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融入大學生藝術教育的研究
時間:2022-03-16 08:57:46
導語:民族文化融入大學生藝術教育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民族文化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具有顯著的民族特色,還擁有獨特、頑強的魅力與生命力。一直以來,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都離不開教育的大力支持,這也使得廣大院校逐漸成為了傳承、發揚文化的中心。藝術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傳承民族文化藝術上也擁有著獨特的責任與使命。
關鍵詞:民族文化;大學生藝術教育;思考探究
一直以來,民族文化都是我國傳統優秀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現階段來講,大學生藝術教育在進行民族文化傳承過程中,受到了現代文化的巨大沖擊,導致優秀民族文化的發揚受到重重阻礙。對此,各高校和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培養理念,緊跟時展步伐,構建更適合的藝術課程體系,以及教育培養機制,從而將藝術教育在傳承、發揚民族文化方面的重要意義充分突顯出來。
一、當前藝術教育中民族文化的融入現狀
1、教學中過度重視技能傳授
對于大學生藝術教育中民族文化的融入來講,當前還存在較為嚴重的重技能、輕理論的現象,難以將藝術教育傳承、發揚民族文化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注重的通常都是一系列專業技能的認識與掌握,而經常會忽視民族文化理論內容的詳細講解,進而導致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也逐漸降低,以及一些優秀民族文化的遺失[1]。
2、受到現代文化的強烈沖擊
在社會經濟科技高速發展帶動下,通過網絡、電視等諸多媒介的傳播與更新,大量信息不斷涌向學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高校學生的思想價值理念。而不論是高校還是學生,都難以實現民族文化、藝術教育的有機整合,難以將所學文化知識與藝術信息進行恰當融合,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藝術教育的創新發展。
3、學生缺乏民族文化底蘊
在應試教育、就業為目標的傳統大學教育培養理念下,導致現代大學生的民族文化底蘊難以得到有效培養,難以實現對民族文化內涵的透徹理解,從而嚴重制約著大學生分析、辨識等綜合能力的發現,難以獲得完善的思想理念。雖然,現代大學生中,有很多都接受過良好的音樂、繪畫等藝術教育,但由于缺乏良好的藝術理解、感知能力,也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藝術教育事業的進一步拓展,難以在傳承、發揚和創新民族文化方面獲得理想成果。
二、民族文化融入大學生藝術教育的策略
1、在課程教學中融入特色文化資源
中國文化體系作為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有機整合,由于區域、民族的不同,其形成的區域文化也是各有特色的。對于大學生藝術教育課程來講,應不斷加強對區域傳統民族文化藝術的研究深廣度,積極引入一些具有不同特色的民族文化,始終遵循因地制宜,以及理論與實踐淤積整合的原則,并通過積極開展課堂教學、實地考察,以及現場操作等活動來不斷加強現代大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全面發揮、提升其視覺想象力與審美力,以此來不斷增強學生學習區域文化的興趣,更好的傳承、發揚優秀民族文化[2]。另外,廣大高校在藝術教育方面擁有諸多資源獲取途徑,對此,和院??梢猿浞终?、利用這些資源,通過平面宣傳、產品研發,以及廣告制作等靈活多樣的手段,對區域文化資源進行全方位開發,創新民族文化藝術,以此來不斷為大學生藝術教育課程融入豐富特色的文化資源。
2、轉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知
西方文化的引進,不論是在社會價值觀、還是審美意識方面都給當代大學生帶來了一定沖擊,而與此同時,我國大學生對滿足文化的認知卻在隨之不斷降低。對此,各高校在實施藝術教育中,應對一系列外來文化做出嚴格篩選,并將優秀民族文化恰當的滲透到各個藝術教育環節中,在加強我國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紅交流的同時,應始終堅持自身的文化價值,將民族文化力量充分突顯出來,這就需要其教師不斷培養、提升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知。一方面,應不斷加強民族文化研究,對蘊含的精神實質進行準確把握,在指導學生傳承、發揚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對人類社會的優秀文化成果也要給予積極吸取,進而在不斷提升鑒別外來文化能力、彌補自身不足的同時,進一步拓展藝術創造方面的深廣度;另一方面,應適當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性教育,在逐步提升民族文化傳承水準的同時,還應對現代社會理論做出深入解析,帶領學生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對現代科技、應用意識與傳統文化意識間存在的傳承關系給予充分掌握,真正懂得運用現代人的思維去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全新詮釋,也推動大學生藝術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3]。
3、加強對藝術教育課程的建設
為了將藝術教育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在設置其課程中,應對本區域實際條件,以及學生具體學情做出綜合考慮,不斷加強理論與實際的有機整合,在具體落實中不斷探索新穎方式,真正從不同渠道、全方位的進行民族文化的傳承。一方面,應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對教學設備、資源進行不斷優化,壯大師資力量,在適當增加教學設配上投入、科學安排課程時間的同時,還應加強教師專業技能、民族文化素養的提升;另一方面,各高校應結合本校學生具體學情,為不同年級安排難度系數不一的課程,其相應教師在授課中,也要結合實際需求選用不同授課培養模式,以此來獲得良好的文化傳承效果。此外,還可以通過定期開展文化藝術作品展、滿足文化交流等教學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對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及更好的傳承。
三、結論
綜上所述,民族文化與公共藝術教育在傳承、發展方面存在著相互促進的關系,尤其是在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背景下,各高校藝術教育也應及時轉變教育理念,充分重視起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并構建出完善的教育培養體系。通過采取有效措施,更好的發揚民族文化,不斷提升我國綜合實力與國際地理,推動民族文化、社會經濟的健康、同步發展,也為大學生藝術教育發展提供重要重要思想指導。
作者:曾紅梅 單位: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宋潔.公共藝術教育對大學生民族文化認同的影響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雙),2016,(2):7-10.
[2]孫偉.讓民族傳統文化薪火相傳——論高校藝術教育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作用[J].民族藝術研究,2011,24(4):166-171.
[3]劉小燕.紅歌在大眾藝術教育中的作用及實踐探索——以長江大學大學為例[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4(10):162-164
- 上一篇:民族文化融入音樂教學的實踐
- 下一篇:“一帶一路”視野下民族文化認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