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結構優化
時間:2022-01-28 09:33:45
導語: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結構優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化產業作為20世紀的黃金朝陽產業,自20世紀中期以來,在美國、英國等國家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日本、韓國兩國也隨后崛起。文化產業憑借其邊際成本低、收入彈性搞、規模效應顯著等經濟特點,不僅得到了發達國家的青睞,而且給發展中國家帶了機遇,日韓兩國更是把發展文化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我國的文化產業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才開始起步,大大落后于其他國家,而廣西文化產業在“九五”末才提出了發展任務,“十五”期間各行業逐步走上正軌,“十一五”期間發展較快,但廣西作為文化資源大省依然處于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水平中下游,落后于勢頭強勁且同處于我國西南地區的云南省。廣西文化產業結構轉型迫在眉睫,本文從產業結構優化角度來闡述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產業,在遵循產業結構演進的一般規律基礎上,尋求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結構優化的途徑,從而促進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使得少數民族文化產業成為廣西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關鍵詞:廣西;文化產業;結構優化
一、緒論
廣西是西南地區的文化大省,擁有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但是沒有得到合理開發利用,文化產業結構還存在諸多問題。為促進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進一步優化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結構,本文從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入手,分析了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結合產業結構優化相關理論,提出了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結構優化的對策和措施,以促進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實現廣西經濟蓬勃發展。
二、文化產業結構的概念
文化產業結構是指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所形成的、反應一定社會文化生產關系的文化再生產過程中文化產業間的相互關系和比例關系。文化產業結構優化也是指協調文化產業內部各行業的比重,選取重點行業發展。現階段我國文化產業結構體系分為文化產業核心層,文化產業外圍層,相關文化產業層,文化產業結構優化主要是協調者幾個層面的比重,任何變動不僅會改變自身產業的比例和結構狀態,還會導致其他產業變動,在這個運動過程中就產生了增長效應。
三、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現狀分析
1.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的優勢
(1)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優勢
廣西擁有十分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包括獨特的自然風光、多樣化的民族節慶習俗、寶貴的少數民族神話傳說以及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跡,這些少數民族獨有的文化資源為廣西發展少數民族資源型文化產業提供了基礎的條件。廣西有絢麗的少數民族節慶習俗資源和民族民間工藝品資源,民間工藝品種類眾多。
(2)少數民族文化品牌項目優勢
打造少數民族文化品牌,必須注意應當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必須深入挖掘、整合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利用創新的形式和表現手段為傳統少數民族文化注入活力和競爭力。在這一點上,廣西通過整合資源,自主創新,已經在打造文化品牌中取得了許多成果的經驗,例如,桂林的“印象劉三姐”,南寧的國際民歌藝術節等一系列有廣西少數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
(3)廣西的區位優勢
廣西位于中國大陸的西南端,面向東南亞,處于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和中國大西南地區的交匯地帶,同時具有沿海、沿邊、沿江的區位優勢,是我國唯一與東盟既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不僅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冢彩锹摻Y粵港澳與西南地區的重要通道。特別是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廣西作為連接中國西南、華南、中南以及東盟大市場的樞紐,在東盟和泛珠三角經濟圈兩大市場中,將發揮結合部的重要戰略作用。
2.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1)文化產品趨于低端化、同質化,缺乏創意
我國文化產業主要涵蓋了三個部分,一是內容產業,二是傳媒和平臺產業,三是衍生產品和文化制造業,國外有一句話叫“內容為王”,就是只要有好的內容,這個產業就能做大。廣西地大物博,擁有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但是對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整合還不夠,沒有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廣西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還沒有得到全面系統的盤點與評估,產品結構單一化和服務的同質化,如景區服務標識雷同,服務產品單一,紀念品雷同,缺乏特色。
