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文化與企業文化透析
時間:2022-12-25 10:00:30
導語:職校文化與企業文化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陶紅高先燕工作單位:廣東省普通高校
(一)堅持以中職學校及其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對接主要是在中職學校教育過程中進行的,接收主體是中職學校及其學生,既要考慮到中職學生形象直觀思維相對突出、文化基礎薄弱、挫敗感強、不愛主動學習等特點,有選擇地引進企業文化中學生能夠接受的內容,避免盲目性,又要考慮中職學校尤其是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有意識地將其熱烈歡迎的,樂于接受的內容引進中職學校,充分調動中職學校和學生接受企業文化的積極性。同時,中職學校要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性,結合市場需求,將有益的企業文化教育納入中職學校教育的整體規劃之中。以中職學生為職業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密結合中職學生的實際,使學生所學技能與企業需要緊密結合,將企業文化滲透在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國勞動統計年鑒2010》的數據顯示,2004至2009年,我國技工學校在校學生人數由234.4萬人增加到414.3萬人,增長了80%;畢業生人數由53.5萬人增加到115.2萬人,增長了1.2倍。盡管技工學校培養的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但仍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近年來,“技工荒”成為不少沿海城市面臨的新問題。一直以來中職學校封閉式辦學,中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乏力,應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中職校企文化對接過程中,堅持以中職學校及其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對提高中職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緩解“技工荒”現象有積極的作用。(二)堅持以企業文化為主導的原則中職學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社會所需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不僅是中職學校的責任,同時也是社會尤其是企業的責任。企業是中職學生的“消費主體”,進入企業是絕大多數中職學生的最終走向,對于什么樣的人真正符合企業要求,只有企業最有發言權。近年來在國家和教育部門一再倡導和推動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自身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和責任,正在改變已往一味逃避的態度,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中職學校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來。中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是客觀的要求,無論是“頂崗實習”,還是“工學交替”,亦或是“訂單式培養”等模式的采用,都要發揮企業文化的主導作用,在企業文化的指引下,培養出企業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為此,要在中職學校建立校企聯合評價學生機制,用企業文化來檢驗學生的素質,使企業文化中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在中職校園文化中得到內化,以增進中職校企合作的深度,實現中職畢業生與企業崗位要求的充分對接。(三)堅持以精神文化為重點的原則精神文化是中職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核心,在兩種文化對接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對接。雙方在精神層面上真正的理解、支持是加深雙方關系不可或缺的一環。近年,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大力推進,部分中職學校所培養的技能型人才貼近產業發展需求,能夠實現與企業的無縫對接。但另一組數據卻引人深思,據麥可思調查報告,還有比例高達29.4%的畢業生就業后,因不能滿足企業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的要求或者因能力不夠而離職或被辭退。中國職業教育學會裝備委員會副主任陳繼權先生說,受企業歡迎的人才一般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二是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三是具備規范、熟練的操作技能和靈活應用先進技術的技能;四是具有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的技能;五是具有提高生產工藝的技能和能夠進行技術改造的技能及進行創造發明的技術和技能;六是具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事實上,要造就“具備規范、熟練的操作技能”、會專業技術的“機器”人較為容易,而培養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職業素養、具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又精通專業技術的人才則比較難,這種人才的培養是中職學校要達到的目標,這就要求中職學校在提高學生的軟實力上多下功夫,加強中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企業關注學生的技能,更重視其品行和發展的潛力。敬業精神、責任意識、團隊協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學習能力等是企業判斷人才的重要標準和要求。因此,中職校園文化建設中有意識地將這些企業標準融進整個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責任、質量、服務、時間、機遇、市場、風險、環保、創新等綜合意識,唯有如此,學生畢業后才能成為企業合格的員工。只有堅持以精神文化為重點的原則,將企業精神文化作為中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中職培養的人才會更受企業的歡迎。
