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企業文化建設探析

時間:2022-11-27 10:12:30

導語:水性企業文化建設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性企業文化建設探析

摘要:“創時代”的中國,創新創業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一大主題。企業文化如何創新發展?在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倡導文化自信的今天,回歸和借鑒古圣先賢的智慧是一種必然的選擇,而這種選擇本身恰恰就是一種智慧。對老子水性管理智慧的解讀,希望能對企業文化建設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關鍵詞:文化自信;企業文化創新;水性管理智慧;水性

企業文化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管理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傳統的機械式、僵硬式、命令式管理已明顯落后于現代管理的新要求,無法更好地指導現有的管理實踐。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新的管理理論,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地應用于企業管理實踐,并被看作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賦予戰略地位。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企業員工個體意識日益覺醒,管理植根的企業文化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以滿足管理實踐的新要求。管理者們已深刻體會到企業管理實踐只有充分認識并發揮員工的主體作用,尊重員工、信任員工、培養員工,實現管理理念由過去的“管控”到現在的“服務”的轉變,實現管理角色由過去被動管理的客體到現在自我管理的主體的轉變,實現管理對象由過去的“管身”到現在“管心”的轉變,才能從根本上通過立足人性規律的企業文化最大程度激活員工個體,從而實現企業價值創造最大化,最終實現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一、文化自信背景下的企業文化創新探索

如何創新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是人類文化現象中的一種亞文化,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文化建設必須植根于人類的優秀文化,才能有強大的生命力。擁有5000多年歷史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人類優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在漫長的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對各類活動認識的精神財富。在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倡導文化自信、尋求中國式解決方案的今天,我們將目光投向中國傳統文化,嘗試從中尋求具有中國特色管理智慧的新方法和新路徑。管理是人的思想和行為活動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資源科學合理的開發、配置和利用。自然而然,人類的所有活動中會包含這一管理過程,也必然會形成具有普遍價值的優秀管理思想智慧,這就是我們如今尋求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管理結合的原因。管理離不開文化,文化服務管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者融為一體,不可分離。因為文化是管理智慧的理論載體,也是管理實踐的行動指南。文化融入管理是新商業時代文明進步的要求,也是管理不斷發展的必然。管理的發展不只取決于科學技術的進步,還取決于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隨著管理研究與實踐的發展、進步,企業文化作為與資源、產品服務質量和技術等硬實力相對的一種軟實力,越來越成為企業競爭力新的增長極和助推企業發展的強大驅動力。正如約瑟夫•奈所說:“硬實力和軟實力同樣重要,但是在信息時代,軟實力正變得比以往更為突出”。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的一種軟實力不同于剛性的規章制度。而“軟”的核心又在于“柔”?!疤煜履崛跤谒?,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崩献釉凇兜赖陆洝返谄呤苏戮徒柚八钡莱隽恕叭崮軇賱?,弱能勝強”的智慧。老子又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其中蘊含的“以文化人,止于至善”思想正是以人本管理思想為根本基點和本質特征的現代企業文化所追求的核心價值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老子借“水”讓我們領悟了水性蘊含的世間大道和管理智慧。

二、老子水性管理智慧對建設水性企業文化的啟示

(一)企業文化的至柔性

企業文化的柔性是相對于剛性的管理制度而言的,它屬于非制度管理范疇,并不具有強制性的作用力,但是它產生的約束力、凝聚力和影響力效果,以及激勵作用卻是制度管理所無法實現的。相對冰冷的剛性管理制度而言,柔性的企業文化是有溫度的文化,它“溫柔似水”又潤物無聲,滋養萬物。它注重通過對人潛移默化的教化來塑造人。它對員工的管理作用主要是立足人性化的管理理念通過精神引導、約束和激勵以彌補剛性制度管理的不足。老子有云:“柔之勝剛”“守柔曰強”“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企業文化應像水一樣,看似柔弱,卻擁有滴水穿石、毀堤淹田的強大力量,這就是企業文化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無論企業經營環境多么惡劣,它依然能戰勝困難、擺脫困境,擁有實現企業基業長青的力量。

(二)企業文化的不可或缺性

現實企業管理實踐中,仍有一些管理者對企業文化的作用和地位認識不清、重視不夠,總認為企業文化是撲朔迷離、虛而不實的東西,對企業的發展而言,它的存在可有可無。文化因人而產生,文化存在于人類一切活動中。企業自產生之初就因為組織內人員的活動產生了文化,有積極的文化,也有消極的文化;有強勢文化,也有弱勢文化。但凡研究國內外著名企業,很容易發現它們都有著一個相似的共同點,那就是都擁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卓越的企業離不開優秀的企業文化。正如世間萬物離不開水一樣,萬物皆從水生,萬物終歸于水。企業作為有機體,員工就是細胞,企業文化則是細胞運行所需要的水。企業要想正常健康運轉,員工的思想和行為必須根植于代表企業經營理念和價值觀的企業文化。如今,創新是企業發展不可缺少的內在驅動力,而創新的關鍵又在于人才。積極吸引和培育人才已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從企業外部來看,人心紅利的時代已經到來,“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正如有水的地方就會有生命一樣,擁有優秀企業文化的企業會源源不斷地匯聚人才,進而凝聚人心,為企業的長遠發展不斷積聚力量。從企業內部來看,也只有優秀的企業文化才能更好地激活員工個體成才,從而實現價值創造最大化,最終實現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無論是從企業的外部看還是從企業的內部看,優秀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性。它可以為企業提供人才保障,可以為員工提供正確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從而保障企業和員工發展的方向。它還是企業發展根植的沃土,可以為企業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營養,不斷提高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能力。

