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元素陶藝課程教學分析
時間:2022-09-26 09:21:26
導語:民族文化元素陶藝課程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隨著陶藝教育的快速發展,部分高職院校也相繼開設了陶藝課程,不同地區的高校有著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要充分運用民族文化資源作為陶藝教學優勢。在高職院校陶藝課程中如何具體引入民族文化資源的教學方法和思路還有待深入,本文以實踐教學為例進行方法的探討。
【關鍵詞】民族文化;陶藝課程;實踐教學
民族文化被高森遠學者總結為,“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不同地區民族文化長期的相互交流、借鑒既逐漸地趨于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民族文化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設計靈感的源泉。在少數民族地區,將陶藝作品結合民族文化元素,既利于經濟與民族文化元素融合起來,更能促使民族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實現自我創新。民間的陶瓷工藝品技術比較落后,在陶藝方面缺乏對本土民族文化的挖掘。因此,在高職院校開設陶藝課實踐教學成為現代藝術教育的必然需求,將加快提高民族化工藝品設計人才的創作技能和研發力。當前高職院校民族文化與陶藝課程的融合,在作用和形式上需要探討民族文化與陶藝課程實踐教學的結合點,進一步推進兩者的融合狀況和教學實踐方法進步,推動民族文化元素融入陶藝設計的發展,促進文化傳承和創新。
一民族文化元素在陶藝課程中的重構要旨
文化元素分為物質化和非物質化兩種形式?!懊褡逦幕厥敲褡逦幕芯哂写硇缘姆?,凝結著民族文化精華的具體表現形式?!泵褡逦幕且粋€復雜的整體,其形式多樣,包含著各種民族文化元素,即有形的和無形的。元素不足以構成一種風格,其必須是通過某種規律(組合規律、色彩規律等)才能形成一種調性乃至風格。事實上不可能每個人都喜歡結合同一種特定元素來設計,我選擇以民族文化元素為切入點,應用到當下的陶瓷藝術教學之中,個人認為是很有意義的事情。民族文化元素重構的手法多樣化,民族文化元素主要是以民族的藝術語言和風格作為表現手段,因此需要在重構之后能更好地融入陶藝課程中。重構主要是通過和諧、含蓄之美、簡練的完美結合,使民族文化元素更符合當前的審美觀念。陶藝課程教會學生如何將重構的三點要旨融入陶藝創作中,變得獨特、富有活力,這個課程提供了一種原型,關注學生通過重構要旨探索出新的東西。另外,在陶藝課程進行實踐教學的同時,技藝和材料要與市場接軌,能夠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構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課程模式,以更好地適應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院校陶藝課程的教學發展。
二少數民族文化為陶藝課程教學提供了基礎
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文化元素得天獨厚,為陶藝實踐課程提供了文化源泉。學生可以利用民族文化提供的空間增強自身的文化底蘊,提高再創造能力。不同的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本土文化不同,我院處于廣西少數民族地區,不僅地理位置獨特,而且文化底蘊深厚,如柳宗元文化,民間藝術、地方語言、藝術形態獨具特色,壯族壯錦圖紋、侗族圖案、苗族蠟染以及獨具特色的三江侗族木質結構、風雨橋等,這些都對陶藝課程教學產生了很大影響,地方民族文化是拓展陶藝課程教學的優質資源。因此,學生利用這些新的空間,可以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優勢,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蘊,提高自己的再創造能力,使陶藝教學空間得到拓展,培養出具有本土人文精神的藝術人才。
三民族文化元素融入陶藝課程實踐教學內容
具有民族特色的高職院校,其陶藝課程的實踐教學更要有民族特色。陶藝創作要注重強化工藝基礎和藝術思維實踐等基礎能力的培養。既要注重圖示語言的創新,又要注重民族文化制樣的結合。陶藝課程屬于專業技能課程,實踐教學占大半,但也要與理論相結合。首先傳統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需要講授一些國內外陶藝的發展趨勢理論,讓學生對陶藝作品有一個別具一格的創作手法和藝術理念的認識。陶藝的風格以及陶藝創作的語言、視覺符號、民族化陶藝的審美,特別是陶藝的成型工藝技法,可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1.加強民族文化藝術特色與陶藝課程理論的結合