走校企結合的道路是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中職校企融合過程中,中職校園文化通過吸納企業文化中的優秀成份而更加豐富,學生在中職學校提前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增強其適應企業崗位需要的職業能力,為其到企業工作做好充分的職前文化儲備。兩種文化的對接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一)將企業文化要素引入中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中物質文化是中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和載體,包括中職學校的硬件設施、人文景觀等,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思想道德形成、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外部力量。在進行中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過程中,為凸顯中職教育的特點,要有意識地對中職校園環境進行設計和布置。中職學校學生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相對成熟的職業化表現上,所以要將職業精神和企業文化的教育融入實踐教學環節中去,幫助提升中職學生的隱性核心競爭力,使其在就業時贏得更多的主動和機會。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的取得必須以擁有優良的實踐訓練條件為前提,落后的實訓條件不利于中職校企文化對接目標的實現。與企業一致的實踐教學環節的設施建設是中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最重要內容之一。實行中職校園環境的企業化,是對接的有效方式。即利用企業提供的設備、技術和師資,校企聯合組織實訓,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校內實訓提供真實的崗位訓練、職場氛圍和企業文化。其不乏成功的案例,如金博印務公司入駐慈溪杭州灣職校時,企業將原有的所有生產設備移至學校,與學校的專業設備一起,共同組建新的實訓工廠。廣東某些職校,在應用化工技術方面,如華潤涂料、美涂士、鴻昌化工等企業的一線技術專家,與簽訂“訂單式人才培養計劃”的學校的專業老師共同設計、制定校內基地建設方案,在校內建成專門的基礎化學實驗室、調色與藝術涂裝實訓室、涂料生產實訓室等,實習課程設計由企業和中職學校共同訂制,內容涉及到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企業文化很自然地融入到中職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學生在畢業后,能夠馬上適應企業的生產需求,雙方相互促進,互惠共贏。(二)將企業管理、公司行為規范引入中職校園制度文化建設中制度具有導向、約束和規范作用,無論是企業還是中職學校,完善的制度是其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目前大多數中職學生很少有足夠的機會真正進入企業頂崗實習,他們對企業制度文化的認識既有片面性又缺乏深刻性,在中職校園制度文化建設中引進企業管理制度和行為規范,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還可以增進中職學生對企業的了解和認同感。紀律有些散漫的中職生,若不經過長期的養成教育,很難適應企業制定的一系列嚴格的紀律和工作崗位管理制度,要減少這種不適應,可以在校園管理中直接借鑒《工作交接制度》、《獎懲制度》、《考勤與休息休假制度》、《5s行為管理制度》等企業管理制度,培養學生勤奮、節儉、務實、守紀的職業素養,也可以由企業和中職學校共同成立校區管理小組,共同制訂和完善企業校區學生管理條例、學業考核辦法、教師工作制度等。實訓教學環節中嚴格按照企業的管理制度和行為規范要求學生,對遲到早退現象進行處罰,按照企業對員工著裝和舉止行為規范要求學生,如要求學生進車間時統一穿實訓服,憑“工卡”上崗,并嚴格按照安全工作規定和流程操作,不得閑聊、吵鬧或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否則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罰。將企業管理方法或行為管理規范引入中職校園,讓學生切身體驗企業文化,了解將來從事的崗位,使學生的專業素質與職業素養得到提升,以利于學生畢業時能與職業順利對接。(三)將職業精神注入中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內部群體意識、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體現。中職校園精神文化要以社會和市場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為前提,根據中職學校的專業特色,密切結合中職學生的職業規劃、職業道德、職業能力進行建設?,F代企業和市場選擇人才不僅重視學生的文憑和技能證書,更注重其綜合職業素質。中職學生要具備必要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有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還要具備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職業意識,以及嚴謹負責、一絲不茍的職業態度。這些職業素質的形成單憑中職學校的教學是難以實現的,要在中職校園創設一定的企業和職業精神文化環境,使學生能夠自覺地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形成職業意識、提高職業道德水準。培養中職學生良好的職業精神素質,是中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校企文化對接的著力點,企業和中職學校要共同宣傳企業文化。為此,企業家、企業管理者要走進校園,定期開辦講座進行專題報告,宣傳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經營理念,介紹企業的經典案例、職場規則、戰略目標等,同時大力宣講質量意識、市場意識、品牌意識、競爭意識、服務意識、誠信意識、創新意識、團隊意識等對企業、學校和個人的價值和意義;中職學校要將職業精神的教育滲透在日常教學中,以鮮活的事例使學生認識到平凡、艱苦崗位的磨煉在人成長中的重要,養成學生吃苦耐勞、勤學肯干的良好品格,教導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中要有學本領的耐心和誠心,讓其在工地、車間、田間地頭的實踐中,感悟建筑工地一線工人“一頂帳篷一個家,面天席地難不怕”的吃苦精神,感受車間工人“一個崗位一顆釘,一個車間如兵營”的組織紀律性。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責任意識,糾正其認知上的偏差,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使其真正成為受社會、企業普遍歡迎的合格人才??傊?,中職校園文化要不斷主動地選擇和吸收社會文化中有意義的成分,保持中職校園文化鮮活的生命力。中職校園文化更要吸收、融入企業文化,將企業職業素養教育內容滲進中職學校教育中,緊密聯系中職學校的辦學特色,有針對性地對企業文化進行整合,找準二者的結合點,在中職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中成功對接,使中職學校培養的人才更加符合企業和市場要求。
- 上一篇:當代宗教和順文化探索
- 下一篇:動畫發展與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