(三)企業文化的滲透性

老子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志堅,無有入無間?!彼嬖V我們,天下最柔弱的東西,卻能夠在最堅硬的東西中穿行。正是水的無形無狀、無聲無息讓它具有了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滲透到世間沒有間隙的東西。企業文化如水一樣具有極強的滲透性,它會滲透到企業經營和管理中的方方面面。它的內涵通過人事物作為載體易被企業人感知,具有很強的可見性和可觸摸性。長期以來,一些管理者對企業文化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他們認為企業文化就是看得見的文字、形式和聽得見的口號。這種錯誤認知導致現實中很多企業不能正確認識企業文化可以通過產品的設計理念、外形、功能等傳遞。過去企業賣的是產品和服務,未來企業賣的不只是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因為單純的產品和服務將沒有競爭力,必然是個性產品和服務加傳遞的文化更具市場競爭力。這是因為企業在生產、流通、銷售等流程中的技術方面的改進和提高,往往并不是顧客能直接接觸到的。比方說,購買某種產品時,有些情況下顧客很難感受產品技術改進的變化,因此對顧客購買的欲望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企業文化(如質量文化、誠信文化等)對產品和服務的影響。這種附加的文化將影響產品和服務的價值,正如同靈魂高尚的人和靈魂低下的人對社會的價值自然不同。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性格,它的最強基因就是至善利他。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逼髽I文化柔善如水,它的這種價值觀可以滲透到產品的外形、功能、質量等的設計,包括服務(銷售服務和售后服務)的理念、環節、形式和質量等。這種滲透會對產品和服務的認知度、認可度、美譽度、知名度及銷售等有直接并且是決定性的影響。比如,筆者曾在海南機場喝過一瓶水,這瓶水的包裝有些粗糙、設計沒有美感,盡管這瓶水甘洌清甜但很難讓我將“追求卓越”的愿景與企業聯系在一起,這是企業文化明顯沒落地的一個失敗的案例。此外,受不同文化影響成長起來的個體在同一個組織共事尋求發展必然會遭遇文化上的沖突。企業文化一旦形成就會潛移默化地發揮影響,從而滲透到他們各自原有的文化中,實現求同存異,甚至同化和改變原有的消極落后的文化,進而使他們從內心普遍認可和接受優秀先進的企業文化。如果把企業經營管理中運用的技術和方法看作“術”的話,那么企業文化則屬于“道”的范疇。正如老子所講的“大道無處不在”,企業文化會滲透在企業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

(四)企業文化的方向性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它決定著企業的成長方向。沒有靈魂的企業如同沒有靈魂的人一樣,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更找不到成長的方向。企業文化作為戰略資源的根本作用就是要達成全員共識,確定企業和員工的發展方向。如果一開始企業的戰略方向就錯了,企業就沒有發展,更無從談未來。我們要清晰地認識到,企業文化不是手段,更不是工具,應發揮它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它有它的價值指向和終極目標———服務企業人的成長,實現員工幸福和基業長青。這個終極目標如同航海中的指南針一樣,始終引領企業前進的方向。企業文化如果建設不好,它就沒有很強的方向指導性,就很難保證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有好的質量和形象,沒有好的質量和形象自然就沒有市場。

我們還要看到企業文化也有其自身的成長過程和發展方向。企業文化的成長會貫穿在企業經營和管理的所有過程,蘊含在戰略、計劃、流程、績效、組織等管理的每一個階段和每一個環節里。不同的是每個階段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參與的主體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都是不一樣的。企業文化的主體在企業文化的形成階段,由最初“要我做”的企業家文化到中期“一起做”的團隊文化,再到后期承認員工創造主體作用的“我要做”的職工文化的變化,體現了企業文化的成長方向。與此同時,管理者還要清晰地認識到,企業家文化和團隊文化傳遞的價值觀,必須被員工內心認可才可能成為企業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此外,企業文化要以至善為價值追求的方向,以“上善利萬物”的水之精神滋養萬物、潤澤心田、匯聚人心、凝聚力量。無論企業文化建設的道路有多么曲折、多么遙遠,企業文化追求企業可持續性長久發展的方向如同百川百轉千回終歸海的方向堅定而不可動搖。

三、結論

人類文明無不依水而生、依水而興?!吧仙迫羲?,水利萬物而不爭?!崩献印八彼枷胫兴w現出的管理智慧,對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極為深刻的歷史意義。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它的智慧雖歷經2500年卻歷久彌新。成功的管理實踐證明,卓越的企業一定擁有優秀的企業文化。水性企業文化就像水一樣,于無聲處浸潤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人、成就人,進而推動現代企業文明建設,更好地營造企業健康成長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埃德加•沙因(EdgarH.Schein).組織文化與領導力(第四版)[M].章凱、羅文豪、朱超威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2]陳春花,樂國林,李潔芳,張黨珠.企業文化(第3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

[3]王少杰,劉善仕.中國企業文化的演化模式探討[J].管理世界,2013(2):184-185.

[4]徐尚昆.中國企業文化概念范疇的本土構建[J].管理評論,2012(6):126-134.

[5]韓文娟.企業文化建設的靈魂———核心價值觀[J].經營與管理,2018(7):123-125.

作者:孟令標 單位:南開大學商學院