙重發展。只有遵循旅游產業的發展規律,在可持續發展理論指導下,使旅游產業向生態化方向轉變,才能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更好結合,促進旅游產業的效益最大化,以帶動我國經濟可持續化發展。

1旅游文化產業生態建設的特色

生態化的旅游產業相比傳統的旅游項目,內容上更加豐富,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旅游喜好。在旅游文化產業生態建設中,通過合理的產業布局,可以協調農業、工業和文化的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從而提高地區旅游的接待能力。旅游產業生態化是一個大的系統,關系到諸多企業,每個企業都是關鍵的環節,發揮不同企業的長處以達到共同發展,同時也加強了旅游文化產業的多樣性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2旅游文化產業生態化建設可行性

我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為旅游產業生態化建設提供了物質基礎。旅業行業人才呈現逐年上漲趨勢,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專業知識,對進一步發展生態建設有獨特的優勢。同時,政府在旅游產業生態化建設中給予了政策和資金上的雙重支持。根據對旅游市場的調研,制定符合實際需求的規章和制度,突破了旅游產業發展的困境,為其發展鋪平了道路。另外,游客近年來的素質也有所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有所加強,其中一部分游客積極為旅游文化產業生態化建設建言獻策,具有主人翁意識,為產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當前,我國旅游產業生態化建設出現區域化的現象,有些地區將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旅游產業生態化建設比較好。有些忽視了旅游產業生態化的地區,則旅游業發展緩慢,旅游產業收入較少。因此,對旅游文化產業生態化建設的實施勢在必行,是現實所決定的,只有將生態化建設變成旅游文化產業的常態化發展趨勢,才能提高整體旅游業的發展水平。

3旅游文化產業生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生態建設中旅游產品缺乏文化內涵。在旅游產業的建設中,過于以生態開發為主,忽視了文化內涵而失去了當地原本的特色。旅游文化承載了地方風格和鄉土特色,具有濃厚的人文氣息,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生態化建設,游客便不能真實地領略當地文化風光,旅游文化產業生態建設的本意也就無從體現。3.2旅游生態建設產品千篇一律?,F階段,在我國各地的旅游文化生態建設中的產品存在相似性。例如很多旅游景點的紀念品都是一樣的,游樂設施也多有重復,旅游體驗項目不分景點都可以見到,使游客缺乏新鮮感,不能更好地體驗生態旅游。3.3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不平衡。片面地開發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易導致生態化建設發展不平衡。在生態化建設中,如果只重視經濟發展,則會導致文化旅游產品被破壞的現象,文化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被忽視。如果只關注社會效益,旅游開發的成本便難以控制,從而造成旅游產品的成本上升、游客的購買力不足等問題。

4旅游文化產業生態建設的可行性措施

各地在旅游生態化建設和開發中,應重視自身的文化底蘊,保護原有文化不被破壞,使旅游產業的生態建設以文化作為依托,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生態文化旅游項目。文化旅游產品應當突出當地特色,根據原生態環境開發旅游,避免相似性和重復性,使自然之美得以彰顯。景區應選擇最具有核心優勢的旅游產品,把它打造成具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精品旅游線路和文化品牌,提升旅游景區價值。以山東旅游開發為例:青島臨海,可以發展以海洋為主的生態旅游。威海則可以讓游客了解中日甲午戰爭的歷史。作為河口三角洲的東營,黃河入??冢梢宰層慰皖I略自然的力量,放松身心享受花園般的城市。所以應該把突出獨有的特色作為生態化建設的著力點。在文化產業生態開發中,要注重成本的控制。既要重視經濟效應也不能忽視社會效應,只有二者平衡發展,旅游文化產業生態建設才能可持續發展。

綠色環保的生態化建設和可持續化發展的循環經濟應相結合,二者齊頭并進。5結語可持續發展作為當今熱議的話題,已經成為全國必不可少的發展戰略。旅游文化產業與生態化建設相融合的趨勢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生態化的發展要求做到資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以達到旅游文化產業和生態環境的協調,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旅游文化產業生態建設將為旅游產業提供新的發展方向和模式,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鄒駕云.江蘇省文化旅游產業結構優化策略研究[J].商業經濟,2019(6):81-82.

[2]周春波.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對旅游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效應[J].當代經濟管理,2018,40(10):69-75.

[3]張聰昌,吳可,王梓桐.潁上縣文化旅游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J].現代商業,2018(25):191-192.

[4]方榮輝,薛華.旅游文化產業結構與生態化建設研究[J].棗莊學院學報,2017,34(5):114.

[5]韓強.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長春市原生態文旅小鎮建設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35(8):26-28.

[6]張媛媛.農村文化旅游發展規劃分析[J].大眾文藝,2019(11):234-235.

[7]謝孟楠.全域旅游視閾下體育特色小鎮開發的研究[J].現代營銷,2019(9):93-94.

[8]李瑋瑋,王媛,王韋.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皖西地區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8(3):23-27.

作者:趙晶 單位:盤錦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