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區民俗文化在基礎教育的傳承與反思

時間:2022-06-04 10:17:22

導語:藏區民俗文化在基礎教育的傳承與反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藏區民俗文化在基礎教育的傳承與反思

摘要:為了保護和傳承藏區傳統民俗文化,文章以卓尼縣第一中學為例,首先闡述了藏區民俗文化在基礎教育傳承的方法,包括豐富校園藏民族文化、開展藏民族特色社團活動、促進優秀藏民俗文化進課堂等,然后對藏區民俗文化在基礎教育中的傳承進行了反思。

關鍵詞:藏區民俗文化;基礎教育;社團活動

隨著時代進步、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和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如何保護和傳承卓尼縣藏區傳統民俗文化,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诖耍疚囊宰磕峥h第一中學為例,對藏區民俗文化在基礎教育中的傳承做出了探索。

一、藏區民俗文化在基礎教育中傳承的方法

(一)豐富校園藏民族文化。學??梢约訌娦@文化器物層面的本土化發展、制度層面的人本化發展和觀念層面的內涵式發展,從而促進藏區學校校園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義務教育的差異化均衡[1]。教學樓樓道文化布置主題是“我是五彩卓尼的主人公”“我是九色甘南的守望者”,讓學生在舉手投足之間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當地民俗文化氣息,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主動傳承發揚民族文化,以促進他們更加全面健康的成長。(二)開展藏民族特色社團活動。卓尼縣當地民族舞蹈主要有“莎姆舞”,又稱“巴郎鼓舞”、“阿迦”舞蹈、藏族“鍋莊舞”。為了弘揚這些民族文化,學校特成立了藏族舞蹈社團,開展了“千人鍋莊舞”陽光體育比賽活動、住校生周末社團藏族舞蹈才藝展現活動等,活動內容緊扣這三種舞蹈,營造了濃厚的藏區地方特色校園文化,讓學生在傳承地域文化藝術的同時,又健身健體。(三)促進優秀藏民俗文化進課堂。筆者所在學校英語教研組開展課題研究“藏區民俗文化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以卓尼縣為例”,首次探索了將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本土民族文化(特指飲食文化、生態文化、節日文化、服飾文化和傳統習俗等)融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及具體措施,使得初中英語教學現狀明顯改善并提高了教學效率。(四)開發藏民族文化特色校本課程。卓尼縣藏區特有的民俗藝術主要有唐卡繪畫藝術、洮硯雕刻藝術、“覺乃”藏族服飾、“洮州刺繡”等。學??梢越M織學校音體美組教師編寫校本教材,并在音體美課和綜合實踐課中融入唐卡繪畫、洮硯雕刻、“覺乃”藏族服飾、安多藏區的民俗體育舞蹈等當地民族藝術。(五)將土司紅色文化融入德育。卓尼縣當地有巨大影響力的人物有很多,如懷來倉肋巴佛•巴嘉木措貢卻單增,是一位藏族的年輕活佛、民族領袖、民族團結的楷模,是愛國的典范;翠谷倉是藏族土司楊吉慶開倉放糧救紅軍的地方,而卓尼縣則是楊土司的故鄉。因此學??蓪⒗甙头鸷蜅罴獞c土司的先進事跡編寫進校本德育讀本《愛我卓尼》,并利用身邊的紅色文化資源,開展紅色主題教育活動,在濃厚的紅色教育氛圍中開展德育工作。

二、藏區民俗文化在基礎教育中傳承的反思

第一,隨著藏區本土文化走進校園、民俗藝術走進學校,當地傳統文化得到了保護,但最怕的就是“3分鐘熱度”。這種傳統文化在教育中的保護與傳承不是“趕時髦”,宜是一個延續的常態化生活化的過程。第二,經費的不足。開展“藏區民俗文化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保護與傳承”活動,必然要有大量經費的支撐,如印刷大量的校本教材教本、開展各項實地考察活動等,但學校日常開支的經費畢竟有限,無法支撐。第三,在“藏區民俗文化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保護與傳承”活動中,還有待提高評價方面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有待加強對較被動學生的指引,以及團隊合作協調能力的培養。第四,傳承方式有待改進?!安貐^民俗文化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保護與傳承”的推行活動,不是學校一方就能獨立完成的,需要更多政府部門的配合、社會輿論導向的支持[2]。只有多方配合,才能做好傳承工作。

三、結語

學校保護與傳承藏民族文化的目標,主要是使學生在了解和掌握自己本民族優秀燦爛文化成果的同時,形成對本民族文化深厚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他們自愿親近本土文化,并樂于發揚和學習的熱情,只有如此才能促進本地經濟的可持續、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春煥,丁玲輝.論當代藏族傳統文化的教育傳承[J].民族教育研究,2013(1):80-83.

[2]李志鵬,何勤勇.藏民族傳統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的傳承現狀分析[J].西藏教育,2012(5):14-16.

作者:李永新 單位:1.甘肅甘南州卓尼縣第一中學 2.甘肅甘南州卓尼縣柳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