現代高職院校陶藝教學要突出特色是充分利用和挖掘較為完備的資源和環境基礎。在理論教學中,除了讓學生認識民族文化和民族藝術特征之外,還需要介紹一些民族的服飾、圖案工藝等對陶藝創作有所啟示的知識,讓學生不斷豐富和吸收新的知識。另外,陶藝鑒賞這一環節是有必要的,可以為陶藝實踐創新打下基礎。在理論教學內容上,教師要拓展自己的眼界,將課本知識與課本以外的知識聯系起來進行講解,如講解陶瓷鑒賞時,可結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講解,結合不同時期貫穿講解,包括少數民族藝術圖案的講解,色彩與服飾的結合,工藝造型的設計,還可將現代的設計方法學理論融入課堂。上課時有所取舍,分清重點,不需要面面俱到,保持學生對理論課堂的新鮮感,時刻關注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主動思考,通過圖片作品學習他人的一些陶藝創作技法,提高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學會欣賞美,學會利用大自然、利用現有的文化特色去發現美,為在陶藝實踐中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奠定基礎。
2.實踐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對民族本土的收集資料進行整理加工,利用所學理論知識設計出方案,并進行制作轉化。實踐教學的內容要根據陶藝成型工藝步驟進行操作:草圖方案的設計、基礎的訓練、成型技法的制作訓練、陶藝作品的創作、作品深度完善。加強學生的基礎訓練,對學生所創作的作品提出高要求,在實踐操作中結合本土民族文化元素,突出民族特色,從而為陶藝作品注入新的活力。在陶藝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鼓勵學生積極提出疑問和表達自己的創意想法,將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到設計創作中,正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敢于創新。充分利用新資源如教學設備等,對于多泥性的掌握,顏色釉的配制,以及陶藝的燒成工藝這些具有實驗性的知識,老師要帶領學生加深探究,使學生在陶藝制作方面既有藝術性又有技術性。在陶藝教學過程中為培養復合型人才,要加強校企合作,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到陶瓷企業去親身實踐,接觸陶藝市場以了解陶藝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的相關信息;帶領學生到村寨了解相關的民族文化工藝品的材質和由來,以民族文化為依托,為創作作品提煉加工更好的素材,從中更好地掌握創作的技巧。在教學過程中可邀請陶藝以及手工藝的民間傳承人給學生做講座、操作示范,讓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陶藝手工制作的魅力。將教學深入到由創作的創新完成到創作的演變,將文化底蘊和制作技巧完善到地域特色開發中。
總之,高職院校將民族文化元素融入陶藝教學實踐,要從單向模式中走出來,在環境和現有的資源中汲取養分,與設計方法學相結合,增加一些展覽和學術交流活動,在理論上能夠為教學提供一個發展空間,增強陶藝教學的多樣性,使學生創作的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語言,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有所改進;教學實踐時讓學生全身心投入陶藝創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畢業后從事設計開發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礎。為陶瓷產業增強人才培養,也是對民族文化的一種傳承與保護。
作者:付林飛 單位:柳州城市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楊廣敏.民族民間藝術教育的價值[J].集美大學學報,2007(1)
[2]沈鴻晶.基于地域性民族文化的民族陶藝課程教學思考[J].文山學院學報,2012(2)
[3]海力波.廣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文化理念與開發前景[J].廣西民族研究,2002(2)
[4]徐鎮峰.民族民間藝術與高校藝術教育創新[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2)
[5]張蘇波.陶藝教程[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6[6]楊永善.說陶論藝[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1
- 上一篇:鄉村旅游如何挖掘好民族文化
- 下一篇:城市圈文化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