(2)產業內部結構比較單一,產業組織集約程度不高
首先,廣西文化產業中的傳統文化制造業占較大比重,創意型和高科技型文化內容產業比重較小。傳統文化制造業主要是旅游紀念品、工藝美術品、印刷等,文化含量不高,以物質表達形式為主,而真正合理的產業結構應該是內容和傳媒占的比重較大,文化制造業占30%左右;其次,文化產業鏈相對較短,文化產業內部各行業沒有建立起有利于行業發展的聯系,產業組織集約程度不高,沒有形成多元發展的格局,綜合競爭能力不強。
(3)文化產業人才結構不合理,人才供給不足
放眼廣西,乃至全國,文化產業人才的結構都存在不合理現象,一般文化產業人才過多,如傳統娛樂從業人員、經營性從業人員以及非文化部門從業人員,而創意和設計人才、技術人才、經管人才比例較少。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民族文化資源要實現最大程度的挖掘,都離不開高素質、高層次的人才。文化產業的核心價值是內容,而內容靠的是人的創意,只有大力培養、引進文化產業高端人才,才能生產出優質并且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才能打造高質量的文化服務,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產業才能得到快速發展。
四、廣西民族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對策措施
1.構建文化產業鏈,促進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
文化產業發展需要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支撐,產業鏈的發展過程是價值不斷增值的過程,文化產業鏈大致包括上游文化內容的挖掘與創作,中游文化產品的設計和生產,以及下游市場推廣、消費者服務等。文化產業是內容為王的產業,內容產業當之無愧成為文化產業鏈上最重要的一環,是整個產業鏈的核心價值部分。目前,廣西極大一部分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還未得到開發與挖掘,呈現出來的具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產品如“印象劉三姐”也只是冰山一角。廣西應該以“內容”為主體,以數字信息技術為手段,重視、鼓勵人才創新,將創意產品化,從而給上游內容產業注入新的活力,最終使得整個文化產業鏈源頭煥然一新,帶動整個文化產業的改變與發展。文化產業鏈的發展與完善還離不開平臺支持,政府應積極建設打造文化產業創意園區,促使文化創意設計公司、高科技技術公司已以及專業的策劃推廣咨詢公司匯集,發揮其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的集聚效應。
2.拓寬投融資渠道,優化文化產業投資結構
拓寬投融資渠道,優化文化產業投資結構,首先,政府要制定合理有效政策和措施,引導社會資本、外資、民間資本參與文化產業,不斷拓展文化產業的投融資渠道,以增強文化企業的資金實力,形成良性的資本循環。其次,銀行貸款作為文化產業融資的最主要來源之一,對于文化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優質的文化企業應降低借貸門檻和準入條件,積極開發多元化的信貸產品,增加信貸規模,實施利率優惠政策,以滿足不同層次文化企業的融資需求。
3.調整文化產業的人才結構、重視人才的培養的和引進
廣西文化產業人才結構并不理想,尤其是缺乏高級人才,人才已經成為制約廣西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調整廣西文化產業人才結構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廣西各大高校應擔任培養文化產業人才的重任,未來,廣西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力將由高校畢業生擔當,他們有著活躍的思想,并且熟悉廣西本土少數民族文化和現代世界流行文化,可以結合過硬的專業知識在少數民族文化產業中大顯身手。因此,廣西各高校必須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基礎上更要積極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本土文化企業輸送專業過硬、動手能力強、有創造力的文化人才。其次,應發揮文化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文化企業應重視人才培養,把人才培養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工作,不僅要重視企業內部培訓,更要加強與本地以及相鄰省市高校合作,通過內外部共同力量的作用,實現文化人才共同開發、文化人才資源共享。最后,政府和相關文化部門應加強對文化產業人才引進工作的引導和扶持。針對文化產業重點發展領域和優勢明顯行業,制定特殊優惠政策和措施,鼓勵文化產業發達省市特別是相鄰省市高層次文化人才向廣西區內流動。
五、結論
文化產業發展中往往會出現一些結構問題,通過調整結構推動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廣西正處于經濟結構戰略轉型關鍵時期,發展文化產業是廣西從文化資源大省轉變為文化強省的重要舉措。文化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完善,有利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品牌的升級,有利于廣西經濟的不斷發展,有利于廣西綜合競爭力與核心競爭力的不斷提升。
作者:章雨微 趙瑞峰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唐葆君.我國文化產業結構和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02,(12):20-22.
[2]林志強.湖南文化產業結構優化研究[D].湖南大學,2010.
[3]周向紅,謝守紅.長江三角洲開發區的產業結構分析與評價[J].上海經濟研究,2002(,3):17-20.
- 上一篇:高校方言文化保護工作的設想
- 下一篇:高職物理教學論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